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大多來源于生活,又經過加工反饋到我們的生活之中,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中途徑,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對法治社會的認識,是影響學生終身的教學科目。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與學習道德與法治內容,最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與重組。確是在現代化的教育中,我們不可忽視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它是能夠直接影響生活行為的重要方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實行生活化教學,既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擴充課堂的學習資源,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增強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傊?,生活化教學應該在小學道德與品質課程中得到廣泛地應用。
一、關注教學目標,滲透生活點滴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提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主要講述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明辨是非的案例。但是它不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道德至上,法律至上,脫離生活的“圣人”,而是教會學生怎樣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學會相處,并且去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滲透我們生活的點滴內容,用生活化的目標去打動學生內心的柔軟,從而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烙印在學生的內心里,思想中。
在每個校園中都有各種類型的工作人員,他們可愛的身影穿梭在校園的角落中,因此教師在教學“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們”時,可以將教學目標設計為尊重勞動人員。然后便向學生詢問:“你們有沒有特別喜歡我們學校的某個工作人員呢?”此時學生便開始回想各種自己的校園生活,從最熟悉的人開始。有的學生回答說:“我喜歡門口的保安叔叔”另一個學生說:“我喜歡每天打掃校園的爺爺,因為他讓我們的校園變得很干凈”,還有人說:“食堂的奶奶特別好,他們經常多給很多菜,希望我能長得很高”。在學生的一言一語中,都透漏著他們對學校的認知,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學校服務人員的辛苦,要學會尊重勞動成果,學會與人交流等。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展現生活內容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決定了抽象、晦澀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應該采用具體,形象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的到來。生活化教學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它們熟悉的生活“搬運”到課堂之中,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也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從而加強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體驗,加深知識在他們腦海中的烙印。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經驗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切不可脫離小學生的生活圈,只會讓本節(jié)課的內容變得虛無縹緲。
例如,教師在講解“溫馨的港灣”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點滴小事,比如當你想吃雞腿的時候,你的爸爸是否會立刻出門給你買回來;當你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是否會抱著你,安慰你;當你與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爺爺奶奶會不會替你“教訓”爸爸媽媽等,這些生活中經常發(fā)生的事情,在學生的腦海中進行循環(huán)播放,無形中為課堂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場景,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要學會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做一個熱愛家庭,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三、豐富教學拓展,彰顯知行一致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豐富教學拓展是對知識進行實踐的體驗,是提升小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任何的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的體驗,便不足以烙印在腦海中,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教學拓展的實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生活是最好的容器,課堂只是教學的一個平臺,而生活才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大天地。當教師在課堂中滔滔不絕地講述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時,學生是一知半解的,只有在去做的過程中,才能夠深入地感知明辨是非,感知善惡的重要性。
例如,當教師在講授萬“謹防上當,遇險不驚”的內容時,可以在學生放學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測試。比如,教師與學校的另一名教師進行情境演示,另一名在放學的時候對學生說:“小朋友,今天我代替你媽媽來接你,跟我走吧”此時觀察這名學生的反映,看他是跟著走,還是返回學校向教師求證。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在我們的社會中,你們正處于弱勢,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謹防上當,辨別真假。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生時期的重要教育內容,是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自我,認識外界,明辨是非,初步形成自己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對小學生的人生道路意義非凡。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道德住進學生的心中,讓法治的觀念圍繞在學生的身邊,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保駕護航,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崔顯花.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8(20):74-75.
[2]黃齊喜.論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