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蓉
【內容摘要】為切實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明,高中美術選修課程開設手工造紙課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顯著提升。造紙課程與枯燥的文化授課完全不同,趣味性十足,操作簡單易學,通過此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切實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
【關鍵詞】手工造紙? 高中美術? 實踐
一、高中美術開設手工造紙模塊課的意義
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核心素養(yǎng)”將被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是深化課程教育改革、提升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個人素質的基礎性工作。其中,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含以下五個學科:圖像識讀、美術表現(xiàn)、審美態(tài)度、創(chuàng)想能力和文化理解。這一觀點的提出,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美術教育的內容,傳統(tǒng)美術以技能學習、技巧訓練為根本出發(fā)點,現(xiàn)成為提升學生素養(yǎng)、人文素質的重要方式。
造紙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長期以來古代勞動精神智慧的高度凝聚,切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步。因此,高中階段增加手工造紙模塊課程,采用選修課的方式進行,此種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動手能力顯著提升,切實加深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民族自信心顯著增強。
二、中學手工造紙課程開設的可行性
傳統(tǒng)手工造紙程序繁多,工藝精湛,對材料有嚴格的要求,紙張厚度有嚴格限制,在短時間范圍內學生根本無法掌握這些要素,因此,這一課程在眾多學校選修課程并不認可。其實并不然,我們并非要完全采用傳統(tǒng)的工具材料,尋找相關替代材料也能夠順利實現(xiàn),體積較大的儲物箱作為紙槽使用;紙漿制作過程難度大,程序繁瑣,這一過程可直接不予采用,學生廢舊作業(yè)本回收利用,家用攪拌機加水即可做成糊,節(jié)約成本,保護環(huán)境,操作簡單,材料獲取難度小。
三、手工造紙的教學方法
在開設工藝課教學之前,首先要切實強化理論知識學習,循序漸進,由于教學時間相對較長,學生熱情和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學活動持續(xù)開展難度大?!睹佬g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提升學生自覺性、主動性,學生之間溝通合作,形成自主學習主導,教師引導輔助的局面。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真正熟悉和了解抄紙、濕紙脫框和曬紙技巧,真正體會到獲取知識的不易和喜悅,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熱情。
四、手工造紙的具體制作步驟
1.工具準備:抄紙框(充分利用畫框、紗窗布等物品自行制作)、抄紙槽(可用長方形塑料盆代替,尺寸長度可容納抄紙框和雙手即可)、攪拌機、聚氧化乙烯(造紙分散劑)、玻璃纖維紙、毛氈布、廢舊作業(yè)紙。
2.操作流程區(qū)的劃分:提前規(guī)劃好各部流程,保證制作過程順利完成。主要劃分為三個區(qū):攪拌制漿區(qū)、抄紙區(qū)、干燥區(qū)。
3.紙漿的制作:粉碎回收的廢舊紙張,手撕即可,將碎后的紙放入攪拌機中,調試溫水倒入其中,不可過多,稍微超過碎紙高度即可,粉碎時間為30秒即可,打開蓋子,紙漿制作完成。
4.抄紙:提前準備好抄紙槽,將粉碎好的紙漿倒入其中,隨后加水到抄紙槽2/3為止,加入造紙分散劑慢慢攪動,直到紙漿纖維游離漂浮為止,然后抄紙框投入抄紙槽來回晃動,輕輕抬起,纖維隨后即均勻的附著在抄紙簾上,濕紙頁就做好了。抄紙是紙張制作的關鍵,難度大,不易掌控,將抄紙框在水槽中小心晃動,能夠保證抄紙簾上紙漿附著的均勻性。要切實掌握好力度,力度過大,紙漿附著不均勻,力度過小,紙張厚度無法掌握,因此,抄紙過程要多加訓練。
5.除水:當抄紙框上附著均勻的紙漿時,將其從水中取出,放在水盆上將水控干。隨后將玻璃纖維紙附著在濕紙上,提前放好吸水毛氈布,將抄紙框其上,將玻璃纖紙的水分按壓出來。
6.脫框:將抄紙框倒扣,放在平面上,用力拍一下,抄紙框上的濕紙與玻璃纖維紙隨之脫落。
7.晾紙:可將其張貼在走廊的此狀墻面,在張貼過程中,務必小心,以玻璃纖維紙兩個拐角為著力點,將其固定在瓷磚墻上,隨后將中間的空間全部排出,后將玻璃纖維紙取下,濕紙就可以完整的粘貼在瓷磚墻上了。
8.揭紙:待到紙張徹底變干,將其揭下來,揭開時,以一個角為起點慢慢揭起,直到全部揭開,制作過程結束。
紙張制作基本程序如上所示,根據(jù)不同風格需求,增加部分創(chuàng)意元素即可。增加實踐次數(shù),制作的藝術紙種類更加豐富。
五、手工造紙豐富多樣的成果展現(xiàn)
傳統(tǒng)造紙工藝單純是以滿足實際需要為目的,時至今日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轉變,在滿足實用性需求之外,人們對其藝術性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在手工造紙制作過程中,在保證實用性基礎上,切實滿足人們的藝術追求,實現(xiàn)兩者完美結合。
中國傳統(tǒng)手工造紙,樣式多樣,風格多遍。時至今日,時經久遠,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對中華文明傳承發(fā)展意義重大。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現(xiàn)代化成為了時代發(fā)展的主流,傳統(tǒng)手工造紙無法切實滿足時代發(fā)展的根本需求,逐漸退化,瀕臨失傳。因此,要切實引起高度重視,防止傳統(tǒng)造紙工藝失傳。傳統(tǒng)手工造紙的保護對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意義重大。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組織開展改良過的造紙技藝傳承,并將其融入到高中美術欣賞課程中,是國家和社會賦予美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