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琪 吳士田
摘要:崔致遠是留學于唐的新羅文人,被稱為“東國文學之祖”,其作品“四山塔碑銘”蘊涵了大量的中古漢語詞匯。通過對這些詞匯的研究,不僅可以豐富詞匯內容、擴大詞匯含量,還對《漢語大詞典》有一定的訂補作用。文章對于其中數例《漢語大詞典》未收錄或收錄有誤的詞語進行考證,以窺其詞匯面貌之一角。
關鍵詞:“四山塔碑銘”;中古漢語;典故詞;《漢語大詞典》
崔致遠字海夫,號孤云,謚號為“文昌侯”。崔致遠公元857出生,十二歲時留學于唐。他不僅月宮折桂,還在唐任職。公元885年歸國后,崔致遠被任命為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瑞書監(jiān)?!八纳剿憽笔谴拗逻h留唐歸于新羅后,奉王命為新羅高僧名寺所做的碑銘,包括《真鑒禪師碑銘并序》、《無染和尚碑銘并序》、《智證和尚碑銘并序》和《大嵩福寺碑銘并序》。
“四山塔碑銘”中的詞語對風俗、詞匯、辭典編纂等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是研究中古漢語詞匯不可多得的材料。本文選用韓國成均館大學大東文化研究院整理的《崔文昌侯全集》為語料來源,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研究的難度。筆者基于此語料對于其中數例《漢語大詞典》未收錄或收錄有誤的詞語進行考證,以窺其詞匯面貌之一角。
薝蔔
(1)莫抱意樹設栽植,莫苞情田枉稼穡。莫抱恒沙論萬億,莫抱間云定南北。德馨四遠聞薝蔔,慧化一方安社稷。(《智證和尚碑銘并序》)
《漢語大詞典》解釋如下:[薝蔔]梵語Campaka音譯。又譯作瞻蔔伽、旃波迦、瞻波等。義譯為郁金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卮子》﹝集解﹞引蘇頌曰:“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說即西域薝蔔也。夏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黃,中仁深紅,南人競種以售利。”
從《漢語大詞典》所引文獻來看,薝蔔就是梔子花,它的義譯為“郁金花”,但事實并非如此。唐·慧琳《一切經音義》:“瞻蔔花:此云黃色花,其花甚有香氣而少似梔子?!睆幕ㄉ珌碚f,梔子花以白色為常態(tài),而薝蔔花則燦然金色。《慧琳音義》云“少似梔子”,“少”即“稍”,是說有點像梔子花但并不是。歐貽宏《“薝蔔”考》:“按薝蔔學名為:Michelia champaca Linn.,即臺灣所稱的‘旃博迦,云南昆明所稱的‘黃緬桂,通稱為‘黃蘭花”。因此,“薝蔔”實為木蘭科的黃蘭花,為喬木,而非茜草科灌木梔子。除此之外,梵語“campaka”應義譯為“黃色的花”,因為“郁金花”是“郁金香”的別稱,易誤導讀者。
芝檢
(2)上知不可強,乃降芝檢,以尚州深妙寺不遠京,請禪那別館。辭不獲,往居之。一日必葺,儼若化城。(《無染和尚碑銘并序》)
《瑞命記》:“王者德仁,則芝草生。”漢·許慎《說文解字》:“檢,書署也?!毙炜ⅲ骸皶w,三刻其上,繩緘之,然后填以金泥,題書而印之也。”“芝”是對當權者的一種贊頌,“檢”則是帝王的手寫簽名。至于系繩、填泥的程序,推測是為了表示莊重正式,也有防止他人提前偷看的功能。因此,“芝檢”實為王之手書的美稱?!稘h語大詞典》雖未收錄“芝檢”,卻收錄了“蘭檢”,釋義如下:“[蘭檢]詔令的代稱。唐·張鷟《通事舍人崔暹奏事口誤御史彈付法大理斷笞三十徵銅四斤暹款奏事雖誤不失事意不伏徵銅》:‘芝泥發(fā)彩,宣鳳藻而騰文;蘭檢浮香,潤龍縑而動色。清·歷荃《事物異名錄·政治·詔令》:‘按漢儀,天子制詔,以蘭英為檢,紫芝為泥,故曰蘭檢。張鷟將“芝泥”與“蘭檢”對舉,可見這兩者是有著緊密聯系的。其中“芝”和“蘭”都是香草,是對君王仁德的一種委婉稱頌,而非真正指植物“靈芝”與“蘭草”。因此《漢語大詞典》所引的歷荃對“蘭檢”、“芝泥”的解釋是錯誤的。希望《大詞典》在補收“芝檢”的同時,也可以重新斟酌“蘭檢”的用例。
樊笯
(3)自是國人皆認衣珠,鄰叟罷窺廡玉焉。俄若樊笯中,即亡去。(《無染和尚碑銘并序》)
