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介紹了泰山區(qū)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基本做法,分析了當前泰山區(qū)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方面還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對策建議。要打造學習型干部,解決“不真為”問題;打造擔當型干部,解決“不想為”問題;打造務實型干部,解決“不善為”問題;打造勤廉型干部,解決“不敢為”問題。
【關鍵詞】 泰山區(qū);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對策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持之以恒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泰山區(qū)從實際需要出發(fā),著力打造一支忠誠可靠、務實擔當、作風優(yōu)良的黨員干部隊伍,從而推動富強和美泰山區(qū)建設再上新臺階。
一、泰山區(qū)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基本做法
1、教育引領,增強改進作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作風興則事業(yè)興,作風強則事業(yè)強。結合當前全區(qū)改革中遇到的大事多、難事多、急事多的復雜形勢、嚴峻態(tài)勢,教育黨員干部正視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作風建設的重要性。步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謀劃新發(fā)展、完成新任務。結合部分單位里有些黨員干部的“不真為、不想為、不善為、不敢為”直接制約了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問題,教育黨員干部深刻認識作風建設的必要性。作風正則干群和,干群和則社會穩(wěn)。隨著多元化發(fā)展進程加快,外來因素對廣大黨員干部的作風影響在不斷增加。結合查實作風問題、處理通報人員名單,教育黨員干部深刻認識作風建設的緊迫性。
2、聚焦使命擔當,抓緊抓牢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重在實打實,切忌空對空。以強化黨員干部“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教育,切實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站位。以增強理論武裝、讓黨員干部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杜絕在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怪象,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堅守原則底線,確保絕對忠誠。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zhàn),以素質能力提升行動為抓手,通過多種形式大興學習之風,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學習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密切聯(lián)系群眾能力,從而贏得工作主動權。
二、當前泰山區(qū)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山區(qū)在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方面成效顯著,積極推進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整體上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主要問題有:一是不真為,甘做兩面人。有些黨員干部工作只擺花架子,不下真功夫,表態(tài)多調子高,行動少落實差,不重實效重形式;有的對上對下不一樣、臺上臺下不一樣、人前人后不一樣,有利爭著上、困難繞著走,依靠偽裝的外衣來騙取組織和群眾的信任。二是不想為,工作虛浮。有些黨員干部習慣于四平八穩(wěn),不催不動、不推不辦、得過且過,只求守住攤子,不出亂子,一心做個老好人、當個太平官;有的擅長閉門造車、兵馬未動、經(jīng)驗已出,工作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三是不善為,素質能力不高。有些黨員干部對黨的理論學習不深入、不扎實,對中央及上級文件精神吃不透、拿不準,面對經(jīng)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的素質能力要求感到恐慌茫然、無所適從;有的對業(yè)務不鉆研、不專攻,決策水平低、落實能力差,工作中不能準確拿捏好處事分寸,遇到棘手問題向上求救、遇到繁重任務向下求援。四是不敢為,缺乏責任擔當。有些黨員干部遇事推,把決策推給上級,責任推給下級,做甩責甩鍋的“二傳手”;有的遇事躲,在拆遷、征地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一方面找領導出面解決、一方面迂回找社區(qū)出面處理。
三、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對策建議
1、打造學習型干部,解決“不真為”問題
(1)提升境界鑄忠誠。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堅定信仰是提升境界的有效途徑。以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踐行泰山“挑山工”精神活動,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拓寬黨員干部的人生格局、提高黨員干部政治覺悟和規(guī)矩意識。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和區(qū)委重點工作,層層簽定責任書,落實責任到人。以教育引導、實踐鍛造、監(jiān)督問責相結合的方式鑄牢黨員干部忠誠品格。
(2)多措并舉提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圍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加強政策學習、深入調研、業(yè)務技能鉆研,提高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依法辦事、社會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黨員干部的全面成長,基層歷練是基礎支撐,加強基層崗位鍛煉,提升黨員干部實踐能力。注重先進引領,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通過向先進發(fā)達地區(qū)學習,加強崗位培訓和跟班鍛煉,提升黨員干部推動科學發(fā)展、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3)齊抓共管轉作風。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為契機,把“清風黨課”、“勤廉宣講”送到基層各個單位,讓正氣之風吹遍每一個角落。以黨校為教育平臺,開設作風建設專類課程,把作風教育納入主體班次學員必修課,充分發(fā)揮黨校主陣地、大熔爐作用。以電視臺、新聞媒體為展板和擴音器,喊出喊響作風建設,開僻作風建設訪談欄目,組織各單位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就加強作風建設談認識、講打算、說做法。組織黨員干部定期開展作風建設專題演講、征文比賽等教育活動,引領全區(qū)上下形成敢于擔當、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濃厚氛圍。
