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句容市華陽中心小學 邱美玲
“和大人一起讀”是統(tǒng)編教材中新增加的一個板塊,它的出現(xiàn)好似為學生的起步閱讀指導提供了抓手,一直以來備受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關注。這是新教材的獨特之處,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通過這樣一種設置來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剛剛踏進小學的學生不會整天都是“a、o、e”而感到枯燥無味。這也是學生、教師、家長從未接觸過的全新的欄目。面對新欄目,該如何展開、如何把握呢?筆者想結合平時的部編教材培訓談談自己的點滴認識。
“和大人一起讀”是一種閱讀材料。整個一年級的兩本教材中提供的16篇閱讀材料生動有趣,節(jié)奏明快,具有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是讓學生愛上閱讀的催化劑?!昂痛笕艘黄鹱x”也是一種閱讀環(huán)境。艾登錢伯斯教授在他的《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一書中特別強調(diào),要做一個“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他認為媽媽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和能力的最重要的大人。親子閱讀是家庭閱讀最重要的形式,試想,每天晚飯后,孩子依偎在大人的旁邊,共同翻閱同一本書,這種“和你在一起”的愉快感受,本身是不是也充滿了幸福感呢?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固定的閱讀時間,這樣主動閱讀的意識也隨之增強。“和大人一起讀”更是一種閱讀方法。如果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為他提供各種協(xié)助,分享閱讀經(jīng)驗,那么他將可以輕易地排除所遇到的各種閱讀障礙,會憑著大人一路走來的豐富閱讀經(jīng)驗,去學習大人的閱讀技巧,品味其中的藝術,慢慢地樹立起閱讀的信心。
在全民閱讀的社會大背景下,開展“和大人一起讀”無論是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是提高國民閱讀素質(zhì)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一種非常好的閱讀形式。學生剛進入一年級,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黃金時期,而此時的他們識字量低,且每個學生對于閱讀的熱情和渴望程度也不盡相同,必須要有大人領著他們走進童書的世界,在學生與童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也就是說,如果此時學生身邊愛閱讀會閱讀的大人越多,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可能性就越大,他的閱讀能力也會越強。
《用好部編本語文教材的“3+1”教學改進建議》一文指出: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離不開“師長”的密切配合。其中“師”不言而喻就是指教師;而“長”所指代的角色卻有很多,包括家長,也包括鄰居、親戚,甚至比自己大的、比自己知識多的哥哥姐姐們,在這些角色中,家長是最不容忽視的。該書主編溫儒敏教授說:“教師要把家長從“刷微信”中“搶”出來陪孩子讀書學習——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蔽覀兊慕處熡胸熑谓碳议L實現(xiàn)這種教育,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讓家長從手機中解放出來,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一起閱讀交流,這無疑是在為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讓家長們配合為孩子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明確了這個板塊的設置特征和意義,那么該怎樣借助這個設置讓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到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索:
1.隨心所欲
我們在看外國電影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和大人一起讀”的畫面。電影中的爸爸媽媽總是摟著孩子讀,很少見到像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樣在書桌前正襟危坐著讀;而且讀書的地點也一直在變,大樹下、沙發(fā)里、花園中、床頭邊……到處可以讀;而爸爸媽媽們讀書的樣子,也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張牙舞爪,時而齜牙咧嘴,時而擠眉弄眼,常常能讀到孩子哈哈大笑??梢?,這樣隨心所欲、沒正經(jīng)樣地讀,秘訣無非就是把故事讀成故事。大人們?yōu)榱撕⒆?,可以讀得很幼稚,把自己“讀回”童年去。
2.各自為安
