李金娥
摘 要:高職院校應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也應培養(yǎng)學生的實用英語應用能力,對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的培養(yǎng)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但受長期應試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發(fā)展前景低,所以,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本文淺析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一些簡單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引言:現(xiàn)在社會對于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情況下,要求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以及教學思想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實用性人才,更好的服務社會。現(xiàn)今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獨立思考和應用實踐的能力。當前的英語教學模式雖然相比原來的“漫灌式”改進很多,但是學生的積極性和潛在的能力并沒有得到完全的釋放。因此,要借鑒杜威的“做”中“學”理論,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方法、理念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釋放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實用性人才。
一、杜威“做”中“學”理論
杜威(John Dewey)是早期探究“做”中“學”理論的人之一?!白觥敝小皩W”理論是杜威教學理論的關鍵思想和基礎原則。從廣義上來闡述就是在生活中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從已知的經驗中學習,獲得新的知識,“做”是學的根基,沒有做就沒有學的來源和根本。杜威提出,科學的教育并不只是讓學生記住海量的知識大全,教育也可以遵循:“真實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占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想法?!边@一步驟,進行科學的教育。
(1)真實情境。教師在進行英語實踐教學時,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可以是校內學習情況,也可以是校外令人好奇和具體工作的場景。無論是什么情景,一定要盡量的還原現(xiàn)實,貼近生活。
(2)發(fā)現(xiàn)問題。在創(chuàng)造的仿真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去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設置相應的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去主動、多方面考慮的去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他認為,學生如果不能主動發(fā)現(xiàn)自己有興趣的地方,那么接下來所進行的任何步驟都沒有意義。無論是什么問題,什么情景,只要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有問為什么的欲望,不斷進行探究。
(3)占有資料。這里的資料并不是學生需要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在仿真情景下可能遇到的問題的可能衍生出來的任何資料。教師需要備足這些資料,以便觀察學生在情境中的任何動態(tài),對問題和學生進行直接的觀察。
(4)提出假設。學生在仿真的情境下主動發(fā)現(xiàn)感興趣的問題,并依據自身現(xiàn)有知識,遵循自身思考問題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決辦法,一步步的進行問題的推論和猜想,并根據所猜想的疑問,提出假設性的解決辦法。
(5)檢驗想法。根據之前提出的假設性解決辦法,進行具體的實踐驗證,根據實際過程和結果來判斷設想是否合理有效,最后形成結論。
二、現(xiàn)今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基礎差,不能進行針對性教學
目前,對于學生英語學習的檢測主要是以考試為主,考試的題型無非就是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作文等。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上,沒有起到任何的實踐作用。學生在客觀題型上的正確率是比較高的,到了主觀題上,學生的正確率就會明顯下降,由此可見,該種檢測方式的信度是比較低的。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生的英語課程比較少,但是所學的內容卻比較多,教師的教學手段比較陳舊,教學課堂氛圍沉悶,從而導致教學質量普遍偏低。學校英語等級考試的過關率,是作為教師教學評價的砝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性。然而,學生英語等級考試是否過關,又是學生畢業(yè)領取畢業(yè)證的前提,制約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學習方法和學習基礎同樣重要,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做中學”。
2、教學方式單一,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是注重結果而忽視教學過程的,在教學課堂上,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授課的,然而,學生的課堂上還處于被動階段,教師在施教的時候,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從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偏低,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在課堂上,師生交流較少,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只是單純地為了敷衍考試。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意識和學習主體地位。
3、教學檢測系統(tǒng)死板,不科學
在各個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尤其是在英語的應用能力上,大部分學生在閱讀理解和語法上都是掌握的比較好的,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是比較薄弱的,甚至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英語作文上,很難寫完一篇通順的文章。據有關報道顯示,高職高專院校中,基礎較差,在讀寫能力上困難的學生占61%左右,學習基礎一般,但是由于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占31%左右,從而導致英語較差;百分之十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但是在聽說讀寫上,速度較慢。由此可見,學生的英語基礎還是比較差的,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從而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1、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確立科學而實際的英語學習目標。在高職院校,衡量英語能力的工具主要是英語應用能力考試(PET),BEC(劍橋商務英語證書考試)等。筆者認為,適當引入一些“證書考試”,本著學生自主選擇的原則,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在準備考試過程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以考促學,因為通過這些考試學生的信心得到了提升,從而激勵語言學習的興趣。目前社會上普遍實施的英語考試有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英語中高級口譯資格證書考試等。
2、注重社會實踐,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交流在生活中越來越多,所以,要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正所謂教育來自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進行自我完善。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結合教學場景,把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實施“做中學”的教學模式
“做中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是要有實際的教學場景、刺激思維的課題、可利用的資料、從活動中去驗證、依據經驗得出結論。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進行授課,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資料,例如:電影、音樂、教學內容等;利用語音教師,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的口語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在進行講課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場景,結合生活實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例如:在講《College Life》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對話,談論自己的大學生活。
4、完善教學檢測系統(tǒng)
以往的考試都是以試卷為主,學生在客觀題型上的正確率是比較高的,到了主觀題上,學生的正確率就會明顯下降,因此怎樣才能夠適當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以及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呢?例如,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測試的時候,可以自己出卷子,不僅僅有客觀題,還可以適當地考一些場景對話,學生可以兩人一組,進行口語考試,或者學生唱一首流利的英文歌,用英語講述一部電影等。
五、結束語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中,都是在“聽中學”,而現(xiàn)代英語的教學模式要從“做中學”,所以,對于我國高職和高專的教學情況來看,有效地實施和借鑒“做中學”理論,作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依據,并且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要充分地顯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對應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做中學”理論指導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和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秀.高職高專基礎英語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才智,2018(24):43.
[2]周容生.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與改革策略[J].英語廣場,2018(06):113-114.
[3]陳敏潔.以培養(yǎng)就業(yè)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J].科技資訊,2018,16(07):186+188.
[4]蔣詩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以口語教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6(08):113-114.
[5]戴耿華.以“做中學”理論指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263.
[6]李曦.以“做中學”理論指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09(18):100-102.
[7]陳麗紅,何葆青.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3):61-64+83.
[8]蔡專林.高職高專學生實用英語寫作能力現(xiàn)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8(0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