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單親學生在校園里不斷遞增。他們大部分是由于父母的離異,家庭結構發(fā)生變化,長期的“情感饑餓”,使他們出現了自卑、抑郁、叛逆、厭學等心理問題,對于這樣一個突出的“特殊群體”,愛心教育至關重要。
關鍵詞:單親家庭 "心理問題 "教育策略
所謂單親家庭是指因離婚、死亡、遺棄、分居和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單親家庭日益增多,由此衍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家庭的變故和不完整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陰影,雖然在生理的成長上并沒有影響,但他們的心理早已出現障礙。
我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深深地感受到單親學生心理的特殊性和教育的艱難性,也嘗試采取了相應的特殊教育,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單親家庭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1)自卑心理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他們比大人更敏感、脆弱,一時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再加上世俗的偏見,他們會認為父母離異是不光彩的事,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他們常常表現出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愿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懷有戒備、厭煩的心理。對許多事情他們非常敏感,總懷疑別人在背后議論自己,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
(2)抑郁心理
因為父母的分裂,帶來了家庭的冷戰(zhàn)或硝煙,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泄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極度沒有安全感。因此,孩子很容易出現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別人的關心表現出極為的冷淡,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常常感到壓抑、郁悶、煩躁。
(3)敵對心理
單親家庭的學生會對父母的離異或父母再婚的對象充滿敵意。他們認為父母自私,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而不顧他們的成長和感情;他們也會憎恨不提供撫養(yǎng)的父母,或站在父母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這種憎恨,久而久之會泛化到對學校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對周圍的人或者事也漠不關心。
(4)厭學心理
在單親家庭中,家長自身的消極情緒,會造成孩子緊張、焦慮、暴躁等異常情緒。在孩子的眼里,家庭中的歡聲笑語少了,父母對自己的百般呵護少了。這些劇烈的情緒波動,導致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成績不理想,進而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
根據單親家庭學生的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進行教育疏導。
二、解決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策略
(1)調查原因,“對癥下藥”,尋找需求點
造成單親家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變故,對孩子有著不同的刺激。這些不同的心理障礙,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根源。因此,我首先從了解情況入手,根據不同變故,分析孩子出現的心理障礙;然后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具有健全的心態(tài),正確地面對現實。
單親學生的家長在撫養(yǎng)方式上出現的偏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孩子要求很高,嚴教過度。這種過度的嚴教,使孩子對自己產生否定感,認為“我不能干”、“我很笨”,從而出現自卑、自責等問題。二是單身父母由于忙于生計或缺乏責任感,對孩子監(jiān)管不力。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情緒,不求上進,在沒有安全感的狀態(tài)下變得焦慮、抑郁,最終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及扭曲的心理。三是監(jiān)護者心懷內疚,對孩子過度溺愛。這種教養(yǎng)方式,極易讓孩子出現自我控制能力差、沖動等問題。
鑒于此,我對這類孩子的品行進行長期觀察,及時引導,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加強與他們家庭的聯系,說服家長對孩子多關心,不放任,少粗暴。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會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人們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點。所以抓住了這些需求點,也就抓住了孩子心靈上的關節(jié)點。單親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親情,他們的需求點無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溫暖,需求成功的喜悅,需求別人的理解同情等。所以,作為教育者要適時抓住孩子的需求點,在班級和家庭中創(chuàng)設親情氛圍,用“愛心”行動來表示對他們的關愛,以真情來感動他們,讓他們把失落的愛撿回來。
(2)喚起自信,點亮“心燈”,抓住閃光點
單親家庭學生的心靈深處受到了重創(chuàng),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壓力,他們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產生了悲觀情緒,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作為教育者,點亮他們的心燈,開啟他們的心扉,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
教育這類學生,首先要抓住閃光點,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如有些學生在勞動方面積極,可以讓他當個勞動小組長;如果在文藝方面有專長,讓他參與到學校或班級的表演活動中;如果在體育方面有特長,讓他參加學校的運動會。這樣,這些學生慢慢地就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了自信心,自然而然也有了上進心。
總之,教育者一旦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喚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振作起來,自強不息。
(3)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傾注愛心,發(fā)現興趣點
教育者應該為單親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沒有輕視、妒忌、敵意,充滿體諒、平等、真誠的環(huán)境。通過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活動,讓他們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鼓勵班級學生多與他們交往、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學習中形成關心和愛護他們的風氣。
其次,教師要主動去信任、理解、尊重這類學生,關心、幫助和愛護他們。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只有對他們傾注愛,才會消除他們的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便于交流和溝通,從而架起師生之間愛的橋梁。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興趣特長,才能樹立和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并及時引導單親學生的興趣,適時地把興趣遷移到有利于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軌道上來,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轉化單親家庭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作為班主任,應該對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心,用真情去點亮每一盞心燈,用摯愛去潤澤每一個生命,讓他們在愛的陽光雨露下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傅安球,史莉芳.離異家庭子女[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薛曉紅.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成因及調適對策[M].《少年讀者》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