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質(zhì)量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關系很大,而且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要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可以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聯(lián)系實際生活,還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從而構建活躍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提升策略
近年來我國素質(zhì)教育不斷發(fā)展,這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國的教育質(zhì)量得到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長遠發(fā)展,但是當前在課堂教學中卻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很多問題依然存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這都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落實新課程理念,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引導者和促進者,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學生如果對語文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也就能順利有效的開展,因此教師要注重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借助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課堂參與度。小學生們具有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年齡特征,喜歡研究新鮮的未知的事情,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實施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時,就可以讓學生戴上頭飾,扮演其中的小鴨、小雞、小狗、小馬等角色,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對于幾個小動物們在冬天玩耍的場景也有了更深的體會。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出問題:“動物王國中畫畫比賽HIA有哪些小動物沒有來參加呢?比如小貓、小豬它們的腳又能畫出什么呢?”小學生們對于這些的問題充滿探索欲望,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樣的課堂教學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深入認識和感悟文章
語文這門學科有著很強的文學性特征,具有語言美、情感深的特點,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這些特點并沒有真正的展現(xiàn)出來,而且小學生在課堂上本就不能做到整節(jié)課全神貫注,如果教師不能運用更多豐富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講解就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符合教學內(nèi)容、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一些豐富的圖片、視頻,借助音樂來增加渲染力,這樣學生更容易融入到課文的教學情境中,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好的認識和感悟所學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開滿鮮花的小路》課文時,就可以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學生們看到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的鮮花,就會稱贊這樣漂亮的景色,也就會對文中鼴鼠先生、小松鼠、小刺猬的高興的心情有所感受,真正認識到了生活中的美,產(chǎn)生了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斯坦在一次分享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表示,只是更多的喜歡刨根問底的追求問題的結果,所以說疑問的產(chǎn)生和提出是非常必要的,有疑惑才會產(chǎn)生求知欲,才會去思考,才會在探究過程中去創(chuàng)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質(zhì)疑、釋疑的過程,鼓勵學生針對所學內(nèi)容積極思考,在閱讀中活躍思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對于知識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個性化認識。當然,當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時,教師也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即使學生提出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有些荒謬的問題,也要贊賞他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而不是嚴厲之斥責和譏笑諷刺,這樣學生才更加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以后,學生們都對烏鴉的聰明辦法給予贊美,但有個學生站起來說道:“為什么投入石子就能喝到水?如果周圍都沒有能夠投入瓶子中的小石子,又該怎么辦?”這就是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后提出的問題,具有創(chuàng)新性,需要教師進行保護和引導。
四、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
新課程改革非常注重倡導生活化理念,實際上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文學作品就是作者根據(jù)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而創(chuàng)作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開展生活化教學,在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把教學回歸生活。通過把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自主探索,實現(xiàn)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課文《亡羊補牢》以后,學生通過這則寓言明白了一個人在做錯事情以后,只要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及時的知錯就改就不算晚。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學習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的事情,比如學習不認真、寫字姿勢不端正、經(jīng)常撒謊等等,從而進行反思和改正。
結語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始終注意思考如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定教,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上好一堂課,真正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梁春艷.略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02):36-37.
[3]孫超.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6(0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