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樂 宋振川 李文通 張文進
乳腺癌手術范圍廣、創(chuàng)面較大,正常情況下滲血滲液較多,要用皮下置雙腔管持續(xù)負壓引流,能有效減少皮下積液的發(fā)生,但仍有部分病例拔管后皮下再積液,這不僅延長住院天數(shù),增加了患者痛苦和醫(yī)生的工作量,同時可能耽擱患者后續(xù)治療,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應予以重視[1]。目前市場并無針對性處理乳腺癌恢復期再發(fā)積液的專有器械,往往所采用負壓引流方式同乳腺癌手術時引流器械相同,雖然引流效果好,但是操作過程耗時長,過程繁瑣,部分患者需要局部麻醉后沿原引流通路置管[2],且耗材費用高(所有費用約300元人民幣以上)。我院采用自制負壓引流系統(tǒng)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恢復期再發(fā)積液引流,取得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乳腺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5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恢復期出現(xiàn)再發(fā)積液的患者40例,每例患者胸壁皮下積液量預估超過40 ml,所有患者均為女性,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年齡32~70歲,平均(55.23±3.56)歲。觀察組20例,年齡28~71歲,平均(54.26±3.6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產品標準編號為YZB/津1390一次性雙腔硅膠負壓引流器行負壓引流器。進行置管術區(qū)規(guī)范消毒后,利多卡因在原引流口處行靜脈麻醉,14 cm止血鉗沿原引流管通道進行組織分離,打通至積液區(qū)通路,放置引流管并固定于皮膚上,1號絲線間斷縫合皮膚,用硅膠引流球接上引流管,將皮瓣下積液、積血、氣體吸出,使皮瓣、腋窩皮膚與深層組織緊密黏貼,檢查切口無漏氣,貼敷貼,無需加壓包,打開引流管開關進行引流。
觀察組進行自制負壓引流系統(tǒng)行負壓引流,置管術區(qū)規(guī)范消毒后,將穿刺針同引流管一同穿刺進入皮下積液處,然后緩慢拔出穿刺針,將引流管的引流口留置在皮下積液處,體外引流管與穿刺針為固定的一體,同時應用自身攜帶的膠條固定體外引流管,其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的對皮下積液進行引流,引流效果明顯。在體外引流管的另一端連接多用途負壓引流注射器(20 ml),此種注射器外形與普通注射器相似,差別就在于注射器活塞軸上連續(xù)、規(guī)律的排列多個小孔,在胸壁引流液較多時可以連續(xù)抽吸,等引流液量變少以后可以保持在負壓狀態(tài),用隨注射器攜帶的金屬小棍,穿過小孔,卡在注射器外口位置,從而保持負壓狀態(tài),見圖1。
圖1 自制負壓引流系統(tǒng)
表1 兩組引流液量(ml)比較
表2 兩組置管時間、花費比較
皮下積液及皮瓣壞死的判斷標準[3]:(1)局部皮瓣隆起,觸之有漂浮感,局部穿刺或切開有液體流出。(2)局部彩超探查大片無或低回聲區(qū),超聲預估液體量。
(1)對比兩組患者皮下積液引流量;(2)對比兩組置管時間及花費。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表示,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術后引流液量比較,術后1、 2、 3、4天對照組與觀察組引流液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引流管置管時間比較,觀察組引流管平均置管時間為(6.21±1.43)天,對照組為(7.12±0.78)天,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兩組花費比較,觀察組所有耗材及操作費用是(30.00±5.55)元,對照組所有耗材費及操作費用是(300.00±12.55)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手術創(chuàng)面大,創(chuàng)面脂肪液化,造成積液增多,創(chuàng)面滲血造成積血,影響皮瓣與皮瓣下組織粘連、生長,切口愈合時間延長,加之術后患肢過度運動,從而使負壓引流管拔除后皮下積液再發(fā)率提高[4-6]。負壓引流治療技術能有效地處理皮下積液保持傷口床潔凈和適度濕潤,有利于組織生長和防止或控制感染[7-8]。
自制的負壓引流裝置在抽吸20 ml時能產生(-88.8±0.4)Kpa負壓,與一次性雙腔硅膠負壓引流器理論上產生-80~-90 kpa負壓相差不大,結果顯示,觀察組有1例內側引流管脫出,原因是患者睡覺時無意識翻身導致引流管遭受外力牽拉脫出,行引流管充分消毒后復置成功。1例患者多用途負壓注射器丟失,發(fā)現(xiàn)后關閉引流管,而來我院重新安裝負壓引流管,原因是患者在留置引流管期間進行疾走等運動,導致負壓注射器脫落。經更換多用途負壓注射器后引流通暢,積液消除[9-10]。根據(jù)以上對比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引流管置管時間、金額支出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說,將自制負壓引流系統(tǒng)應用于乳腺癌術后干預中具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自制負壓引流裝置與一次性雙腔硅膠負壓引流器相比,除了具有取材方便、便于攜帶、廉價的優(yōu)點,還可根據(jù)病情使患者可以自主抽出皮下積液,便于調節(jié)等優(yōu)點[11-12]。在減少皮下積液,促進傷口愈合、縮短引流管留置時間方面與一次性高負壓引流器作用效果相比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