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欽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當代教學的主要發(fā)展趨勢。而問題導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它對于改善當下的數學教學現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從利用問題進行教學導入、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展開教學、設計問題組織學生探究四方面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研究,以期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 問題導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147-01
眾所周知,初中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主要學科,對于初中生數學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根據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其具體情況不容樂觀。而問題導學法在數學課堂中應用越來越顯示出其優(yōu)勢。因此,為了能夠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問題導學法,并將其有效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從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增強數學思維,逐步提高自主探究數學規(guī)律的能力。所以筆者根據自身的一些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一、利用問題進行教學導入
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點,導入的好壞決定了學生能否快速進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意味著要想上好一堂課,就決不能忽視導入的重要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有著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初中生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對學生的成績和未來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教師要重視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利用探究性十足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興致,從而將問題導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同時,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其內容要呈現出數學知識的矛盾性且設計要有趣,能夠讓學生自己去主動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利用問題來進行導入必然能夠使學生快速進入到要學習的內容中。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之前,考慮到大家可能還沉浸在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中,我便提前設計好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探究性問題,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帶入到有理數的學習之中。因此,上課之后,我并未直接讓大家進入到課程中,而是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溫度計,并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即:同學們都知道溫度計,那么溫度計的刻度表示的是什么呢?隨著這一問題的提出,我又將溫度計傳給了學生們,讓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一段時間后,很大一部分學生都能夠明白0度以上代表的意思,并對0度以下該如何表示產生了興趣。隨后,利用學生的這一興趣,我將學生引入到了正數和負數的學習之中,從而使學生了解到了負數表示的是與正數意義相反的量。顯然這一問題的提出再加之具體物體的輔助,使得學生的注意力發(fā)生了轉移,從而懷著好奇心進入到了這一內容的學習中,可見問題導學的重要性。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
初中數學的邏輯性很高,這意味著學生很難對這些常規(guī)性的問題提起興趣,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根據這一情況可以看出,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的主要緣由是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感覺或不會學,那么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時可以先根據教學內容來聯系生活實際,如此一來,既能使學生感受到親切,提高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習難度,還能夠在這一前提下引導學生去創(chuàng)新思考。同時,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不能過于生活化,而是應該將重點放在問題的啟發(fā)性上,畢竟問題導學法的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是為了使學生更易于接受。
例如:在學習“平行線及其判定”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到平行線的概念,熟悉平行線的判定,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便將問題與生活實際結合了起來。因此,上課之后,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跑道的線”“桌子的邊”“門”等一些生活中的物體,并要求大家思考兩個問題,即(一)這些物體有什么樣的共同特點?(二)生活中還有哪些符合這些特點的東西?隨著這兩個生活化問題的提出,學生紛紛開始了討論和總結。一段時間過后,我鼓勵大家自我推薦來回答問題。通過問題的解答,我了解學生認識到了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在大家了解到了平行線的概念之后,我又將學生引入到了平行線如何判定的學習中,從而使學生了解到了同位角或者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等內容,從而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展開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目的就是通過這些問題去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但是傳統(tǒng)的問題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從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來看,問題的創(chuàng)設總要有一些趣味性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教師可以在認真研讀文本教材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時,要與具體的教材內容相結合,如此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有趣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從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畫軸對稱圖形”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畫出軸對稱圖形,了解基本的畫圖方法,我利用問題情境帶學生了解了基本的畫法??紤]學生在上一節(jié)課中已經了解到了什么是軸對稱,所以上課之后我首先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大家想一下自己都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接下來大家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者想象一起來比一比誰畫的最好吧!這個問題的提出隨即將學生帶入了軸對稱的情境之中,并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心,使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軸對稱圖形的畫法之中。最后,通過對大家的作品的分析,我又要求大家歸納了軸對稱圖形的畫法,從而了解到了如何利用作對稱軸有效畫軸對稱圖形。
四、設計問題組織學生探究
問題導學法的關鍵是問題,重點是導學,也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在一節(jié)課中,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發(fā)現、分析、解決是導學的重要范疇。而探究的過程本身就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保證問題的設計具有探究性,還要保證自己所組織的探究具有可行性。同時,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究時,可以以活動的方式或者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在合作與討論的氛圍中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如此一來,必然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用勾股定理進行簡單的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通過問題設計組織了小組探究活動。因此,上課之后,我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分組,隨后要求每組學生合作探討一個問題,即:畫一個直角邊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邊的長,并探究他們之間的關系。從這一問題來看,學生既需要動手去畫,去測量,還能在討論的過程中避免出現誤差,也就是所謂的人多力量大。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還對他們進行了適當的引導,從而使學生了解到了32+42=52,也就是滿足a2+b2=c2的便是所謂的勾股定理,由此可見問題導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該發(fā)揮出問題導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不斷通過研究和借鑒將其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繼而達到“導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蘭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7(32).
[2]柴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
[3]鄒金貴.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運用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