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鑫
【摘要】中職院校屬于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機構,其思想政治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然而我國當前的中職政治教學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文章首先針對工學結合模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后對中職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促進中職政治教學在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工學結合模式;中職政治教學;創(chuàng)新探討
一、引言
我國當前中職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而在科技以及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國的中職政治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絕對不能和能力的培養(yǎng)脫節(jié)。不過從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中職院校的政治教育大多數(shù)還是處于維穩(wěn)的狀態(tài),并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培養(yǎng),而這一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的發(fā)展,所以各方面必須加強重視。
二、工學結合模式分析
(一)工學結合模式的主要內容分析
工學結合模式主要就是將工作和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就是一星期幾天工作,剩下的幾天進行學習,有的就是將一年分為幾個學期,然后將學習和工作交替進行。不過不管什么形式,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讓學生在學校期間將工作與學習共同進行。工學結合這一模式屬于我國教育體系中十分大膽的一個創(chuàng)新,這個模式的運用促使我國的中職教育水平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二)工學結合模式的意義
工學結合模式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以一個全新的姿態(tài)進入到中職教育體系中,使得企業(yè)實踐成為中職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使得他們能夠認識到協(xié)同合作的重要性。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不僅有效提升了我國中職教育教學效率,并且為我國企業(yè)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既能夠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印象,還為企業(yè)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我國中職政治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的過于維穩(wěn),實用性比較差
我國當前的中職教育大都是以專業(yè)教育為主,過分重視學生的情緒穩(wěn)定性,而這也是我國當前中職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教師對于教學的主要目的認識不足,進而使得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不夠全面。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也將這一弊端進一步呈現(xiàn)了出來。在傳統(tǒng)的中職政治教學過程中,政治教師過分強調維穩(wěn)的作用,忽視了學生步入社會時候的真正需求,進而使得學生在實際的政治課程中只學到了怎樣做一個乖學生,而不是成長為一個高質量以及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
(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時代氣息比較缺乏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我國中職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并且勇敢地進行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實際應用上,很多中職教師依舊在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將信息化時代中比較先進的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多媒體技術。同時教學手段也一直缺乏創(chuàng)新,長時間下來,學生的政治教育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學生對于政治這門課程的興趣也會逐漸消失。如果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完全沒有了,那么整個教學將會變得更加艱難。
(三)心理教育以及責任意識方面的教育不夠
我國當前的中職學生都還未成年,因而他們的責任感都比較缺乏。并且這種現(xiàn)象在中職學校廣泛存在,具體表現(xiàn)為對自己不負責,不能夠合理安排在校的學習時間認真學習,同時還有對他人不負責,不懂得寬容以及欣賞他人,自私自利,集體意識差等表現(xiàn)。甚至還有的中職學生感覺自己沒能夠進入到高中學習比較丟人,比較自卑,放棄學業(yè),今后的擇業(yè)過程也就自然而然地比較失敗了。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政治教育落實不到位
通常情況下,工學結合模式管理不夠嚴格,而企業(yè)主要就是對學生進行技術方面的指導以及引導,嚴重忽視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管理。而因為學生不在學校,所以學校也很難將自己管理學生的職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與此同時,部分企業(yè)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就會產生從學校引用廉價勞動力的不良思想,這就嚴重影響到政治教育的落實。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沒能明確政治教育的主體,并且相關的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將之前的政治教育系統(tǒng)打斷了。
四、工學結合模式下中職政治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討
(一)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實用化以及生活化
在我國當前的中職院校政治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這門課程的實用性。因為在工學結合模式的不斷實施中,中職學生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不過因為中職政治教學依然處于維護學校穩(wěn)定這一重大的誤解中,所以也極大地影響到學生思想的健康發(fā)展,并且更加不利于學生在社會中的發(fā)展。因此在實際的中職政治教學過程中,教育內容必須進行相關調整,以使得教學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只有政治教學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才能夠有效實現(xiàn)中職教育為學生謀發(fā)展的這一目的。
(二)建立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模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職院校的課程大都是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而對于實踐教學卻嚴重忽視,雖然這一現(xiàn)象在工學結合模式下有所改善,不過中職院校的思想教育課程卻沒能跟上,并且工學結合的步伐反而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而在實際的中職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模式,使得學生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領會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進而能夠很好地完善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去經營人際關系,也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自己更好地發(fā)展。
(三)建立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
在實際的中職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教學方法以及課程安排的改進,還應該積極建立一套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只有評價體系得到了有效的完善,才能夠對學生進行客觀、綜合以及全面的評價,進而能夠結合評價結果,進行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調整,以此來為學生打造一套完整并且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從綜合成績、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等多個方面共同進行,使得中職學生能夠在工學結合的模式下不再受到傳統(tǒng)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的束縛,不斷提升自己以及大膽發(fā)展自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為學生服務。
(四)加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職院校的學生不同于一般的大學生和高中生,他們的心理素質比較差。同時當前社會上還存在一些鄙視中職教育的觀念,并且實習的壓力比較大,這些問題很容易使得中職學生產生焦慮感、挫折感以及自卑感,嚴重影響到中職學生的發(fā)展。因此,中職學校必須加強對中職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教育。中職學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通過講座以及選修課等形式來為學生解決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通過參與心理咨詢,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礙與問題,并且進行針對性的解決。由于參與實習的學生遠離校園,難以接受這樣的心理健康幫助以及教育,因此學校的心理專家以及教師應該定期進入到企業(yè)中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幫助,和他們進行深入的交談,詳細了解到他們的生活以及工作狀況。與此同時,中職學校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將學生和教師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就能夠隨時和教師進行交流溝通,進而能夠將自身的心理問題及時解決。
(五)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當前工學結合背景下,中職院校的政治教育課程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從多個方面來改進以及完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首先就是中職院校的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思想,將多媒體等一些先進的技術充分利用起來,直觀并且形象地將教學內容展示出來,結合中職學生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來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以此來更好地解決學生在實際中遇見的問題。然后就是將思想政治主渠道以及主課堂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中職院校的環(huán)境直接關乎學生的政治品德的發(fā)展情況,所以良好的校園文化以及校風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生活習慣。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中職政治教學中依舊存在時代氣息不濃、教學方法不夠新穎以及實用性較差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嚴重影響到中職院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所以必須積極改進,合理地將工學結合的模式應用起來,并且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中職政治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討,以更好地促進我國中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燕.工學結合模式下中職政治教學的創(chuàng)新[J].科學中國人,2017(21):362.
[2]吳穎楠.工學結合模式下中職德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3).
[3]王圣潮.“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中職政治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思考[J].東方青年(教師), 2013(21).
[4]曹永琴, 郭君.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工學結合”模式下[J].學理論, 2013(32):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