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坤 崔東琦
摘 要:隨著英語語言強勢的不斷擴大,全國上下學習英語的狂熱絲毫未減。而中國中小學,高中及各大高校在對于英語詞匯的學習方式現狀和前景并不太樂觀,傳統(tǒng)的機械式記憶方法在中國加入WTO后及全球化熱潮泛濫的時代并不能很好滿足英語這門語言詞匯日益飆升局面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和查漏補缺,及時對英語詞匯學習的方法進行改進。而詞源植入的方法恰恰是一種帶有“長期記憶模式”的教學與學習方法。該方法的引進引起學術界的喧嘩,不斷的進行長篇大論,用自己的頭腦來定義是否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有可行性,卻沒有真正用具體的實踐去檢驗它的作用,由此本文從詞源教學與學習的角度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詞源植入在詞匯學習中應用和優(yōu)化的方向。
關鍵詞:詞源 詞匯學習 詞匯教學
基金項目:齊齊哈爾大學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英語詞源植入在詞匯學習中的運用”,項目編號:201710232099
一、詞源植入提出的背景
眾多國內外文獻上,研究者過于糾結詞源的發(fā)展歷程,來用這種方式告知學習者學習詞源對詞匯記憶的重要性,并呼吁進入詞源的研究中,但并沒有真正把詞源教學實踐看做是重點,使得我們傳統(tǒng)思維下的單詞記憶模式并沒有實現很好的過渡。而目前我國的教學者,任務量十分繁重,教學壓力大,并缺乏英語技能和理論的發(fā)展意識,詞源學習沒有得到重視,大部分的教師又是十分被動地去探索教學理念,對詞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則更不能拿捏得當。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講,詞匯記憶是必不可少的,針對這種現狀,我們也在試圖找到一條可以持之走下去的教學道路。
二、該課題研究的內容
教學者研究內容有:
1.詞源植入這一構思對英語教學者接受能力的調查。
2.詞源植入在教學者中的具體引入過程。
3.詞源植入對教學者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學習者研究內容有:
1.詞源學習在學習者之間的接受能力調查。
2.調查并實驗分析詞源學習與傳統(tǒng)記憶方法相結合的效果對比。
3.分析學習者存在的問題。
三、課題實施的基本過程
(一)針對教學者研究內容的過程實施
1.詞源植入這一構思對英語教學者接受能力的調查
在這一內容下,我們團隊對全國各個不同的區(qū)域開展了大范圍的調查和研究,我們得到的信息有:大學老師和高中老師普遍都十分看好這一想法,中小學老師有些微兩極分差,持積極觀點的老師認為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可以一方面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可能有些老師本身教育水平有限思考到這本身對自己就是一大難題。部分統(tǒng)計數據如下,見表一:(調查老師均是英語老師)
然而,通過大量的數據顯示,大學和高中是對開展詞源教學想法最積極的地方,他們考慮到學生升學和就業(yè)英語的必要性,且老師們的受教育水平比較高,對詞源的了解也比其他層次老師要深入,所以他們非常樂于接受詞源植入這一構思。于是我們選定了高中生和大學生作為我們開展調查研究的對象。
最后我們選擇了齊齊哈爾市實驗高中和齊齊哈爾大學英語系學生作為實驗對象。
2.詞源植入在教學者中的具體引入過程
a.詞源植入的教材問題:考慮到市場上幾乎沒有有關引入詞源的單詞教學,我們于是花了一些時間和精力自己去搜索高中詞匯和大學詞匯的詞源知識,把知識鑲嵌到《Word Power Made Easy》一書的教學模式中。
b.設計方案:首先,教育方法要合理,考慮到部分詞源本身都帶有一定的文化宗教歷史背景,所以最好是用圖片式的,多媒體的,夾雜著詞源故事的方式展示;其次,課堂上也要結合部分傳統(tǒng)教學的方,完全的詞源教學是不存在的,所以教學者依然可以按照“origins and related words”→“review of etymology”→“using the words”這一流程逐步把詞源的知識嵌入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即提出引入詞源,復習詞源學,單詞的使用。具體地,可以參考《Word Power Made Easy》一書的學習步驟;最后,我們?yōu)榱藢崿F同等條件下的實驗對比,引入了同樣的教學方法(類似于控制變量),即教學法相同,針對的方面不一樣。
3.詞源植入對教學者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學者應當合理去引領學生掌握這種方法,不斷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慢慢地適應這種模式,教會他們獲取只是能力,從而帶動他們的積極性,切不可一味地進行自我解釋,要使學習者自己通過對比小實驗自己去總結規(guī)律;教學者還應當避免純詞源教學方案的應用,應當不斷通過發(fā)現和總結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糅合,使之與傳統(tǒng)教學充分結合;教學者的編材和單詞引用十分受限制,因為我們的詞匯有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還處于發(fā)展的萌芽階段,所以在其他方面諸如閱讀寫作聽力方面引進詞匯學習的嫁接不太理想,這就需要教學者合理引用搜索之前學過的詞匯的相似性,引領學習者發(fā)現詞匯的異曲同工之妙。
(二)針對學習者研究內容的過程實施
1.詞源學習在學習者之間的接受能力調查
該過程對學習者的調查與調查教師的過程同步進行,而鑒于以上在教師間開展的調查我們也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摸索,發(fā)現,普遍的學生都樂于此項研究的開展。所以最后,我們以教師的標準來衡量我們選取實驗對象的標準,即高中生和大學生。
2.調查并實驗分析詞源學習與傳統(tǒng)記憶方法相結合的效果對比
接下來,我們歷時4個多月的時間,在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從所有高一學生抽取了200名學生(按照我們提供的詞匯測試進行選?。?,分成了實驗班和普通班兩個組,齊齊哈爾大學英語系抽取了40名學生,也展開了實驗班和普通班兩個組,每個組20人;這四個組實力分配經檢驗基本實現公平。此階段,我們熟練運用以上教學理論方法,一層一層嚴格展開,具體地:
實驗班:
