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儷媛
【摘要】就目前來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非連續(xù)性文本,其不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xiàn)學用結合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寫作之間的恰當融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挖掘寫作實用性,也能夠使得課內外銜接得到不斷豐富,促進學生寫作熱情的不斷提升,真正實現(xiàn)閱讀、寫作的有機統(tǒng)一。對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與寫作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能夠呈現(xiàn)出一定的特色,也能夠從不同層面來加強教材、圖表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尤其是新課程教育理念指導下,很多教師都逐漸重視起了非連續(xù)文本閱讀、寫作之間的有機整合。但是在具體實施中還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部分,需要教師在融合中給予更深層次的分析探究,并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積極探索、嘗試更科學有效的完善對策。
一、基于教材來挖掘非連續(xù)性與寫作路徑
小學語文教材中往往都含有很多精美的插圖,這些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這些插圖進行認真觀察,以此來加強對學生想象力、觀察力的培養(yǎng),并將其恰當融入寫作方法訓練中。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游園不值》一文時,某教師在與學生一同解讀“一枝紅杏出墻來”時,就有的學生給出了“有一枝紅色的杏花伸到了墻外面”。若對這句進行釋義,其實學生的解釋與本意也是基本符合的,但從該詩的插圖來講,可以發(fā)現(xiàn),杏花的顏色與“紅色”存在一定差異。通過觀察插圖,有的學生提出杏花是粉紅色的,不是紅色的。為了驗證這一解釋,教師便為學生布置了查詢杏花色彩顏色的課外作業(yè)。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的知識分享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自己查到的內容分享給大家。杏花在含苞待放時的顏色是純紅色,在開過花之后,顏色就逐漸變淡了,呈現(xiàn)粉白相間的狀態(tài),而在最后花落時,會變成純白色。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挖掘,學生能夠對“紅杏”中的“紅”有更多方面的了解,拓展認知視野。
另外,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轉合,加強信息重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關鍵在于相關信息的科學利用,而科學利用的重要前提就是相關信息的有效重構。對此,在進行故事類文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故事情節(jié)魚骨圖以及人物關系圖的繪制,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更準確、快速地理清文章脈絡,也能夠對故事主要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通過開展相應的文本轉合訓練,也能夠使得學生的閱讀思維可視化、顯示化得到進一步拓展,促進其信息重構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二、注重學科資源整合,豐富寫作素材
小學階段的閱讀、寫作本身就是融合的,不僅可以結合教材來開展閱讀、寫作教學活動,也能夠通過整合相關非連續(xù)性文本來對寫作主題做出進一步深化,帶領學生對生活做出深刻感知,從不同層面來加強寫作體驗。例如針對《恐龍》這篇文章的學習,某教師就結合文本介紹的恐龍?zhí)攸c,引導學生結合“恐龍名稱”“特點”以及“說明方法”這三個層面來進行介紹表格的制作,并通過核心語句的恰當引入來將不同恐龍的特點充分展現(xiàn)出來。又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時,就著重引導學生從游記寫作方法、語言表達順序層面入手,進行金華雙龍洞風景圖的制作,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所學文本產生更透徹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謀篇布局能力的進一步鍛煉。在進行有關火星方面的課文學習時,也可以結合文本內容來加強閱讀延伸,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網絡上下載一些與火星相關的文章內容,這樣不僅有助于加強課內外聯(lián)系,也能夠為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因此,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寫作融合過程中,應重視、加強學科資源的科學整合、利用。
三、加強文本生活聯(lián)系,拓展閱讀與寫作視野
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設置了相應的練習內容,這些練習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準確、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點,也能夠基于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來進行一系列寫作訓練活動的靈活設置。
例如針對貨物分類方面的練習題,教師就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嘗試從食品、文具分類以及服飾分類等方面來進行統(tǒng)計分類表的建立。而在引導學生“說與做”過程中,也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練習,進行“成長手冊”的制作,將自身的一些成長故事、照片以及同學寄語和教師贈言等內容整合、歸納記錄下來。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在相互換讀、交流學習中突破自我思維局限,也能夠在融合非連續(xù)性閱讀和寫作過程中,逐漸懂得從實際生活入手,挖掘、把握有價值的信息內容,使其敏銳的分析力得到進一步拓展。
另外,在寫作訓練層面,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文本識圖、校園環(huán)境層面著手,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來嘗試進行擴寫介紹。例如某教師在領帶學生學習了《天安門廣場》這篇文章之后,就將校園建筑結構、環(huán)境作為重要參考,引導學生從直觀審視中,對教師、圖書館以及運動場等系列方位做出進一步優(yōu)化,并在介紹中做出充分感知。也可以從游記寫作思路上入手,對校園環(huán)境各個方面做出詳細介紹。
四、結語
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不斷加強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寫作之間的恰當融合,學生在整合、學習多種非連續(xù)性文本過程中,不僅能夠拓展其語文認知視野,其非連續(xù)性文本提煉能力也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進一步鍛煉,使其能夠逐漸養(yǎng)成善于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捕捉有意義、有價值的素材的良好習慣,在進一步拓展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也能夠為其今后的語文學習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袁苑.小學中年段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方法——以賞讀豐子愷的漫畫為例[J].江西教育,2017(2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