2、打造擔當型干部,解決“不想為”問題
(1)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整治。聚焦扶貧、民生等重點工作,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相結合,以區(qū)委主要領導擔任第一責任人,加強組織領導、把專項整治的“金箍棒”握在手里,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形成正風肅紀“頭雁效應”。以專項巡察、重點巡察、聯(lián)合巡察相結合,織好立體督查一張網(wǎng)。設立問題反映點、設置違規(guī)舉報箱,帶案下訪、公開接訪,拓寬舉報渠道。運用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 強化管理,跟蹤督辦,對空泛表態(tài)、應景造勢、敷衍塞責等問題,加大問責力度,確保整治成效。
(2)實施“擦亮窗口”行動。作為黨政機關的“名片”,窗口單位是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不說不能辦,只說怎么辦。以窗口單位為檢驗服務平臺,嚴格落實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工作補位等效能制度。集中開展“環(huán)節(jié)多、手續(xù)繁、流程長”問題專項整治。急事特辦、大事特辦、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務、一章審批”模式,讓群眾路線真正走進群眾中間。
(3)推行“干部作風現(xiàn)場拍”。 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杜絕會場上的“紙上談兵”。讓黨員干部走出會場、深入現(xiàn)場,直面問題根源,精準把握群眾訴求,實地查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動員干部群眾利用手機、相機等數(shù)碼設備現(xiàn)場拍、拍現(xiàn)場,將活動照片、視頻上傳到紀委作風建設網(wǎng)站。對查實的問題,依法依規(guī)從嚴從重嚴肅處理,處理結果及時上傳網(wǎng)絡平臺,回應社會關切。
3、打造務實型干部,解決“不善為”問題
(1)開展“樹目標、比學趕超”擂臺賽。以區(qū)級領導干部“互觀互檢、互學互促”、區(qū)直部門“亮點創(chuàng)新、比學趕超”、街道鎮(zhèn)(園區(qū))“雙簽約、雙開工、雙檢查、雙視察”、村社區(qū)“支書大講堂”等活動,分層次搭好比武臺、辦好擂臺賽,營造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濃厚氛圍。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比武中補足短板,練就真本領,提高善為能力。
(2)堅持“三查三看”用人制度。結合工作實際,以“不敬畏、不在乎、喊口號、裝樣子”為集中查糾重點。一查工作,看任務是否高質高效完成;二查服務,看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三查不足,看整改效果是否到位有效,列出問題清單,建立整改臺賬,以掛賬銷號的方式促使問題整改。以監(jiān)督考核為依據(jù),實行優(yōu)進劣退,形成“善為”者上、“不善為”者下的導向,激發(fā)黨員干部“善為”自覺性。
(3)建立執(zhí)紀執(zhí)法效能提升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嚴查執(zhí)紀執(zhí)法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對執(zhí)紀執(zhí)法工作中不真為、不想為、不善為、不敢為等行為,嚴肅責任追究,加大懲戒力度。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直面社會監(jiān)督,規(guī)范權力運行,不斷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務水平。
4、打造勤廉型干部,解決“不敢為”問題
(1)加強教育監(jiān)督。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基礎,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提高自身免疫力,筑牢敢為的底氣;以警示教育為重點,引導黨員干部廉潔過節(jié),清廉從政,定期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接受一次警示教育、舉辦一堂廉政黨課、開展一次家庭助廉、撰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廉政教育從“前庭”深入“后院”,形成敢為的風氣;以新情況新問題的經(jīng)驗盲區(qū)、能力弱項、知識空白教育為輔助,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培訓,選派干部赴信訪、維穩(wěn)、項目攻堅等急難險重工作崗位進行壓重鍛煉,不斷提升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鍛造敢為的本領。
(2)強化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監(jiān)管。按照主管責任制原則,嚴格落實“一案雙查”,不斷加大問責力度。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津補貼發(fā)放、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培訓、差旅、會議等方面的制度規(guī)定,努力做到清單式明責、零容忍追責,確保權力規(guī)范運行。堅持一根竿子插到底,把責任清單落到實處。
(3)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改革中寬容失誤,并不意味著沒有底線的寬容亂作為,容錯的目的在于讓黨員干部少犯錯、不犯錯、不再犯類似的錯。這就需要將容錯與糾錯相結合、厚愛與嚴管相結合,堅持有錯必糾、有過必改。加大容錯糾錯、澄清保護力度,精準辨錯,規(guī)范有序容錯,消除“動輒則咎”給干部造成的心理負擔。對“容錯”范圍內(nèi)黨員干部一視同仁,讓黨員干部放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嚴查誣告陷害他人行為,切實激發(fā)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為改革穩(wěn)定發(fā)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參考文獻】
[1] 張志芳.要解決干部不善為問題[N].山西日報,2017(02).
[2] 王勇.當前基層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調查與思考[N].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8(03).
[3] 宮穎,張國毅.莫讓不敢為成為絆腳石[Z].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2017(10).
[4] 薛琳.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J].理論導報,2018(09).
【作者簡介】
江文九(1979.2—)男,安徽桐城人,任職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委黨校,研究方向: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