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琳
(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太原 030006)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zhàn)略資源?!?1世紀誰贏得了人才,誰就占據了主動。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保障,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是一項長期性和系統(tǒng)性的工程,高校作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育的主陣地,肩負著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人才總量不斷增多,人才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改觀,人才結構逐步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成效逐步凸顯。另一方面,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和持續(xù)推進,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持續(xù)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我國高校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方式和方法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一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制不健全、導向不科學,存在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存在著重學術論文數量輕學術論文質量的問題?,F階段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體制機制,順利培養(yǎng)了一大批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多方面人才。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人才培養(yǎng)體制機制還是存在一些人才培養(yǎng)機制僵化和體制不夠完備等問題。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學歷成為衡量能力唯一指標,學歷與能力直接掛鉤,部分高校一味存在重視名校效應,認為“出身”越好,能力也就越突出。在學術研究方面,存在重學術成果數量,輕學術成果實際應用價值的傾向,導致一些研究成果僅是以紙質版的形式刊發(fā)出來,但無法有效去指導社會實踐,指導人們的日常生活。
二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式陳舊。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定型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是大學生塑造性最強的時期,這個時期也是大學生學習能力最好的時期。恰好就在這關鍵時期,大學生容易產生空虛,甚至出現自甘墮落的情形。由于在中學時期,他們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家為了考取自己心儀的大學,為之不懈奮斗著。而上了大學以后一些大學生,由于自律能力差,感覺上了大學后就可以一勞永逸,把大學當成享受的場所,經常穿梭于宿舍和網吧之間,更有甚者把宿舍當成了游戲廳,荒廢學業(yè),沉溺網絡,不能自拔。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由于這些大學生在上了大學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沒能及時有效跟進,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了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幫助這些自律能力較差的學生,形成合理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這些大學生為了打發(fā)無聊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用網絡來填補精神上的空虛和寂寞,更有甚者沉溺于網絡不能自拔。
三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定位不清晰。當前我國高校的數量和高校大學生的數量已經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這一方面體現出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的成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在人才培養(yǎng)定位方面的一些問題。如我國的一些應用技術型高校和綜合性大學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定位有趨同的趨勢,這些技術型高校的定位沒能體現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定位不清晰,必然阻礙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高校主要是以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為社會主義中國培養(yǎng)“大國工匠”,塑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兢兢業(yè)業(yè),刻苦鉆研,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但是,一些應用技術型高校為了使大學生也更加具有學理性,出現了盲目學習綜合性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舉措,輕視技能性人才的培育。
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高校的“孵化”。高校大學生四年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如何度過大學四年,成為眾多大學生進入大學首要面臨的問題。高校擁有豐富的娛樂和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如果能利用得當,對于高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必將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圖書館就是高校資源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圖書館擁有古今中外極具代表性的書籍,這些書籍就是一座富有的寶藏,待大學生們去開發(fā)。大學生時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代,大學生們在這樣的時代下,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比如一些人出現對未來的彷徨,由于在中學期間明確清晰的目標已經實現,取而代之的是舒適且漫長的大學生活。
一些人由于自律不夠,覺得在中學刻苦學習太久了,不應該繼續(xù)刻苦學習下去,應該好好放松下自己,犒勞下自己,由此逐漸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壞習慣,如經常出入網吧,沉溺于網絡;經常翹課打游戲等不良行為。還有一些沉迷于網絡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期間上的課程與實際嚴重脫離,無法滿足他們現階段的需求。在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的情況下,網絡就成為一部分大學生尋求刺激,滿足需求的重要載體。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具有較高的自我評價意識,具有一種盲目的冒險精神,他們借助網絡游戲,可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找到自尊,表現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大學生在同學或同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游戲戰(zhàn)績。
高校一些大學生這些墮落的行為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導致的。大學生是一群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的群體,他們的一些思維和行為方式還未有成熟的理性的指導,有些還處于感性的階段,易沖動,較多考慮自己的得失,較少考慮周圍朋友的感受。在一些大學宿舍,學生宿舍儼然成為學生們娛樂的主要場所,一些大學生只圖自己的一時愉快,不顧其他不玩游戲室友的感受。由于玩游戲的時間沒有規(guī)律,具有很大的隨機性。當周圍的同學凌晨已經休息了,而這個時間正是游戲迷們玩得最激動的時候,其他不玩游戲的室友難免會產生抱怨,抱怨多了,自然會產生矛盾,這些矛盾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越積越深,最終釀成悲劇。這個悲劇的產生就是由一些大學生的某些不良習慣導致的,大學生的不良習慣必須盡早發(fā)現,及時處理,實時跟蹤,這樣才能最終解決類似悲劇不再發(fā)生。
大學生這些不良的習慣的形成固然與大學生自身自律不足息息相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沒能及時跟進也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明晰大學生認知誤區(qū),增強大學生自控能力的重要教育過程。針對高校大學生容易出現初入大學校園迷茫、無助的心理狀態(tài),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增強大學生自信心教育就是很貼合大學生實際,完全符合大學生需求的課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問題”學生有系統(tǒng)清晰的解決辦法,針對積極向上的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注重保持并增強他們的自身優(yōu)勢,樹立榜樣,引領并帶動周圍其他同學,形成全體大學生努力向上進步的健康氛圍。
高校大學生是一群善于學習和善于模仿創(chuàng)造的群體,他們接收能力強,吸收知識的速度快,可塑性很強,記憶力處于最佳狀態(tài)。如果這個階段得到合理的利用,對于大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必將產生重要作用。高校是大學生群體聚集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學習的核心場所,是傳播知識的重要陣地。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大學生積極的參與,也需要高校及時有效的介入,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培育需要優(yōu)化知識的傳輸途徑,轉高校傳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新時期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轉變陳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chuàng)造活力競相迸發(fā)、聰明才智充分涌流。”黨中央歷來充分重視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問題,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發(fā)展的持久動力,是推動國家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強大內驅力,建設人才強國戰(zhàn)略是黨中央根據國內外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實際,做出的緊貼中國現實的偉大決策。因此,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和塑造大學生群體,尤其是培育創(chuàng)新性大學生的重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接觸大學生群體最頻繁、最主要的主體。由于教師這個職業(yè)本身就是同學生緊密相連,如同磁鐵的兩極誰也離不開誰,兩者是相互吸引,共同促進的關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大學生重要的引路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關注的重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其他科目的教師具有很明顯的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主要是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在這基礎上不斷激勵大學生學習新知識,學習新技能,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以教師授課為主體,學生為被動的學習主體的方式,變革灌輸式的教育教學方法,推行實踐教育教學理念,增強師生間互動和交流,逐步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只有這樣才能打牢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之基,培育正確價值觀念,傳播社會正能量。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人格的完善,有助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的改善。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新華社,2016-12-08.
[4]楊麗艷,王琪.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25-28.
[5]黃春麗,張文超,張浩男.微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