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可以顯著降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死亡率及并發(fā)癥,是目前實現(xiàn)冠脈血運重建的有效方法[1]。但急診PCI術后無復流、再灌注損傷、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增加,顯著影響患者的預后。而急診PCI中碎裂的斑塊組織、血栓成分造成急性微循環(huán)栓塞,微循環(huán)障礙是無復流或慢血流發(fā)生的重要因素[2]。血栓抽吸術可以有效的開通閉塞血管,減少微栓子脫落導致的微循環(huán)栓塞[3]。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替羅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發(fā)展[4]。同時,冠脈內給予血管擴張劑硝普鈉,可以減少冠脈的微循環(huán)阻力[5]。本研究擬探討血栓抽吸聯(lián)合冠脈內注藥的改良方法,以評價對急診PCI STEMI患者再灌注損傷的影響。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STEMI住院患者13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2例,女50例,平均年齡為(60.2±12.4)歲,將隨機分為觀察組(70例)和對照組(62例),見表1。入選標準:(1)符合《進行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2)符合急診PCI適應證而無禁忌證;(3)發(fā)病時間小于12小時,對于持續(xù)胸痛不緩解,ST段不回落,或心源性休克小于18小時;(4)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凝血疾病和血小板減少等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话榘l(fā)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腦出血病史者或惡性腫瘤。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患者入院后立刻給予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30片)300 mg,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83;75 mg×7片)600 mg嚼服,普通肝素(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512;2 ml∶12 500 U)4 000 U靜脈注射,然后行急診冠狀動脈造影,明確梗死相關血管。觀察組應用血栓抽吸導管進行抽吸預處理,以恢復TIMI 3級血流,如TIMI血流小于3級或血栓合并重度狹窄,給予球囊預擴張,再反復行血栓抽吸,之后再給予替羅非班 [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27;100 ml×5 mg(以替羅非班計)] 10 μg/kg,冠脈注入,同時持續(xù)靜脈滴注替羅非班,并經(jīng)微導管或抽吸導管冠脈內注入硝普鈉(悅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959;50 mg)100~200 μg,之后再行支架植入,如PCI后發(fā)生無復流或慢血流重復給予硝普鈉治療;對照組直接行PCI治療。兩組患者在相應處理過程中無顯著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未發(fā)生治療相關的并發(fā)癥。
(1)評定冠狀動脈血流TIMI分級及校正 TIMI幀數(shù)(CTFC)情況,TIMI 0~1級為無復流,2級為慢血流,3級為灌通血流,所有冠狀動脈造影資料均校正為30幀/速度計數(shù)。采用SIEMENS ACOM. PCLite 5.02 Viewer軟件對冠狀動脈造影圖像記幀。參考Gibson等[2]的方法,將左前降支的平均幀數(shù)除以1.7作為CTFC,由兩位醫(yī)生分別獨立計數(shù),取其均值。將CTFC 40定義為TIMI血流2、3級的分界線;(2)血漿CK-MB測定,測定患者發(fā)病4,6,8,12,14,16,18,20小時CK-MB數(shù)值;(3)測定術前、術后1周患者腦鈉肽前體(NT-ProBNP)濃度;(4)術后1個月心臟超聲多普勒,比較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5)1個月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MACE(死亡、再梗)。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或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表示,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基本情況[±s,n(%)]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基本情況[±s,n(%)]
觀察組 70 42∶28 60.6±5.2 15(21.4) 37(52.9)對照組 62 40∶22 59.5±4.9 12(19.4) 30(48.4)t/χ2值 - 0.285 0.058 0.087 0.263 P值 - >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的無復流或慢血流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TIMI3級的達標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CTFC幀數(shù)降低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NT-ProBNP濃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CK-MB峰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VEF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LVDd指標與MACE事件發(fā)生例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處理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內科的急危重癥,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6]。目前認為[7],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或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能夠有效開通靶病變血管,改善患者預后,其中PPCI又優(yōu)越于靜脈溶栓,使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降低至4.5%。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診PCI時可發(fā)生再灌注損傷如無復流或慢血流,無復流或慢血流的發(fā)生率為5%~50%,并且導致患者的預后不良,嚴重者甚至可在術中或圍術期發(fā)生死亡。
