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玲
摘 要:政治學科的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鼓勵他們從中獲取經驗,以此來加深對已有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從而提高其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目前的課堂教學,側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注重考點的掌握,以教師“講”為主,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學”,不能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關鍵詞:生活經驗;價值觀;政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9B-0043-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對提高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有很大的幫助。然而,該如何實現(xiàn)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的生活化呢?這絕不是在課堂教學中舉幾個實例,或是講到哪個知識點寫個小論文就能實現(xiàn)的過程,而是需要我們高中的政治教師有扎實的業(yè)務功底,能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搜集篩選合適的生活素材,使學科知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而是我們身邊信手拈來的智慧總結,讓學生自動自發(fā)地將政治學科思維融入實際生活中。簡言之,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應該在實踐上更加重視對學生的精神層次的引導。
一、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依據
(一)實踐中,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
在與學生的長期接觸中,筆者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個時期,學生有十幾年的生活經歷,自認為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感受了許多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對人生與社會的關系開始有了自己的模糊的認知,他們開始嘗試著獨立地尋求事物現(xiàn)象背后的復雜成因,卻又因為邏輯思維仍停留在感性思維階段,往往認識不全面,甚至會形成錯誤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會發(fā)現(xiàn),抽象的概念無論怎樣仔細地講解,在做題時學生照樣做錯,究其原因,基本上都是源于學生對概念的不理解、不思考。反思后,筆者認為“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累積,特別是對生活細節(jié)的把握。例如,講解“貨幣”時,我會提醒學生注意銀行發(fā)行的紀念幣有鑄幣和紙幣的區(qū)分。從高一就引導學生注重細節(jié),讓他們學會自覺用概念區(qū)分事物,長期堅持下去,對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的養(yǎng)成有重要意義。
(二)理論上,中外有關理論研究
葉瀾教授指出,學生“是學習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朱永新教授總結的教育定律中更是強調“課堂屬于學生”。因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是今后教育教學及教改工作發(fā)展的基本趨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成為真正的主人,鉆研課本、反映難點、探討解惑、生成知識、分享成果。這樣的課堂,既要使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擁有多種情感的體驗。這樣的課堂上,老師更多地充當了“領路人”的角色,帶領學生搜尋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分享成就。這一過程中,筆者更加注重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注重學生是否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講少學多,理論加實踐,這樣的課堂才是“生活化”的課堂。
二、政治課堂生活化的應用實踐
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政治,把生活經驗政治化,體現(xiàn)政治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所以,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時事講評
當前政治課程改革的方向是強調課堂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提出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里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能力。筆者認為,理想的思政課應該是“既要有趣,又要有益”?;诖?,我的政治課上會邀請學生不定期進行時事講評。例如,2018年2月底,武漢科技大學即將畢業(yè)的碩士研究生聞舒被道路護欄卡脖致死事件。我在課上簡要介紹,學生很感興趣,課下翻找了很多護欄致死的記錄。在下一節(jié)課上,他們從國家立法、制定企業(yè)生產標準、公民道德自律,甚至提出要加強自身安全防護意識等角度,指出今后應如何避免這一悲劇的重現(xiàn),完全自發(fā)地把課上的教學內容回歸生活,應用于生活。
(二)辯論賽
辯論賽是思維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集中表現(xiàn),在緊張激烈的言語交鋒中,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知識儲備。所以,在學完“財政與稅收”這一內容之后,我們就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是否有好處”與“營改增在經濟生活中是否有積極意義”的論題進行簡要辯論。先就這兩個命題,布置了調查內容,然后再結合課本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的基本理論,如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個人所得稅的特點意義、增值稅的特點意義等,供全班學生討論,并闡述理由。在整個過程中,辯論雙方為論證各自的觀點展開激烈的討論:概念、理論、實例輪番上陣,指出對方論證過程中的漏洞,同時升華自己的觀點。類似這樣的活動,充分展示了學生調研的熱情、較高的反應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及對課本知識組織運用的熟練程度。
(三)專題討論
我認為,政治課堂教學活動同樣也是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這種生活雖然與人的其他日常生活有所不同,但卻是學生人生階段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動之一。政治課堂又有其特殊性,在日常教學中常常滲透著三觀教育。因而政治課堂教學一定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現(xiàn)實生活,正如贊可夫所言,課堂上的生活“不要忘記學生本身的生活” 。
2018新年伊始,美國單方面挑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戰(zhàn),愛國之士紛紛表明自己的立場。恰逢高二年級在做會考復習,學生就分別主動搜集整理了這次貿易戰(zhàn)的來龍去脈,分成幾個時間節(jié)點,從我國的立場、國情、國家利益、我國公民的義務、我國的外交政策、中美貿易關系、物質決定意識、對立統(tǒng)一等角度,交流各自的看法,達成共識:堅決支持我國做出的各項主張!明明是一節(jié)經濟課,生生成了一節(jié)思品課。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自然而然地認識到:只有努力建設富強民主的國家,才能真正在國際社會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三、實施課堂生活化的感悟
“給生活以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這是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對他所創(chuàng)立的“生活教育”下的定義。這一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如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永恒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很明顯,三觀的養(yǎng)成離不開思政教育,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養(yǎng)成離不開思政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更是離不開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絕不能是陽春白雪,它應該貼近人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政治課堂需改變傳統(tǒng)的以“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構建“研究考點知識——結合生活事例——小組探究解惑——知識生成分享——成果應用解答”的教學方式,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搜集列舉生活實例,借助描述、思考、討論、課堂展示、應用練習等活動,強化政治知識的掌握。同時,注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教師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從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變成了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葉瀾.讓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4]朱永新.教育的九大定律[J].搜狐教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