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飛年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在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工作中,要積極落實更加系統(tǒng)化的學生教育工作,有效建構合理性教學體系和教學機制,合理性提高學生教育工作的基本水平。文章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三個方面簡要分析了農村特殊學生的教育現(xiàn)狀,并集中闡釋了對應的教育教學對策。
【關鍵詞】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現(xiàn)狀;對策
一、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現(xiàn)狀
所謂農村特殊家庭,主要分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全是女孩或者是家長存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也包括一部分單親家庭和家長庇護過度型,這些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無論是教育方式還是教育手段都存在偏頗的問題。以上林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10所山區(qū)小學的學生為例,多數(shù)人家都出門務工,造成地區(qū)內特殊家庭比率明顯增加。
(一)家庭教育現(xiàn)狀
一方面,家長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不足,就會造成家庭教育工作存在嚴重失衡的問題,不能建立健全統(tǒng)籌性較好的管理機制。若是家庭內部出現(xiàn)變革,則會造成孩子心理以及性格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家長的教育理念若是出現(xiàn)偏差,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影響,多數(shù)農村家長的教育理念較為滯后,無法有效建立完整的教育管理工作,影響山區(qū)特殊家庭學生教育水平。并且,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認知上存在偏差。例如,縣內××小學班主任夏某曾經就解決過班級內兩名學生的打架問題,其中一名學生就是特殊家庭學生,父母因為感情不和常年分居,孩子一直和母親生活,家里人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一直十分溺愛,在出現(xiàn)打架事件后,家長也沒有問清原委就開始不依不饒,最后是賠錢解決,對于后續(xù)教育工作帶來了制約,也會對學生心理建設造成惡劣的影響。
除此之外,一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選擇了較為極端的教育方式,要么是過于注重物質補償,要么是利用體罰等方式給予學生較大的精神壓力,都會對后續(xù)教育工作造成影響。
(二)社會環(huán)境對特殊家庭學生教育的影響
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的進步也帶來了社會復雜性增強的問題,不良風氣會對教育工作產生影響,尤其是一些不良社會信息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這種影響對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工作也會產生制約。在信息化發(fā)展進程中,特殊家庭學生在認知以及分析解決問題方面還存在滯后性問題,家長若是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就會使得學生受到不良社會影響而誤入歧途。
另外,特殊家庭學生的法制觀念較為淡薄,就會出現(xiàn)不能有效解決相關問題的現(xiàn)象,家長和學生不能開展有效的溝通,就會造成特殊家庭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青年的蠱惑而誤入歧途。
(三)學校教育現(xiàn)狀
針對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工作而言,學校教育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也要關注教育的實際要求,若是學校不能建立平等的教育機制,就會造成教育管理水平嚴重滯后,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一方面,學校教育評價機制受到影響,盡管素質教育工作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但是依舊存在應試教育為主的管理觀念,教師將成績作為一切教學教育水平的衡量標準。教師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卻忽略了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加之特殊家庭學生本身就較為敏感,教師若是不能給予學生必要的關注,就會造成學生中途輟學的問題。
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水平本身存在不足,農村教師本身素質較低,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對學生的教育效果給予一定的認知,缺乏愛心等,無法了解特殊家庭學生的基本心理動態(tài),都會造成教育工作受到限制。
除此之外,一部分農村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工作流于表面,不能真正發(fā)揮其實際價值,就會導致學校沒有專職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疏導,對后續(xù)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都會造成影響。
二、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對策分析
在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工作中,教師要積極落實更加系統(tǒng)化的教育教學機制,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學策略,著重培養(yǎng)山區(qū)特殊家庭學生健康心態(tài)。借助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流程,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學監(jiān)督機制,確保能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合理性提升學生的成績,促進學生在良好教育氛圍中快樂成長。
(一)優(yōu)化家庭教育
