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道豐 劉麗萍 潘麗英 陳麗萍 陳銀娟 鄭 沖 胡小紅 胡職舟 陳衍貴▲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福建龍巖 364000;
2.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yī)院放射科,福建龍巖364000
腦微出血作為腦實質亞臨床損傷,主要是因為腦內微小血管病變所引起[1]。過往臨床研究發(fā)現,既往缺血性腦損傷、腦淀粉樣病變、高血壓等導致的腦內微小血管病變是形成腦微出血的主要原因[2]。高血壓所引起的腦微出血主要發(fā)生于基底節(jié)區(qū),而腦淀粉樣病變所導致的腦微出血則主要發(fā)生于腦葉[3]。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引起腦微出血的機制主要為炎性反應,同時與腦白質疏松、腔隙性腦梗死密切相關,在小血管病變中也有炎性反應的參與[4-5]。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白細胞介素6(IL-6)、高敏 C反應蛋白(hs-CRP)與腦梗死合并腦微出血的關系,希望能為腦梗死合并腦微出血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本研究選取200例腦梗死患者均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納入標準:滿足腦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通過頭顱磁共振成像檢查確診,經彌散加權成像檢查確認新發(fā)腦梗死患者;年齡>45歲;患者或者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過往腦出血病史患者;顱腦創(chuàng)傷史患者;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嚴重內科疾病患者;服用抗炎藥物或感染性疾病患者。本試驗經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通過磁敏感加權成像檢查,根據患者有無腦微出血將200例患者分成非腦微出血組和腦微出血組。非腦微出血組共150例,年齡46~78歲,平均(61.3±10.5)歲;腦微出血組共50例,年齡47~79歲,平均(68.2±7.6)歲。
(1)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對患者的心臟病史、腔隙性腦梗死發(fā)生率、性別、年齡、飲酒史、吸煙史、血脂、血糖、血壓、身高以及體質量等資料進行記錄。(2)檢測炎性標志物:①血清MMP-9:選擇Quan-tikine試劑盒,采用ELISA方法進行檢測;入院后24h內采集患者3mL空腹肘靜脈血,對血清進行分離,并將其保存在低溫狀況下,檢測前應進行復融[6-7]。②IL-6:選擇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檢測,在入院后24h采集患者2mL空腹肘靜脈血,凝固后對血清進行分離,將其保存在20℃環(huán)境下以備用,測定前應將血清放置在冷水中進行復融混勻,4℃時進行15min離心處理,離心速率為每分鐘3000r,離心半徑為10cm,對血清進行分離,將其保存在-20℃冰箱內,定期進行分批檢測[8]。③hs-CRP:選擇乳酸比濁免疫法進行檢測,在入院24h采集患者3mL空腹肘靜脈血,將血液標本注入到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內,靜置在室溫下30~60min后,進行15min離心處理,離心速率為每分鐘3000轉,離心半徑為10cm,對血清進行分離,將其保存在-20℃的冰箱內,定期進行分批檢測[9]。安排工作經驗豐富的檢驗科同一醫(yī)師負責每次檢測,保證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每次檢測前應選擇同一質控物對儀器進行校正。MMP-9、IL-6試劑來源于上海酶聯(lián)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在高血壓發(fā)病率、腔隙性腦梗死發(fā)生率、冠心病發(fā)病率、收縮壓水平、年齡、腦白質疏松評分、抗血栓藥物使用率方面,腦微出血組患者均顯著高于非腦微出血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腦微出血組患者的血清MMP-9、IL-6與hs-CRP水平顯著高于非腦微出血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比較(±s)
組別 n MMP-9(ng/mL)hs-CRP(ng/mL)腦微出血組 50 15.5±1.5 8.4±1.1 6.5±0.6非腦微出血組 150 11.4±2.6 5.5±1.4 3.3±0.8 t 10.568 13.332 25.939 P<0.05 <0.05 <0.05 IL-6(ng/L)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是發(fā)生腦微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觀察
腦微出血不但常常發(fā)生于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患者,正常老年人群也可能發(fā)生腦微出血,除此之外腦微出血還可以對抗栓患者的出血性卒中發(fā)生情況和未來缺血性卒中的再發(fā)情況進行預測,所以對腦微出血的發(fā)病機制進行探討就顯得非常重要。
過往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腦微出血患者的IL-6、IL-18以及hs-CRP水平顯著高于非腦微出血患者,和小血管病變的嚴重程度相關,與腦微出血的位置無關,結果表明炎性反應為腦微出血的主要發(fā)病機制[10-13]。也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血清MMP-9水平上升與腦微出血的發(fā)生有直接關系,同時血清MMP-9水平和腦微出血表現為正相關[14]。臨床研究發(fā)現,卒中患者的MMP-9、hs-CRP和腦微出血的關系非常密切,MMP-9也是導致神經損傷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15]。本研究發(fā)現合并微出血的腦梗死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明顯高于非微出血腦梗死患者,而且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是發(fā)生腦微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MMP-9、IL-6、hs-CRP在腦微出血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原因考慮MMP-9、IL-6、hs-CRP均為炎癥因子,而既往研究表明炎癥因子在腦微出血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血清MMP-9、IL-6與hs-CRP水平與腦微出血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為腦微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中應加以關注和重視。但本試驗為單中心研究,病例數較少,有待更多研究進一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