中國的家長很難接受上述那樣的讀書氛圍,他們更愿意接受各自讀各自的方式,也就是:大人在讀書,孩子也在讀書。也就是孩子和大人各自讀自己喜歡的,誰也不打擾誰,但是形式一定是要在一起讀。其實閱讀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一種和文字、和自己的對話,是私有的享受,和大人一起讀時,大人是不能替代孩子讀的,也不應指揮和左右孩子讀,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而大人不妨趁著這個時候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
3.裝模作樣
現(xiàn)在多數(shù)家長工作繁忙,沒時間讀書,或者根本不愛讀書,那就要學會“裝”。一是要舍得花錢,往孩子的書包里“裝”書。所有的家長應該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愛讀書,因此會拼命掙錢恨不得給孩子買上整屋子的書,但并非僅僅這樣就行了。第二,還要“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當孩子跟你說起:“爸爸,我今天讀了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贝藭r無論如何,你都要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問:“啊,這么好玩呀?快說給我聽聽,我也好想知道?!辈贿^,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做法,實屬無奈,畢竟現(xiàn)在的家長大部分就這樣的狀態(tài),“裝”是他們?yōu)槿烁改冈谂愫⒆幼x書這條路上必須有的姿態(tài)。
曾經(jīng)有閱讀推廣人做過這樣的調(diào)查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家庭中配有書架,而書架上的書達到了200本,那么這個家庭中的孩子愛上讀書的可能性可以達到60%。當然這里的200本書不是說買一個書架放在家中,然后一下子買200本書放到書架上,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筆者認為,書架上的書應該是長年累月積累出來的,平時爸爸媽媽有空的時候陪著孩子一起去書店逛逛、翻翻、找找,這樣每次買幾本書回去,如此不斷地積累,逐漸把書架充實豐盈。同樣的做法也適用于我們的教室,教師們要精心打造班級讀書角,不斷充實圖書角里的圖書,不斷提升學生對書的熱情。
1979年,美國閱讀教育專家崔利斯自費出版了《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一書,向大家介紹了培養(yǎng)閱讀者最有效的方法——大聲朗讀。1985年,美國“閱讀委員會”也發(fā)布了一項名為《成為閱讀大國》的報告,肯定了大聲朗讀的迷人魅力。報告中指出:為孩子朗讀,能夠建立孩子必備的知識體系,引導他們最終踏上成功的閱讀之路。2017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朗讀者》更是掀起了全民閱讀的熱潮。大量事實證明,朗讀不止在屏幕上有效,在課堂上、在家庭中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大人,在把孩子引向閱讀之路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方法,多選擇一些適合大聲朗讀的書(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較快的,人物形象鮮明豐滿、好人壞人一眼就能分辨的,對話明快易讀的,沒有大段景物描寫的)為孩子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不要一口氣全部讀完,可以在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讓孩子參與進來,想象后面的故事會如何發(fā)生;也可以適當提問,甚至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問,這樣的簡單參與更能激起他們對閱讀的渴望。
低年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在進行閱讀時無法像大人一樣持續(xù)很長時間,這期間還需要大人適時、適當?shù)馗深A。在陪伴孩子“一起讀”的時候,開展一些豐富的閱讀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以增進大人與孩子之間的閱讀溝通,也能很好地保持孩子對閱讀的熱情。選編進“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板塊中的文章,有的是孩子們在幼兒園時早就唱熟了的兒歌,如《小兔子乖乖》《拔蘿卜》等,大人可以結合音樂和孩子一起再唱一唱,然后再回憶還有哪些這樣的兒歌,孩子很自然就會想到《小老鼠偷油》《數(shù)鴨子》等,幫他們樹立起閱讀的信心。有的是經(jīng)典故事的縮影,如《狐貍和烏鴉》《孫悟空打妖怪》等,在和孩子一起讀完之后,可以跟他們講講《西游記》的故事,關于狐貍的故事等,讓他們對故事心存熱愛。有的是和生活緊密結合的,如《胖乎乎的小手》《小松鼠找花生》等,讀完之后可以讓孩子結合自身談談自己也為家人做了哪些事,還有什么也像花生一樣長在地底下的呢?……這樣,可以通過生活經(jīng)驗讓閱讀更真實。
開展“和大人一起讀”,就應該讓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進行無壓力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慢慢學會自主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赡苡械暮⒆有枰昂痛笕艘黄鹱x”的時間長一點,但筆者堅信,只要大人始終堅持和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們一定會在閱讀這條路上走得平穩(wěn)、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