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群
摘要:儲蓄型保險大多數是長期投資設計,流動性較差,在早期退保會造成較大的損失。不過,也正是因為保險儲蓄犧牲了資金的流動性,才能夠換來比其他短期理財產品高得多的投資收益率。
關鍵詞:儲蓄型保險;投資;風險偏好
儲蓄型保險是很多家庭投資儲蓄的重要組成部分?!秴菚圆ā?018新中產白皮書》數據顯示,商業(yè)保險資產在中國新中產的各類投資中排名第4,普及率為43.8%,僅次于股票。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人們養(yǎng)老保障意識的提升,儲蓄保險在人們投資中的占比將會進一步提升。如何制訂一份適合自己的儲蓄方案,以下8條黃金法則供大家參考。
在挑選一份儲蓄計劃時,先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我做這筆儲蓄的目的是什么?”為了養(yǎng)老?為了子女教育?還是為了財富的保值、增值?這個問題看上去簡單,但如果單純把購買保險看作是存錢,忽略了產品本身的特點和形態(tài),很容易買到不合適的產品。
由于產品形式的多樣化,儲蓄保險通常分為以下幾類:
(1)純儲蓄。與非保險類儲蓄類似,僅提供投資收益。
(2)帶有較多壽險保障成分的儲蓄。受益人早期身故,可以獲得若干倍保費的保險金。
(3)帶有每年返還的長期儲蓄。投保一定時期后每年或每月可以從計劃中提取一筆固定的返還金。
(4)后期可以轉換年金的儲蓄。在退休時可以選擇將儲蓄轉換為一份終身領取年金的計劃。
(5)在身故時可以實現資產傳承,甚至是保單的儲蓄。主要針對資產的有效傳承,可以將保單受益人指定為新的保單持有人。
只有明確了儲蓄目的和投資需求,才能保證挑選的產品在特定時間發(fā)揮相應的作用。這就是挑選儲蓄型保險的核心原則——需求匹配。
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為了判斷客戶目前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銀行會讓客戶先填寫一份風險承受能力評估調查問卷,這是因為不同投資能力的人,所駕馭的投資種類不同。
所謂“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這是指人們在進行投資時必須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權衡。不過,不要天真地認為“高風險、高收益”這一規(guī)律對于所有投資者而言都是公平的。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在高風險投資中,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更容易獲得高收益,而經驗較少的投資者就算承擔了高風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會被“割韭菜”,根本拿不到所謂的高收益。
了解股市中常說的“七虧二平一賺”,我們就知道沒有投資經驗而去選高風險投資要付出的代價。通常而言,各類投資的風險與收益關系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到,儲蓄保險產品的風險和收益介于國債和基金、股票之間,屬于中等風險、中等收益的產品。其中,傳統(tǒng)保險(不包含任何非保證收益)的風險最低,分紅險(帶有非保證分紅)的風險中等,投連險(與某基金掛鉤,不保本)的風險最高。由于低風險、低收益的銀行存款和國債通常無法跑贏通脹,對于投資經驗不足的投資者而言,如果不想在股市上被“割韭菜”,選擇保險類投資產品則相對穩(wěn)健、靠譜。
匹配現金流是挑選儲蓄型保險需求最重要的原則。只有當產品在急需用錢時能提供足額的現金,才算做到了現金流的匹配?,F金流匹配有兩個要素:一是時間,二是金額,兩者缺一不可。
例如,有人投保一份儲蓄型保險,目的是給孩子存一筆教育金,在孩子出國深造時使用。孩子目前8歲,預計18~20歲期間每年的留學費用支出為30萬元,一款儲蓄產品必須能在投保10年后的3年中每年提供30萬元的返還,才能夠完全匹配客戶的現金流。如果市場上沒有能夠完全匹配此現金流的產品,那么退而求其次,選擇一款能夠在10年后一次性返還90萬元的保險產品也是可行的。不過,如果某保險產品在投保第10年時還沒有度過產品的封閉期(即在第10年時的現金價值仍低于總保費,或者在退保時要收取較高的退保費),則不適合用來做這筆現金流的匹配。
