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水莉
【摘 要】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實施中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給學生充分自主的學習、交流、展示和自我提升的機會。要通過啟發(fā)引導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我質(zhì)疑問難與解惑。師生在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上不在同一平面,教師在有效設計、組織和點撥之外還要有耐心等待藝術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教師要學會與運用等待教學策略。下面,以《文化生活》的第六章第2節(jié)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例,談課堂等待藝術的實施。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自主學習;有效指導;等待藝術
素質(zhì)教育下的高中政治課堂要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情形。但在知識的認識與思考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往往達不到教師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也就是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之間存在著一定距離。因此,要讓學生有效獲得知識,形成自主學習和提升的能力就應該在方法和思維上多加引導;在引導之后還要讓學生自主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就需要老師學會藝術的等待。
一、學習回顧自主預習期的等待藝術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現(xiàn)在多給學生提供預習案或問題單,讓學生在課前據(jù)案自學。我們課堂先檢測學生的預習達成與獲得情況,可就預習設計快速有效的檢測,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掌握和認知一些基礎知識,也能對難度大的內(nèi)容有準備。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框的內(nèi)容學習要達成的目標是認識和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xiàn)及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學習、感知、理解、接受中提升全面觀、歷史觀,并提高分析中華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形成并提升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自主學習和理解不同區(qū)域、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理清彼此的關系,掌握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意義的和作用。因此,我們提供的學案主要是幫助學生閱讀教材獲得知識。如:①讓學生結(jié)合閱讀內(nèi)容識記和概括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xiàn),即文學藝術方面的作用、特點、風格和地位;科學技術方面的地位、特點、意義;②中華民族地方區(qū)域性的文化呈現(xiàn)各具風采及形成原因及其間相互影響、融合的辯證關系;③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澤被深遠的中華文化的形成原因;④中華文化的重要性等方面,設計填空題讓學生完成。
我們有的學生課前預習比較充分,能對這些問題較好地完成。但我們也要考慮到高中生課業(yè)負擔比較重的現(xiàn)實情況,課堂上的檢測環(huán)節(jié),不能簡單地讓學生對對答案。否則,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只有知識的識記,而沒有有效閱讀、分析和歸納的過程,于是便會導致所學知識只是處在概念記憶的層面,不能融會貫通地掌握,可能在運用中出現(xiàn)偏差。因此,我們在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要等待。因此,我們要檢測學生導學案完成的情況,給沒有完成或沒有完成好的學生再去完善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新學內(nèi)容的基礎知識,如果他們這些基礎知識不扎實,那么,下面的運用就是空中樓閣。
可見,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學生的預習和據(jù)案自學環(huán)節(jié)運用等待教學策略。不能認為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就行了,一定要通過等待,通過有效指導后的等待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梳理。學會勾畫課本,掌握學習重點,從而自主而有效地獲得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具有包容性、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等知識。另外,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我們要求學生不僅完成預習內(nèi)容,還要能夠質(zhì)疑問題,形成新的問題和思考,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二、課堂互動需要運行等待教學策略
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一直強調(diào)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要讓教師做好主導工作。使學生成為主體是教學目標達成和學生自主學習成長的關鍵,教師的組織、引導及等待教學策略的運用十分重要。
1.基礎知識的夯實需要等待藝術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導入環(huán)節(jié)可采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多種感官運行的信息教學手段,我用“G20峰會視頻”導入,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自主思考和交流中認識中華文化魅力的獨特性。而在之后的文化藝術學習中,我們通過《詩經(jīng)》和《梁祝》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問題探究,提出之前視頻和所提供的古典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嘗試概括文學藝術的地位、作用和特點。古典文化含義的理解需要回歸教材,結(jié)合預習所得,學生就能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中鞏固所學知識。當然,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需要給他們自主消化的時間,老師若要讓這一知識切實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知識,就需要給他們時間去讀教材,概括主要觀點和內(nèi)容。因此,我們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是需要運用等待教學藝術的。我們要根據(jù)學情和班情確定等待的時間,如:在重點班教學中,很多學生課前就掌握了這樣些比較簡單的知識,我們可以讓學生快速回答;而在水平很差、學習能力弱的群體教學中,要多等待,并在學生自主閱讀時巡視,和個別學生交流,形成政治教材的閱讀方法、政治材料文字蘊含的深刻意蘊的分析及思考方法。
2.互動問題的解決需要等待策略
我們在政治課堂教學中不只是教學生記憶知識,更在于讓他們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形成自己對某政治現(xiàn)象背后蘊含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如:在該章節(jié)的“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學習中,我們要與學生互動,要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科學技術是獨領風騷的。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比較簡單但不是很好解決的問題,如:請列舉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看看誰說的多。思考一下,說說自己認為的我們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有哪些,為什么?這里,我們需要等待,因為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思考與甄別。只有在互動中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科學技術進行分析,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地位、特點和意義,獲得知識、方法的習得,真正形成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情感。再如,在“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有什么不同?”“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系?”等問題的解決中,我們不僅要給學生閱讀交流的時間,還要給他們小組合作交流的時間。如果我們不能等待,不運行等待策略;那么,學生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分析出兩種地方文化的差異,不能從區(qū)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去思考,從而認識不到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3.問題探究性活動中需要等待教學
若要在政治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習素養(yǎng),需要設計一些探究性問題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知識遷移中,在探究性問題的解決中獲得能力和素質(zhì)的提升。如: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節(jié)學習實踐中,在學生對中華文化、區(qū)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原因和其蘊含的包容性及其作用領悟之后。我們可以出示材料,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今日海運的國際大港——廣州港在古代被稱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里現(xiàn)在呈現(xiàn)的文化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有人說,現(xiàn)在每三個廣州人中就有一個外來戶,因而現(xiàn)在的嶺南文化在與中原文化等來文化發(fā)生著碰撞。對這樣的文化碰撞你是怎樣認識和理解的?這種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是需要學生結(jié)合所學內(nèi)容進行探究的。因此,我們要給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時間,要給他們將材料與教材內(nèi)容、觀點建立聯(lián)系的時間。如果,我們不會等待,那么,學生可能不會從嶺南文化這一區(qū)域特色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和交融的角度得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也可能不夠全面地從兩個角度談嶺南文化和其他文化碰撞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
總之,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去等待就是不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不僅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不能讓學生在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獲得運用能力,不能促成學生政治思維能力的提升,更不能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切實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待是一種教學藝術與策略,只有適時而有效的等待才能讓師生互動更有效,課堂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