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人都喜歡擁有開心快樂的生活,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喜歡的糖果?!吧啤迸c“謊言”自古就被割裂得清清楚楚,德育義正詞嚴地將“謊言”重重地摔入懸崖,認為沾染上一些“謊言”的氣息就是十惡不赦。如果一個謊言能換回一顆糖果,相信每個孩子都想嘗試。
關鍵詞:父母 "謊言 "物質
一、問題的提出
說謊,是指用不真實的語言來蒙騙他人的行為。在生活中,這種行為十分常見?!独莵砹恕返墓适乱苍S人盡皆知——說謊最終會害了自己,那么,為什么不少孩子孩子甘愿冒“被狼吃掉”的危險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些謊言,用心去透視孩子的謊言,去發(fā)現(xiàn)孩子謊言背后的意義,你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解決他的心理問題,以及他所遇到的困難,或者了解他所要達到的目的。
二、研究目的
旨在用心去發(fā)現(xiàn)孩子謊言背后的故事,善待孩子的謊言,即使你不贊同他的某些謊言,也不必急于揭穿,請保持一個良好的平常心態(tài),不鼓勵、不理會,忽視他的這種行為,加大鼓勵他的積極的、正確的做法與行為的力度。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大班幼兒,男女各20名。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觀察記錄法、調查法、比較法。
四、研究程序
(1)調查研究階段
實驗一:隨機將孩子分為五人一組,進行隨意交流,話題是:我的玩具最好玩。
交流過程大可分為兩種情況:安靜傾聽和激情講述。經(jīng)統(tǒng)計:安靜傾聽的幼兒占30%,激情講述的幼兒占70%,可見孩子都在極力爭取第一,都說自己的玩具時最好玩的而取得別人羨慕的眼神。那么實際的他是否真的有這些玩具呢?
在于家長溝通后所得情況如下:
孩子的四種心理特點最后會得出兩種結果:一如既往的表現(xiàn)自己和為實現(xiàn)自己的某種愿望繼續(xù)編造謊言。
實驗二:父母答應,只要孩子在幼兒園得到老師的表揚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件玩具。
從以上兩個實驗可以明顯的看出家庭教育和幼兒自身兩方面存在的因素直接印象到孩子說謊的道德品行。
(2)教育實施階段
1.根據(jù)年齡特點,有針對性教育
大班幼兒要讓其存在“做錯事要勇于承認”的認識,讓孩子懂得自我控制,明晰自己的行為,有是非判斷能力,特別要杜絕“明知故犯”現(xiàn)象的存在。
2.以正面的形象進行教育和疏導
遇到孩子出現(xiàn)說謊的現(xiàn)象時,成人先不要嚴厲的責備孩子,而是要找出說謊的真正原因。對于說謊的孩子當其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鼓勵,給予信任。
(3)蝴蝶效應,樹立榜樣
身教重于言教。作為教師更要做到不說假話,言必行,行必果。對孩子慎許諾言,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兌現(xiàn),不可推脫并找各種理由拖延時間最后忘記。有個別幼兒在犯錯后能積極承認時,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并且樹立起榜樣作用。
(4)平等對待,心有靈犀
教師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教師的角色,更是孩子的朋友和傾訴對象。不論孩子在什么地方犯了錯誤,都要肯于“蹲下來”傾聽孩子心中的話語。深入了解孩子錯誤行為背后的真正心理需要。這樣孩子才會對成人有信任感,才能講出真話來。
(5)家園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
養(yǎng)成誠實的品格并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短時間的教育,家長和教師之間要密切配合,及時了解孩子在家、在園的行為,使孩子在家、在園誠信行為養(yǎng)成目標一致,不給孩子存有說謊的空間,有利于孩子誠實品格的形成。
五、研究結果與分析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謊言并不像我們所擔心的那樣令人可怕,重要的是應了解謊言下的秘密。也許可考慮以幽默的方式對待,或者可以給他講個故事,如《木偶奇遇記》,讓他明白小木偶的鼻子會變長是因為“說謊”。下次你再發(fā)現(xiàn)他說謊時,便可以幽默地告訴他:“讓我看看,你的鼻子變長了沒有。”
糖果很誘人,謊言不可有。若以誠相待,愿望終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黃建榕等.德育新模式與德育環(huán)境化[J].深圳大學學報,2001(05).
[2][美]L.M.達利等.道德規(guī)則—其內容與獲得[J].心理學動態(tài),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