冠狀動脈無復流通常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通過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靜脈溶栓治療,其梗死的相關動脈再通后,冠狀動脈造影排除病變部位內膜撕裂、管壁夾層、血栓栓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心外膜血管痙攣等因素,梗死相關動脈支配區(qū)域心肌組織無灌注或灌注不良的現(xiàn)象。無復流現(xiàn)象的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可以無臨床癥狀或心電圖改變,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為心臟 傳導阻滯、低血壓、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存在無復流現(xiàn)象的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發(fā)生率明顯增加,而且遠期心血管事件增加,預后較差。有研究表明,無復流現(xiàn)象是再灌注治療患者預后情況的獨立預測因素。因此,減少無復流及慢血流的發(fā)生,減輕再灌注損傷,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降低PCI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目前,對于慢血流、無復流應急處理方法較多,冠脈開通預適應可以減輕再灌注損傷,曾有報道血栓抽吸較直接快速開通冠脈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適應作用,尤其是左主干血栓病變。同時目前擴張血管藥物治療應用較多,直接冠脈內推注具有較明顯的作用,包括硝酸甘油、腺苷、硝普鈉等,而以硝普鈉更為確切有效,硝普鈉是目前最強效的血管擴張劑,在血管內形成具有強大的舒張血管平滑肌的緩激肽[8]。硝普鈉能夠預防與對抗微血管痙攣,血栓抽吸合并硝普鈉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夠預防無復流的發(fā)生。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受體拮抗劑替羅非班是目前強效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劑,阻斷血小板的交聯(lián)與聚集,并且能夠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有Meta分析[9]結果示: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治療STEMI具有高的TIMI3級血流達標率。
本實驗中,選擇冠脈內注射硝普鈉及替羅非班防治冠脈復流事件的發(fā)生。研究結果顯示,急診PCI治療中,采用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及硝普鈉預處理冠脈病變,可以顯著減少無復流及慢血流發(fā)生,提高靶血管TIMI3級血流的達標率,減輕微循環(huán)障礙,改善左心室功能[10-11]。術中有效的血栓抽吸可以減少微血栓的脫落與栓塞[12],尤其在血栓負荷嚴重的患者,單純進行球囊預擴張?zhí)幚硗荛_通,由于血栓殘留組織的干擾,仍然有礙于對病變的判斷,使支架的選擇和釋放不夠理想。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即使心外膜血管開通達到TIMI3級血流,并不代表梗死區(qū)域缺血心肌完全恢復有效的血流灌注,由于微血管功能的障礙,室壁運動的不協(xié)調,心肌收縮功能下降,LVEF降低,LVEd增加,還可以發(fā)生急性左心室擴張。而血栓抽吸預處理從減少微栓塞及微循環(huán)障礙的角度,也可以使TIMI3級的病人進一步受益。
綜上所述,STEMI的再灌注治療,盡可能縮短門球時間或者縮短首次醫(yī)療接觸時間至冠脈開通時間固然重要,但是更要重視實現(xiàn)心肌完全再灌注,盡可能減少無復流及慢血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從而降低再灌注損傷,改善微循環(huán),才能改善遠期預后。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流恢復、生化指標及心功能評價結果比較 [ ±s,n(%)]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流恢復、生化指標及心功能評價結果比較 [ ±s,n(%)]
例數(shù) 無復流或 CK-MB峰值 LVEF LVDd 1周后NT-proBNP 1個月(n) 慢血流 (U/L) (%) (cm) (ng/L) MACE觀察組 70 4(5.7) 66(94.3) 28.3±7.8 117.6±38.2 58.8±6.5 47.6±5.3 446.76(198.12,665.34) 0對照組 62 20(32.3) 42(67.7) 36.8±8.5 268.2±49.5 53.6±8.5 49.8±6.2 824.38(421.86,1 235.44) 2 t/Z/χ2值 - 15.572 15.572 5.586 6.135 4.433 0.564 5.557 0.641 P值 - <0.01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TIMI3級 CTFC/幀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處理前后血壓及心率變化(±s)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處理前后血壓及心率變化(±s)
注:與對照組同時刻相比,at=0.034,P>0.05;bt=0.189,P>0.05;ct=0.154,P>0.05;dt=0.022,P>0.05;et=0.036,P>0.05;ft=0.054,P>0.05
觀察組 冠脈造影后即刻 70 130.6±15.6a 73.4±12.3b 78.5±15.8c冠脈內血栓抽吸+注藥10 min后 70 127.5±17.5d 68.9±11.4e 76.4±13.6f對照組 冠脈造影后即刻 62 129.5±16.7 68.7±11.5 72.8±16.4冠脈單純血栓抽吸10 min后 62 131.6±17.6 70.5±11.5 7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