我們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來搜索整理詞匯所需的教材,單詞都是有針對性的,帶有詞源背景的高考和考研詞匯。這其中少不了齊齊哈爾大學語言學教師的幫助,最后這些詞匯也通過了多名大學教授的意見。接著我們開始展開我們的實驗。高中組的教師我們是由大三英語系成員配合完成。大學則是由指導老師帶領他們學習,每周記錄他們的成績(每周布置250個詞匯)。
普通班:這兩個班則只是選擇傳統(tǒng)的記憶詞匯的方法,按照任務每周通過測試來記錄他們的最后成績(每周250個詞匯)。
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兩個班對比的數據(見表二)表二: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兩個班對比數據
通過表二數據可以看出,剛開始的一周學生和老師對詞源的興趣都特別濃厚,所以效果會非常好;接著第二周就開始出現了反差,原因是老師在這一周提供的單詞都是復雜的詞匯,學生的鞏固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或者說沒有把簡易詞的詞干詞根詞綴的基本知識打牢,而普通班則不一樣了,他們的短期效果是驚人的;之后我們的老師認識到這一問題,及時地督促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使他們很快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于是接下來的三個周他們的成績很快都得到了提升,而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6~10周我們繼續(xù)進行了檢測和學習,明顯發(fā)現普通班的速度趕不上實驗班,有力地說明了詞源植入對詞匯學習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從表三數據我們可以看出,1-5周,實驗班的數據一直比普通班高,這是因為我們詞匯的選擇都是一些復雜詞匯,有專八詞匯也有GRE詞匯,而選擇較難詞匯的原因是,英語專業(yè)的要求要高,另外這樣會使兩班的區(qū)別度更大些。而為什么實驗班的數據一直比普通班要高呢?因為我們對大學生的測試主要是看英語看是否能選對漢語意思,前三周的學習,結合詞源的背景會對詞匯的辨別度起到促進作用,所以學生的印象程度要比普通班要高;第4和第5周,出現幅度過大,是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了測驗,這兩周的500詞匯是對前幾周的檢測,看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一種相對“長期”的效果怎樣,這時候我們發(fā)現,實驗班要好一點;之后的6-9周又恢復了日常模式,直到第十周,我們對前9周的詞匯抽取了250個單詞進行了測試,發(fā)現長期記憶詞匯效果上,實驗班的詞源植入效果更好。
3.分析學習者存在的問題
對于學習者,時常也有一些上課偷懶現象,應付我們的考試,這不能完全排除;還有的問題就是詞源記憶的長期效果并沒有在相當一段時間得以充分展現,我們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詞匯教學的教材上也有一定的問題,不得不說有些詞匯已經超出了學習課程的界限或有的過于狹隘,對我們的研究沒有充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支撐,由此學習者的問題可能就會比較突出。對于相對抽象的詞匯,挖掘其詞源是十分有幫助的,但有的單詞詞源信息不足或者在其在發(fā)展過程中和現代英語相比變化較大,甚至有的詞源背景已經消失 ,這樣就會使得效果不會太好。
四、課題得出的結論
從教學者的角度來看,詞源分析在英語詞匯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它潛在的利用價值,幫助教學者煥發(fā)課堂學習的氣氛,從長遠的角度,這一研究使得教學的可持續(xù)性大大提升,教師通過充分結合詞源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跨學科能力等,當然這需要教學者吸取這一研究方案的精華所在,不能一味的將功夫全部用于詞源分析,因為詞源的歷史變化曲折神秘,不便于以一個詞源研究者的身份把詞源用在教學上,最好的方式則是兩者相互結合補充,讓學生了解更多有用的語言知識。再有,當今教學市場上,關于詞源學習與詞匯學習相結合的教材或知識書并不是很多,而且也沒有適合教學者使用的書籍,這就限制了本課題的普及與應用,但從宏觀上來看,詞源植入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是值得我們所有教學者可以借鑒的重要參考知識。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詞源植入極大提高了學習者學習詞匯的興趣,這在當今中國學習英語語言的狂熱中是不可小看的一種重要手段,研究數據也表示,詞源植入對于學習者短期和長期的記憶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學生;這一實驗研究也告訴我們,通過該方式還可以使學生對西方文化知識的了解加深了學習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他們的其他專業(yè)的知識,因為詞源廣泛各種學科都有涉及;不僅如此,學習者在以后的語言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詞匯產生一種敏感性,對詞匯的認知能力也會加強,這其實在我們最后一周對學習者復合名詞和一些詞源變化的其他沒學習的單詞上得以體現,結果發(fā)現,通過詞源學習的實驗班有81%的學生都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選對單詞,說明他們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孫海靜.詞源教學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效用研究[J].英語廣場,2017(12):148-149.
[2] 趙紅梅.淺論詞源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J].校園英語,2017(14):58-59.
[3] 王璇.詞源學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校園英語,2016(2):31.
[4] 王青.高中英語詞匯記憶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5(33):81
[5] 董穎穎.詞源學在大學生英語詞匯擴充方面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