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進軍 晉玉梅 祖建國 李妍蓉
【摘要】目的 探討自擬益氣強心湯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方法 隨機篩選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實施常規(guī)綜合治療和自擬益氣強心湯治療。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根據中醫(yī)癥狀客觀量化法評價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14.78±4.15)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19.25±4.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自擬益氣強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較好,可幫助改善患者呼吸困難、氣促、水腫等臨床癥狀,值得推廣。
【關鍵詞】自擬益氣強心湯;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癥候;癥候積分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6..02
對于慢性心衰的治療,臨床上通過吸氧、利尿、擴張血管等常規(guī)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穩(wěn)定。隨著中醫(yī)技術的發(fā)展,中藥湯劑辨證治療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措施取得了人們的廣泛認可[1]。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為例,探討自擬益氣強心湯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隨機篩選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觀察組45例患者年齡在35~68歲,平均(51.78±10.23)歲,男性22例、女性23例;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在35~65歲,平均(50.45±12.16)歲。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上比較無差異(P0.05)。
1.2 辨證分型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辨證分型將慢性心衰分為心氣虧虛型、氣陰兩虛型、氣虛血瘀型、脾腎陽虛型。心氣虧虛者心悸氣短,胸悶乏力,活動后加重,自汗口干,心煩失眠,舌質紅,脈細數。氣陰兩虛者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動則加劇,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胸悶,痰多,脘腹脹滿,舌胖紅,苔薄白或白膩,脈虛大或結代。氣虛血瘀者心悸氣短,口唇紫紺,兩顴暗紫,脅下腫塊,脹痛,腹脹,水腫,納呆,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澀或結代。脾腎陽虛者浮腫尿少,腹脹或腹水,四時厥冷,心悸,咳喘,乏力,納呆,腰膝酸困,舌胖苔膩或白滑,脈細弱[3]。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我院針對心衰患者的常規(guī)綜合治療,包括給予強心、利尿、擴張血管、抑制心室重構等對癥治療[4]。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施以自擬益氣強心湯治療,以生黃芪、太子參、茯苓、豬苓、大棗各30 g,麥冬、五味子、桂枝、佛手各10 g,丹參、白術各15 g,澤瀉、葶藶子各20 g,木香6 g以水煎服,每日一劑,囑患者早晚溫服一次,連續(xù)治療15 d。根據中醫(yī)辨證論治理論,心氣虧虛加人參10 g,肉桂3 g,炙甘草10 g;氣陰兩虛加人參10 g,玉竹15 g;氣虛血瘀加當歸12 g,川芎9 g,紅花6 g;脾腎陽虛加附子9 g,厚樸6 g,草果3 g,干姜6 g。
1.4 觀察指標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慢性心衰治療情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進行評價,顯效:患者呼吸困難、氣促、水腫等癥狀完全消失,心功能檢查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呼吸困難、氣促、水腫癥狀顯著緩解,心功能檢查顯著改善;無效:均未達到以上要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根據萬潔, 林謙, 蘇敬澤編寫慢性心衰中醫(yī)癥候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進行比較。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癥候積分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檢驗;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x2檢驗,取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癥候積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14.78±4.15)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19.25±4.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633,P<0.05)。
3 討 論
中醫(yī)認為慢性心衰是因氣虛血瘀、陽虛水泛、心氣虛衰日久殃及肺、脾、腎諸臟而致,屬于“心悸”、“怔忡”、“喘證”的范疇,治療應以益氣養(yǎng)陰,寧心安神、溫陽化水,理氣除濕為主。目前,臨床上針對慢性心衰的治療通過強心、利尿、擴張血管、抑制心室重構等對癥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幫助恢復心功能。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式也逐漸獲得廣大患者和醫(yī)師們的認可。
益氣強心湯具有益氣養(yǎng)陰,化痰寧心、益氣活血,行氣利水、平肝潛陽、通陽復脈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常規(guī)綜合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給予自擬益氣強心湯治療慢性心衰的效果明顯。研究還指出,觀察組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14.78±4.15)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19.25±4.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因為,依照辨證論治原則,人參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yǎng)血生津的功效;炙甘草能補脾和胃,益氣復脈;肉桂能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顯著改善患者心氣虧虛的情況。玉竹有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加人參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氣陰兩虛的情況。當歸可養(yǎng)血和血,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川芎祛風止痛、活血行氣、行氣開郁的效果明顯,加上健脾益胃、補氣養(yǎng)血的功效,因而能治療患者氣虛血瘀癥狀。厚樸能燥濕消痰、下氣除滿;附子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草果可燥濕溫中,除痰截瘧;再加上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的作用,非常利于脾腎陽虛患者的恢復。
綜上所述,自擬益氣強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較好,可幫助改善患者呼吸困難、氣促、水腫等臨床癥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陸紅.益氣活血中藥聯(lián)合曲美他嗪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7):2033-2035.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3-10.
[3] 丁艷霄.溫陽益氣活血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細胞因子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2(26):2937-2938.
[4] 王居新,李婷.益氣強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31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5,37(3):364-365.
本文編輯: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