在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工作開展進程中,教師要積極落實統(tǒng)籌性監(jiān)督管理機制,確保相應的教育教學手段更加有效,利用多元化教學措施保證家庭教育效果符合預期。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家長會的平臺完善家庭教育工作。在家長會上,教師要和家長建立良好的互動溝通,及時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給予其合理的疏導和管理,在確定具體家長會時間后就要選擇有效的時間節(jié)點完善教育機制。最重要的是,教師要保證家長會內容的針對性,確保能按照成績分批次開展家長會。
其次,教師要結合上林鎮(zhèn)小學實際情況定期開展相應的家訪,有效提升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家訪時間要選擇在晚飯時間,全家人情緒較為穩(wěn)定,更加便于溝通交流。并且,要選擇最適宜的談話對象,確保家長、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利,也能提高家訪的和諧化程度。最重要的是,家訪的內容要集中在表揚學生近階段學習成果方面,避免出現(xiàn)“教師是來告狀的”的現(xiàn)象,減少學生對家訪的誤解。
再次,教師要引導家長提升教育水平,為家長推薦相應的讀本,針對不同齡學生家長推薦相應的教育書籍,確保家長教育學習水平得以提高。教師要引導家長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要從調整家長心態(tài)出發(fā),合理性完善家庭教育框架結構。家長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創(chuàng)設更好的家庭氛圍。尤其是特殊家庭,教師更要引導家長利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指導孩子。
(二)完善常規(guī)化教育工作
在日常教育工作體系內,要整合教育結構,保證學校教育工作能貼合學生的基本需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合理性完善教育工作,確保能及時了解特殊學生思想動態(tài),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學管理機制,在了解學生基本心理的基礎上,保證教育教學工作更加有效。
第一,要整合學?;A教育資源。一方面,學校作為重要的教育學生的陣地,要積極踐行良好的宣傳機制,合理性完善教育結構,要增強對于特殊家庭學生的認同感,落實關心機制。需要注意的是,要集中改變學校對于特殊家庭學生的認知偏差,確保能給予其更好的指導和教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學校要健全校園內部特殊學生教育管理機制,避免不良社會青年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教師要利用良好的宣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動員全校力量對特殊家庭學生進行合理性教育和幫助,有效提升學生交往能力,確保學生能在學校生活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實現(xiàn)特殊家庭學生全面教育工作的目標。
第二,要提升特殊家庭班級教育工作水平。教師要想保證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就要對學生有明確的了解和認知。教師要借助較為有效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例如,某學校教師就通過QQ群和微信群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且要求學生將學校到家的路線圖繪制下來,便于教師進行家訪。在家訪工作中,教師和家長、學生共同制訂學生的成長計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切忌僅僅家訪特殊家庭的孩子,而是要一視同仁,避免學生出現(xiàn)自卑心理,而對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師則要格外留意和指導,確保能有效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第三,教師在處理具體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確保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本身就較為敏感,教師只有平等教育才能真正贏得孩子的信任,形成真心的交流。要注意的是,平等不僅僅表現(xiàn)在表揚和稱贊學生,在學生犯錯誤時也要給予平等的處罰,不能因為是特殊學生就特殊對待。教師要引導特殊家庭的孩子走入學生群體,有效提高其綜合水平和能力。例如,前文提到的××小學班主任利用課前晨讀的方式引導班級內特殊家庭的學生逐漸養(yǎng)成愿意和人交流溝通的習慣,但是班級內的方某每一次上臺都不說話,連續(xù)三天都沒有成效,教師覺得這個方式不行,就每天和學生談話,并且利用QQ或微信和學生進行朋友式的溝通,直到幾次談話和家訪結束后,方某才主動要求第二天在臺上演講。足以見得,教師的教育工作要循序漸進,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學引導機制。
第四,教師要積極利用競賽形式為特殊家庭學生展示自己創(chuàng)設平臺,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多數(shù)都缺乏家長的關注,就會出現(xiàn)自卑以及孤僻的性格,教師要借助科學的競賽機制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引導學生提升抗挫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特殊家庭學生多數(shù)都會出現(xiàn)成績差以及紀律差的問題,究其根本,就是學生為了博得注意力的方式,教師要合理整合教學體系,指導學生提高自我認知,并且要和家長按照規(guī)劃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真正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農村特殊家庭教育工作中,要完善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確保思想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真正提高農村教育工作的基本水平,也能從根本上避免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提升學生教育的整體水平,促進素質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徐昌燦.新時期農村留守學生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J].速讀(下旬),2015(10):138.
[2]冉幕新.學習趙君陶教育思想,試談農村留守學生教育[J].新課程(上旬),2013(12):98.
[3]王菊明.農村留守學生教育的問題與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