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在臨床疾病中較為常見,且多數患兒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姿勢異常和行為異常,也有部分患兒的智力出現異常。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會對患兒的成長發(fā)育有著不利影響。因此,對于該類患兒來說,選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和護理措施對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研究后指出,對腦癱患兒實施康復護理不僅可以使治療效果提升,同時可以使日常生活能力得以太少。為此,此研究選擇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腦癱患兒60例,對其實施康復護理的價值進行探究。
選擇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腦癱患兒6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模式差異性,將所有患兒均分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患兒各30例。研究組中,男性患兒、女性患兒分別為22例、8例,年齡為1~8歲,平均年齡為(5.36±1.29)歲。參照組中,男性患兒、女性患兒分別為24例、6例,年齡為2~9歲,平均年齡為(5.48±1.30)歲。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中將研究組和參照組腦癱患兒的基本信息輸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患兒實施基礎護理。
研究組患兒實施康復護理,詳情流程包括:(1)心理指導。通常情況下,腦癱患兒會伴有哭鬧、孤僻和自閉等不良心理,因此護理人員需對其家庭環(huán)境充分掌握,結合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心理指導,從而使其不良情緒得以緩解[1]。另外,患兒治療期間需事先對其總體狀況進行評估,并做好家屬的健康教育,普及腦癱的有關知識、治療流程和預后,在此期間需對家屬的心理狀況高度關注,必要時予以心理指導。加強與患兒家屬之間的交談,必要時予以安慰和鼓勵,從而使其不良情緒得以改善,恢復治療疾病的自信心。(2)飲食指導?;純杭埩ι呋蚣×ο陆禃ψ灾鬟M食行為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強化進食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患兒獨立進食起到促進作用。(3)肢體康復護理。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以下訓練,如:肌力、關節(jié)活動和痙攣肌牽伸等,在此期間還需結合Bobath法進行功能訓練,對平衡反射建立起到促進的同時可以形成正常運動功能,同時還可以抑制異常運動和姿勢,使肌力增強的同時使肌張力顯著降低[2-5]。(4)語言功能練習。依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將患兒語言表達意識進行培養(yǎng),從而使其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6]。(5)生活指導。若患兒的病情有所改善,運動功能和語言功能逐漸恢復,需對其生活鍛煉進行指導,如:穿衣、洗手等。
患兒護理后,患肢功能恢復顯著,語言和智力較比同齡人差異不顯著,表示護理效果顯效;患兒護理后,患肢功能有所好轉,語言和智力所有提升,表示護理效果有效;患兒護理后,患肢功能、語言和智力未見任何好轉,表示護理效果無效。
對研究組、參照組患兒護理后的粗大運動功能評分(GMFM-88)、粗細運動功能評分(FMFM-45)、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和社會適應行為評分(BSA)進行統(tǒng)計。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GMFM-88、FMFM-45、ADL和BSA評分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護理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應用康復護理,顯效患兒17例,有效患兒12例,無效患兒1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6.7%;參照組患兒應用基礎護理,顯效患兒12例,有效患兒10例,無效患兒8例,護理總有效率為73.3%;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02 5,P<0.05)。
研究組、參照組患者護理后的各項評分均優(yōu)于參照組,組間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腦癱的誘發(fā)因素與產傷和早產存在相關性,同時與圍產期窒息有著直接的聯系。腦癱疾病不僅會使患兒的行為出現異常,同時其智力也會下降。小兒腦癱在臨床疾病中較為常見,臨床特征以言語、智力和運動障礙為主。據有關資料顯示,在腦癱患兒治療中配合康復護理對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10]。有學者研究后指出,系統(tǒng)的康復護理干預可以使患兒運動功能得以改善,對患兒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11]。通常情況下,癱瘓患兒治療周期較長,在此期間多數家屬和患兒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因此臨床需對其心理康復指導高度重視,從而使其消極情緒減輕,防止對病情康復造成不利影響[12]??祻妥o理是全新的護理模式,主要是對患兒的生活質量進行優(yōu)化和改善,以患兒為核心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這樣不僅可以使患兒的不良情緒有效改善,還可以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從而對其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另外,早期康復護理對患兒進行運動指導和語言訓練,并在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實施,可以防止患者因長期臥床出現的運動功能降低,與此同時,對患兒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神經側支循環(huán)和突觸關系的建立起到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功能重組速度。在訓練期間,通過對患兒的肢體進行指導,可以使屈肌張力進行顯著降低,痙攣和肌腱攣縮的發(fā)生明顯減少,從而有效改善患兒肢體血液循環(huán)。從此次數據結果可以看出,應用康復護理的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6.7%,高于應用基礎護理的參照組的73.3%,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從GMFM-88、FMFM-45、ADL和BSA評分結果來看,應用康復護理的研究組優(yōu)于應用基礎護理的參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足以證實了康復護理更具優(yōu)勢。
綜上所述,腦癱患兒實施康復護理可以使粗大運動功能、粗細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行為得以改善,治療效果也會有所提升。
表1 康復護理和基礎護理后的各項評分結果(±s,分)
表1 康復護理和基礎護理后的各項評分結果(±s,分)
組別 n GMFM-88 FMFM-45 ADL BSA研究組 30 48.53±6.27 59.13±2.72 68.14±5.72 78.16±3.60參照組 30 42.25±5.13 56.42±2.30 56.92±4.30 63.37±3.95 t值 - 4.245 8 4.167 0 8.587 8 15.157 6 P值 - <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