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選
摘 要:新課改要求高中化學教學應貼近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知識結構與生活經驗的密切結合。分析了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目標與實施策略,圍繞巧妙引入生活話題設問、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依托生活實例開展實驗、拓寬項目教學實踐渠道四個層面,探討了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應用實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項目教學法;核心素養(yǎng)
高中化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在社會生產、日常生活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深入滲透,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特點,不利于教學實效性的發(fā)揮。對此,教師需結合新課程改革特點開展生活化教學,增強教學趣味性與生活氣息,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化學學科的功用性得到有效發(fā)揮。
一、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目標與實施策略
(一)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主要目標是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抽象性化學知識借助形象化生活場景予以直觀呈現、詮釋,便于學生的理解與運用。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促使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之間構建關聯性,在豐富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尋求與化學學科之間的契合點,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激活,更好地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化學學科的現實功用性得到全面發(fā)揮,踐行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1]。
(二)實施策略分析
1.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為整體教學質量與效果打下基礎,由于化學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特點,不易于學生的理解,易使其滋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闡釋社會熱點、演示實驗操作、展示實物等手段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維活躍度得到有效調動與激活,為教學內容的滲透做好鋪墊。
2.選取教學內容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側重于強化學生的知識量積累,在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培養(yǎng)方面呈現出一定的缺失性問題,因此教師在開展化學生活化教學時需注重加強學科知識與現實社會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報紙雜志、電視、社交媒體平臺等渠道搜集有關化學知識的信息,借助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發(fā)掘其中蘊含的化學知識、化學原理,進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3.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一方面,教師需強化教學雙向互動模式的設置,通過師生互動交流掌握學生認知水平與存在問題,借助教師的適當引導點撥與適時介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掌握化學學科的規(guī)律性,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積極引入探究類實驗,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激發(fā)其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將實驗現象、操作步驟、反應結果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嘗試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物體、工具開展自主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與學習能力。
4.布置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與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通過布置生活化任務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與個人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使其在生活中養(yǎng)成勤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進而更好地將化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發(fā)揮化學學科的實踐功用。
二、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應用實踐探討
(一)巧妙引入生活話題設問,構建學習與生活關聯性
要想實現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目標,首要前提便是強化教學方案設計,真正尋求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契合點,依托生活化教學案例滲透化學知識與原理,引入生活中的話題進行設問,在師生互動中調動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索能力,引導學生主動認識到化學教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更好地提升教學實效。
以氯元素的實驗教學為例,教師應以教材中的實驗為基準進行生活化改編,綜合考慮化學實驗的安全性進行化學實驗優(yōu)化設計,在課堂上進行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實驗,既確保學生能夠直觀觀察到爆炸現象,也能夠降低爆炸所產生的危險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在完成化學實驗后,教師可以運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例如引入“為什么自來水廠利用氯氣消毒”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在自主實驗中歸納出氯氣與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與反應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提煉出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物質,向學生闡釋該物質的漂白作用,引導學生嘗試借助課后自主實踐歸納次氯酸的漂白原理,使其學會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衣物被染色的問題,以此發(fā)揮化學學科的實用性[2]。