匹配幣種是為了減小未來現金流匹配過程中由于匯率波動所導致的虧損。這種匹配主要針對有外幣消費需求的客戶,例如海外留學、海外就醫(yī)、海外旅行等,相當于用外幣保單對匯率進行對沖。
上述案例中,客戶預計孩子在18~20歲期間每年支出5萬美元留學費,假設客戶投保的是人民幣保單,由于保單提取的是人民幣,而要匹配的現金流是美元,就會導致現金流與需求不匹配。10年后,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升值20%,客戶就要額外承擔20%的虧損;同理,如果美元對人民幣貶值20%,客戶則可以額外獲得20%的收益。部分投資者并不愿意接受不確定性的風險波動。因此,為了對需求的貨幣幣種進行完全匹配,投資者可以用美元保單來對這筆擁有特定外幣需求的儲蓄進行對沖,從而減小現金流的匯率風險。
保險產品最主要的配置資產是以債券為主的固收類資產和以股票為主的權益類資產。
其中,固收類資產收益較低但比較穩(wěn)定,主要用來支撐傳統(tǒng)險、分紅險中的保證部分;權益類資產收益較高但波動較大,主要用來支撐投連險、分紅險中的非保證部分。對于不同的保險計劃,保險公司會在背后配置不同類型的資產來達成預期的投資目標。固收類資產占比較高的產品,保證收益高而預期收益低;非保證收益波動性較??;權益類資產占比較高的產品,保證收益低,預期收益高;非保證收益波動性較大。
如果有兩份特性相近的分紅險儲蓄產品,單純比較預期收益的高低是不科學的,一定要結合產品的保證收益、非保證金額的占比、非保證金額的預期波動范圍以及產品的過往分紅實現率來進行綜合評估。
保險儲蓄大多數都是長期投資計劃,因此流動性較差,在早期退保會造成較大的損失。
不過,也正是因為保險儲蓄犧牲了資金的流動性,才能夠換來比其他短期理財產品高得多的投資收益率。
在挑選儲蓄計劃時,有關流動性的考慮主要有兩點:一是投資者要有明確的儲蓄目標,盡可能避免在投保后動用這筆資金;二是研究該儲蓄計劃的流動性,主要包括現金價值的回本期(即在第幾個保單年度現金價值與總保費相等)、退保時手續(xù)費的收取、非保證分紅是以現金分紅還是保額分紅的形式存在等,以確保產品的流動性能夠滿足需求。
保險產品的流動性雖然較差,但保險公司也給客戶提供了應急選擇。例如,客戶可以使用保單貸款來補充急需流轉的應急資金。在收取一定利息的情況下,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允許客戶借貸相當于保單現金價值90%的款項??梢哉f,只要在投保時充分考慮了這兩方面的流動性問題,就可以大概率避免因退保而損失投資本金的情況。
不少人在挑選保險計劃時,從來沒有把保險公司的財務實力考慮在內,誤認為保險公司100%會兌現承諾。在如今的商業(yè)活動中,剛兌一去不返,所有公司都有破產的風險。不過,保險公司的違約概率比其他公司低很多,這是因為保險業(yè)作為金融行業(yè)的三大支柱之一,受國家金融監(jiān)管部門嚴格監(jiān)管。按照目前的監(jiān)管體系,只要一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那么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就有99.5%的概率不會陷入破產境地。為了盡可能避免自己的保險合同因公司經營不善、破產、被收購而導致的保證利益或非保證利益“打折”,投資者在選擇保險產品時,應該將承保公司的財務實力、評級、經營穩(wěn)定性、品牌影響力、償付能力充足率等進行綜合考量。
俗話說“雞蛋不要裝在同一個籃子中”。從投資類別的層面來講,盡量不要將家庭全部資產投資到保險產品中,畢竟保險產品投資期較長、流動性較差、收益上限不夠高,無法滿足投資者的所有需求。從投資幣種的層面來講,部分家庭有和外幣掛鉤的消費需求,除了投資人民幣保單外,適當配置一定的外幣保單對于對沖匯率風險有非常不錯的效果。從保險產品的層面來講,由于保險儲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必要“重倉”同類型產品,分散投資不同類型的儲蓄計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