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洋,陳麗霞,王啟輝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慢性病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控制率低、治療難度大等特點,近年來高血壓發(fā)病年齡已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1-3]。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也是一種心身疾病,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4-6]。雙心治療模式是一種新型治療模式,指在生物醫(yī)學治療模式基礎上同時解決患者軀體疾病和心境障礙[7-8],即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治療同時給予一定抗焦慮、抑郁治療藥物。本研究旨在探討雙心治療模式對高血壓并焦慮/抑郁患者負面情緒及血壓晨峰(MBPS)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1)高血壓的診斷參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9]中的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血壓持續(xù)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 Hg;(2)焦慮、抑郁的診斷參照簡式國際神經精神訪談問卷(M.I.N.I.)[10]。
1.2 一般資料 選取2017-04-01至2018-01-01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及內蒙古自治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住院的高血壓并焦慮/抑郁患者119例。納入標準:(1)存在MBPS,即醒后2 h內收縮壓平均值減去夜間睡眠時最低收縮壓平均值;(2)腦、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3)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1)未遵醫(yī)囑服藥或自行停藥者;(2)出現(xiàn)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者;(3)因治療效果不理想而需更改行其他治療方案者;(4)患者或其家屬要求退出研究者;(5)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史者;(6)不明原因失訪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n=58)和研究組(n=61)。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高血壓病程、體質指數(shù)(BM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或其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50224)治療,5 mg/d,晨起口服;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788)治療,10 mg/次,1次/d,晨起口服,治療7 d后根據(jù)患者病情酌情調整劑量為10~20 mg/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焦慮、抑郁情緒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2個月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HAMA評分<7分為無焦慮,≥7分為焦慮,評分越高提示焦慮程度越重;HAMD評分<8分為無抑郁,≥8分為抑郁,評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重。
1.4.2 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結果及MBPS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動態(tài)血壓和MBPS差值,其中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指標包括24 h平均收縮壓、24 h平均舒張壓、白晝平均收縮壓、白晝平均舒張壓、夜間平均收縮壓、夜間平均舒張壓。
1.4.3 不良反應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采用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趨勢性檢驗采用趨勢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MA評分、HAMD評分 時間與方法在HAMA評分、HAMD評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時間、方法在HAMA評分、HAMD評分上主效應顯著(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2周、治療2個月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2周、治療2個月HAMA評分、HAMD評分呈下降趨勢(χ2趨勢值分別為113.138、116.626,P<0.05,見表 2)。
2.2 治療前后24 h動態(tài)血壓及MBPS差值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平均收縮壓差值、白晝平均收縮壓差值、夜間平均收縮壓差值、夜間平均舒張壓差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平均舒張壓差值、白晝平均舒張壓差值、MBPS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雙心醫(yī)學又稱心理心臟病學或行為心臟病學,是研究和處理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情緒、社會環(huán)境及行為問題的科學,其目的是將“精神心理因素”作為心臟病整體防治體系的組成部分,即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學科體系并對心血管疾病患兒受到的來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擾或表現(xiàn)為類似心臟癥狀的單純精神心理問題進行必要、恰當?shù)淖R別和干預[11]。雙心醫(yī)學于19世紀在神經系統(tǒng)紊亂與心臟疾病相關性研究中被首次提出,1980年美國心身醫(yī)學研究所將心身疾病定義為由環(huán)境心理應激引起和加重軀體病變的疾病,并明確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冠狀動脈痙攣、神經源性心絞痛、陣發(fā)性心動過速、原發(fā)性心動過緩、功能性期前收縮和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心血管疾病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12]。我國雙心醫(yī)學起步較晚,1995年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yī)院心臟中心主任胡大一首先提出雙心醫(yī)學概念并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13]。近年來關于雙心醫(yī)學的研究報道越來越多并證實了雙心醫(yī)學的優(yōu)越性,使精神科與心內科的聯(lián)系越發(fā)緊密[14-16]。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對5-羥色胺(5-HT)再攝取的抑制具有高度選擇性,對腎上腺素受體、多巴胺受體、組胺受體、γ氨基丁酸(GABA)受體親和力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較小,因此被廣泛用于雙心治療[17]。最新的《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18]指出,舍曲林、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等SSRI為心血管疾病并焦慮/抑郁患者的首選治療藥物,其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5-HT再攝取的選擇性抑制作用最強,對5-HT 1A受體、5-HT 2A受體、D1受體、D2受體、α1受體、α2受體、β受體、H1受體、GABA受體、M受體親和力較低或無,且耐受性好,對肝腎功能損傷小,對心率、血壓、凝血等無明顯影響,安全性較高[19]。本研究結果顯示,時間與方法在HAMA評分、HAMD評分上存在交互作用,時間、方法在HAMA評分、HAMD評分上主效應顯著,研究組患者治療2周、治療2個月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且治療2周、治療2個月HAMA評分、HAMD評分呈下降趨勢,表明雙心治療模式可有效緩解高血壓并焦慮/抑郁患者負面情緒。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2個月HAMA評分、HAMD評分比較(,分)Table2 Comparison of HAMA score and HAMD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2 weeks and 2 moths after treatment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2個月HAMA評分、HAMD評分比較(,分)Table2 Comparison of HAMA score and HAMD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2 weeks and 2 moths after treatment
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動態(tài)血壓及MBPS差值比較(mm Hg)Table3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 of 24-hour dynamic blood pressure and MBP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BPS的確切發(fā)生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目前研究認為其可能主要與清晨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性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興奮性增強、血液流變學改變及內分泌體液因素有關,也可能與焦慮、抑郁情緒有關[20-21]。研究表明,焦慮、抑郁情緒會加重高血壓患者病情并導致血壓及血壓變異性升高,以夜間血壓增高為主,多為非杓型血壓;高血壓并焦慮/抑郁患者MBPS發(fā)生率較高,可導致心臟病發(fā)作風險升高40%,心源性猝死發(fā)生風險升高29%,腦卒中發(fā)生風險升高49%[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平均收縮壓差值、白晝平均收縮壓差值、夜間平均收縮壓差值及夜間平均舒張壓差值間無差異,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平均舒張壓差值、白晝平均舒張壓差值及MBPS差值高于對照組,表明雙心治療模式可有效降低高血壓并焦慮/抑郁患者MBPS,改善患者血壓變異性,與王偉等[22]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雙心治療模式可有效緩解高血壓并焦慮/抑郁患者負面情緒,降低MBPS,改善血壓變異性;但本研究條件有限,未具體考慮年齡、性別對MBPS的影響及女性更年期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影響,且采用的抗焦慮、抑郁藥物及降壓藥物單一,對雙心治療模式的代表性有限,因此所得結果結論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內蒙古自治區(qū)科技計劃項目的合作單位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故本研究部分病例來源于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無任何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