再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教學為例,在此教師可以設計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選取5%H2O2溶液、FeCl3溶液、熱水、溫水、冷水等實驗物品,并選取等量化學溶液加入不同溫度的水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出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快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為什么超市將奶制品放到冷藏區(qū)”“為什么部分黑心商家利用二氧化硫漂白食物”等問題,引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化學實驗,在此過程中體驗到化學學科的奧秘,培養(yǎng)其樹立嚴謹的學科思維,提升教學實效。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
通常高中生在接受過較長時間的系統(tǒng)學習后易陷入瓶頸期,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喪失、缺乏自主探索熱情,對于學科知識的興趣逐漸減少,極易導致教學質量下滑。鑒于現如今多媒體設備、互聯網平臺已成為教學領域的重要輔助工具,在此教師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激趣情境,將化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現象或過往情感記憶進行有機結合,既有助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全新的課堂學習體驗,同時也能夠有效激發(fā)其學習探索興趣,為生活化教學的成功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硅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此可節(jié)選影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從石頭中騰空出世的畫面作為素材,調動學生的童年記憶發(fā)揮激趣作用,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神話傳說與科學事實之間存在的偏差,借助石頭能否孕育生命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石頭化學成分的探討,引出SiO2這一研究對象,實現教學的有效導入;隨即利用投影儀展示出石英、水晶、瑪瑙等實物圖片,帶領學生掌握SiO2化合物的存在形態(tài),嘗試思考化學結構對物質性質、用途的影響,完成教學問題的設置;接下來將SiO2的空間立體網狀結構與太上老君囚禁石猴的八卦爐畫面進行類比遷移,借助“太上老君怎樣才能成功將石猴煉化”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探討SiO2的化學性質,由此歸納出酸性氧化物通性、弱氧化性、與某些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反應原理現象,掌握硅酸鹽的防火、粘合、肥皂填料等實際用途,實現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借助興趣引導提高教學效率。
(三)依托生活實例開展實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意識
開展化學生活化教學不僅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度,同時也力圖促使學生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真正學會將知識進行有效遷移,在交流探討中發(fā)掘問題、尋求解決策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與人際交往能力,踐行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
以“煙花的焰色反應”實驗為例,教師應在布置實驗任務前完成合作小組的劃分,結合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差異性因素進行小組成員的均衡分配,并為其提供NaCl溶液、KCl溶液、CuCl2溶液、FeCl3溶液、稀鹽酸溶液、酒精燈、鐵絲、藍色鈷玻璃等作為實驗用品,引導其自由選取材料開展實驗。A組學生選取稀鹽酸、NaCl溶液、KCl溶液作為實驗對象,利用鹽酸清洗鐵絲后反復用火灼燒直至火焰無色;隨后利用鐵絲蘸取NaCl溶液,觀察記錄火焰顏色;再次清洗、灼燒鐵絲后,利用鐵絲蘸取KCl溶液,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顏色變化,并記錄觀察結果。B組學生選取CuCl2溶液、FeCl3溶液作為實驗對象,重復上述操作后將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記錄。實驗結果表明,NaCl溶液火焰為黃色、KCl溶液火焰為紫色、CuCl2溶液火焰為綠色、FeCl3溶液火焰為無色。接下來教師結合學生實驗結果提出問題,例如“為什么要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顏色”“為什么選取氯酸鹽溶液開展實驗”等,彌補學生存在的認知不足,逐漸培養(yǎng)其樹立嚴謹、全面的實驗態(tài)度與思維視角,最終得出正確結論,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
(四)拓寬項目教學實踐渠道,提高學生化學應用能力
鑒于化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屬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氣候現象、工業(yè)生產原理等都與化學知識存在密切關聯,開展化學生活化教學不僅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涵蓋著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真正體驗到化學學科的綜合教育意義。在此教師可以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任務的布置,引導學生通過動手開展實驗提高自身的化學應用能力。
以“硫的化合物的性質”這一教學項目為例,部分學生選取實驗1、實驗2開展對照試驗,并探尋化學原理,其中實驗1是選取100 mL注射器,向其中放入與液體,在密封狀態(tài)下搖勻;實驗2是選取100 mL注射器,向其中放入10 mL SO2、20 mL H2O、25 mL空氣,在密封狀態(tài)下搖勻。通過檢驗兩個實驗中的pH,以此判斷SO2的物理、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將以上兩個實驗與酸雨的形成過程構建關聯性,通過查閱資料歸納總結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策略,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到酸雨對生活的威脅,通過低碳出行、安裝汽車尾氣凈化裝置等方式踐行低碳環(huán)保理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化學學科對于現實生活的價值得以顯著發(fā)揮[4]。
總而言之,通過將高中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事件與化學知識構建密切關聯,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培養(yǎng)其探索興趣,進而調動所學知識探尋生活現象背后蘊含的化學原理,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與應用實踐能力的有效培育,促使化學教學價值得到顯著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楊小麗.淺談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方式[J].中國西部,2017(5):14.
[2]王建民.將教材資源設計成生活化實驗的案例[J].化學教育,2017(15):14.
[3]李影.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分析[J].高考,2017(30):256.
[4]劉璐.多元智能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高中化學1必修《SO2的化學性質》為例[J].高考,2017(21):117.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