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周莉
摘 要: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遍喿x和寫作是英語學習中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重要形式,直接關系到學習者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往往是分離開來的。如何更好地解讀新課標對聽說讀寫的要求,如何領會上海教育出版社英語新版教材(以下簡稱“新版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意圖,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新教材的Reading和Writing部分,這是需要我們去探究和反思的。
[關鍵詞 ] 上教版英語教材;讀寫結合;教學反思
筆者對新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的Reading和Writing進行了讀寫結合的嘗試,并對讀和寫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和反思,深深感到教師有怎樣的教學理念,就會實施怎樣的教學行為。教師有必要對照新課標中的寫作要求,梳理每個單元中讀和寫的內容,找出讀寫結合教學的可行性。教師應當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有宏觀上的認識,如教材中讀和寫活動的設計,這樣才能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課前準備,明晰思路
提到讀寫結合,不少教師第一反應就是以讀促寫,在對閱讀材料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進行話題寫作。的確,這種方式很常見,也很好把握,因為新版教材每個單元都以同一個話題貫穿始終。因此,對每個單元實施先讀后寫、以讀促寫是可行的。學生通過閱讀學會了列提綱、抓要點,學會了合理安排不同體裁文章的結構,逐步鍛煉了英語寫作能力。但以讀促寫只是讀寫結合的一種形式,在八年級下冊有些單元里,可以開展先寫后讀、以寫促讀,從而實現(xiàn)讀寫能力的雙促雙贏。
筆者選擇了新版教材八年級下冊Module 2 Arts and crafts 中Unit 3 Traditional skills進行了以寫促讀的嘗試。本單元的話題是Traditional skills,Reading部分介紹的是漁民用鸕鶿去捕魚的技能。這個閱讀材料對于學生而言比較陌生,距離學生的生活也較遠,增加了理解的難度。而本單元的Writing部分是讓學生介紹一個有傳統(tǒng)技能的手藝人。剛好學習Unit 3之前,學生要去勞動一周,筆者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教他們剪紙、蠟染等技能的老師,然后回來簡單用英語匯報,目的是讓學生提前進入本單元話題,并通過親身觀察,加深對該話題的輸入,讓學生嘗試使用語言,增強對英語的敏感度,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語言掌握情況和話題的反思。更為重要的是,讀前寫的任務能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在真實、自然、完整的語境中學習語言知識,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
二、教學過程,引人入勝
通過之前一系列對本單元的思考和整合,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讀寫結合課。
【Step 1】 Talk about a traditional skill that you learnt during your training period.
【設計意圖】將談論勞動技能中所觀察到的傳統(tǒng)技能作為導入,引出本單元的話題,通過思維導圖的提示,讓學生知道從哪些方面談論傳統(tǒng)技能和介紹手藝人。
【Step 2】Introduce some traditional skills to students with pictures and words. Get the outline of this type of writing and grasp some useful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by reading and analyzing a sample article.
【設計意圖】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會遇到語言組織的困難,缺少能使用的語言表達。因此筆者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輔助的語言幫助,給出相應的詞組、語塊、句型,對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個總結,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寫作作好鋪墊。
【Step 3】 Write a short article about a person with a traditional skill. Use the mind map below to help you.
【設計意圖】在通過口頭表達,老師給出范例后,學生這時可以嘗試按照課本的寫作要求,獨立完成一篇介紹擁有傳統(tǒng)技能手藝人的短文。
【Step 4】Assessment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writing.
1. Guide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own writings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table in groups.
2. Choose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writings and evaluate their works.
【設計意圖】通過自評、互評、班級展示等形式,完善和改進學生的寫作。
【Step 5】Analyze the reading part on Page 35 in Unit 3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in Step 1.
【設計意圖】用貫穿本課始終的思維導圖分析Unit 3的閱讀文章,既導入了閱讀,又讓學生從篇章和寫作的角度來理解和欣賞閱讀文章。
【Step 6】Compare your writing with the reading article in Unit 3.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步驟中,讓學生通過將自己的習作和教材所提供的閱讀文本進行對照,直觀地體會自己的習作與范文的差距。此時閱讀材料不僅是教的藍本、讀的范本,更是寫作的范文。通過比較,學生能感受到范文中的英語語言之美,感悟英語語言運用之妙,領會英語文本謀篇布局之巧。
三、教學反思,促進提升
綜觀本節(jié)課,筆者以寫作為主,以寫促讀,引出閱讀材料,授課時間側重于寫作。學生通過老師給出的思維導圖,談論自己熟悉的傳統(tǒng)技能,進入本單元話題,接著和老師一起談論捏面人、皮影戲等傳統(tǒng)手藝,既了解了更多的傳統(tǒng)手藝,又在這個過程中被輸入了描述傳統(tǒng)技能的詞組、語塊、句型及此類文章的布局。通過自主寫作,學生既可以檢驗自己對傳統(tǒng)技能了解、掌握了多少,也對此類文章的布局構思有了更深的見解。最后,在學生了解本單元的話題,知道如何寫此類文章后,筆者導入了本單元的閱讀材料。不同于之前閱讀課的導入,筆者是讓學生用自己寫作的思路(1.描述人;2.描述這個人的工作;3.你對這個人和這工作的看法)來分析和認識這篇文章。
新課標提倡“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shù)娜∩岷驼{整”。筆者基于新課標的倡導,對教材進行了重新編排和教學實踐,雖有創(chuàng)新,但仍覺有困惑。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本課的教學設計需要兩個課時才能完成,而且以寫促讀更適用于英語水平中上層的學生,對于后進生而言,本身沒有太多輸入,因此一開始輸出就較有難度。如何簡化讀寫結合課型的教學設計,使得時間安排上更為合理;如何讓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活動提高更多學生的英語讀寫水平,是接下來筆者需要改進和反思的。
很多教師認為,語言的習得是通過語言輸入來完成的,所以教學的主要精力就放在為學生提供最佳的語言輸入上,然而有目的的輸出也能帶動有效的輸入,如以寫促讀。在一定條件下,尤其是閱讀材料離學生的日常生活較遠,學生感到陌生的時候,采用“讀前寫”的方式,能讓學生了解本單元話題,幫助學生接下來去理解閱讀材料,能有效促進輸入和輸出。
在接觸和解讀新教材時,教師容易對教材的把握沒有信心,解讀教材中規(guī)中矩,教學設計鮮有創(chuàng)新,尤其是讀寫結合的課型。筆者認為,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引入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先通過梳理教材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素材,從宏觀上把握教材的設計思路,為讀寫結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從微觀上具體到某一個或某兩個課時,靈活采用先讀后寫、以讀促寫或先寫后讀、以寫促讀的方式,把讀寫作為一個整體展開教學,最后達到讀寫相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