宋·陳彭年、丘雍《廣韻·元韻》:“樊,樊籠?!睉?zhàn)國·莊子《莊子·養(yǎng)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睗h·許慎《說文解字》:“笯,鳥籠也。從竹,奴聲?!币虼恕胺@”實為鳥籠之意,是并列式的復合詞,后引申為禁錮人的事物,如官場、困境等。就目前掌握的文獻來看,樊笯”一詞使用頻率較高,搜索中國基本古籍庫可得到24個用例,我們選取不同時代的用例列表如下:
由此可知,“樊笯”的使用規(guī)律有三:1.使用時間。自宋到晚清,“樊笯”的使用歷史較為悠久。從時間分布來看,明清使用頻率較高。而“四山塔碑銘”寫于唐,基于此我們可將“樊笯”的誕生期推前至唐朝。2.使用文體。“樊笯”有獨特的使用條件,幾乎全部出現在詩歌這種文體中。3.使用意義。它的引申義所用頻率較原義更高,感情色彩較為消極。
絲染
(4)余以有大行者授大名故,追謚曰“大朗慧”,塔曰“白月葆光”。乃嘗西宦,絲染錦歸。顧文考選國子命學之,康王視國士禮待之,若宜銘國師以報之。(《無染和尚碑銘并序》)
“絲染”一詞出自《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漢語大詞典》收錄了同出此典的“悲染絲”、“悲絲染”、“悲素絲”等等,并解釋為“后以‘悲染絲為易受習俗影響以及由此而發(fā)感嘆的典故?!睂嶋H上,“絲染”是從“悲絲染”脫胎而來的,發(fā)展到后期則可獨立表達整個典故的含義了?!读甲⑽倪x》:“墨翟見素絲而泣曰:‘入玄則玄,豈直絲染,人亦有焉。”《杜詩詳注》:“王彪之詩:‘絲染墨悲嘆,路歧揚感悼?!薄吨兄菁べ浲跏亢狻罚骸敖z染動墨悲,麟亡傷孔情?!痹谥T多用例中,“絲染”常和“路歧”連用或對用,“路歧”較為常見,因此已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筆者認為“絲染”也應當收錄。
十家之產
(5)亦既榮沾圣澤,必將親拜靈丘。肆以備千乘之行,奚翅耗十家之產。遂命大弟相國,致齊清廟,代謁玄扄。(《大嵩福寺碑銘并序》)
“十家之產”來源于漢·班固《漢書》:“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边@是一個典型的來源于判斷句的典故詞,以后面的描述語代稱前面的名詞,所以“十家之產”代指百金,這種典故詞的成詞方式叫做“藏詞”。
“十家之產”一詞的發(fā)展以唐為界,在此之前,須和“中人”連用,使用在君王不大興土木的語境之中。到了唐代則開始出現不少獨用的例子。唐·房玄齡《晉書》:“孝文處既富之世,愛十家之產?!碧啤蔷ぁ敦懹^政要》:“遂惜十家之產。”“十家之產”常常做“惜”、“寶”、“愛”的賓語,用以贊頌當權者的崇尚節(jié)儉和體恤民眾,不僅僅局限于“不大興土木”這一點,使用范圍擴大了。而《大嵩福寺碑銘并序》中的“十家之產”與其他用例稍稍不同,此處的“十家之產”仍指百金,但是是為了顯示皇家的氣派、場面的宏大。
通過對以上七詞的考證,我們可以看出,“四山塔碑銘”不僅存在當時特有的名物詞、風俗詞,還涉足一些典故詞,并對中古漢語詞匯有較為全面且深入的描述。這些詞語不僅豐富了詞庫、補正了詞書,同時,對我們研究古代社會風俗文化、物產文化也頗有助益。
參考文獻:
[1]歐貽宏.“薝蔔”考[J].園藝學報,1988 (4).
[2]徐中舒等.漢語大字典[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2.
[3]崔致遠.崔文昌侯全集(影印本)[M],韓國: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72.
[4]唐子恒.漢語典故詞語散論[M].山東:齊魯書社,2008.
[5]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漢語語詞例釋[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6]王云路.中古漢語詞匯史(上、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