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東, 胡 牧, 劉 磊, 錢 坤, 李元博
在過去的十余年,微創(chuàng)和精準兩大理念徹底改變了肺癌診治的面貌[1]。在微創(chuàng)治療領域中,主要用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愈性消融和中晚期NSCLC的姑息性消融[2-3]。同時,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為代表的肺癌個體化治療得到了臨床證據(jù)的充分支持,對改善腫瘤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有報道肺部腫瘤經(jīng)過RFA和后續(xù)的EGFRTKIs或化療后,局部控制率為89.3%[4]。提示在今后臨床工作中,只要基因檢測結果允許,可以對EGFR敏感突變的患者在口服EGFR-TKIs的同時進行RFA,即“分子靶向”+“物理靶向”,以便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本文回顧性分析了EGFR-TKIs同期聯(lián)合RFA治療EGFR突變NSCLC的臨床消融價值。
回顧性收集了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胸外科收治的不能手術的初治NSCLC患者。入組對象:①高齡(>65歲)、心肺功能差、拒絕手術或其它局部治療如放療;②經(jīng)病理學證實為NSCLC;③腫瘤大小2~5 cm;④無嚴重合并癥者;⑤ECOG評分0~2;⑥基因檢測:采用蝎形探針擴增阻滯突變系統(tǒng)法(scorpion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 ARMS)檢測或二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發(fā)現(xiàn) EGFR 敏感突變。
1.2.1 RFA 術前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指標、腫瘤標志物、胸部CT、腹部B超、骨掃描、頭顱核磁或全身PET、肺功能、心電圖等,以明確患者的一般狀況、分期等。經(jīng)患者本人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射頻電極穿刺過程采用“四步穿刺進針法”[5],根據(jù)腫瘤的位置,射頻電極盡可能超過腫瘤邊緣外0.5~1 cm組織,以便達到完全消融。消融結束后再次CT全胸掃描,觀察腫瘤及周圍組織結構變化和有無氣胸、出血等并發(fā)癥。確定無異常后,患者平臥病床送回病房靜臥2 h。針對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發(fā)熱、咯痰帶血等癥狀,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和止血等對癥處理。
1.2.2 EGFR-TKIs治療 RFA后,根據(jù)基因檢測結果選擇口服EGFR-TKIs(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颂婺幔?,注意防治藥物不良反應。
1.2.3 隨訪 所有患者在RFA后4周左右復查胸部CT,并以此為基線,以后每3個月復查胸部CT,與基線CT比較。近期療效根據(jù)改良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mRECIST)評價[6],包括完全消融、不完全消融和局部進展三分類??诜﨓GFR-TKIs耐藥后緩慢進展或局部進展者可再次消融,并繼續(xù)口服原EGFR-TKIs或改用化療。遠期療效包括觀察腫瘤PFS 和總生存(OS)。
采用SPSS22.0軟件包處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檢驗。
2009年6月—2016年9月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胸外科收治的67例NSCLC患者入組。男31例,女36例,年齡40~87歲,中位年齡68歲。右肺42例(右上肺25例,右中葉2例,右下葉15例),左肺25例(左上肺13例,左下葉12例)。Ⅰ期5例,Ⅱ期2例,Ⅲ期11例,Ⅳ期49例。病理學檢查包括氣管鏡2例,經(jīng)胸穿刺活檢(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TTNA)58例,開胸探查 1例,胸腔鏡胸膜或心包活檢4例,淋巴結活檢2例,組織學類型包括腺癌59例,鱗癌6例,腺鱗癌2例。所有患者檢測EGFR基因均有敏感突變,包括19外顯子缺失突變35例,21外顯子L858R點突變30例,18外顯子G719突變1例,20外顯子INS突變2例(其中1例患者同時存在21外顯子L858R點突變和20外顯子INS突變)。31例患者接受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療(250 mg,每日1次),9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erlotinib)治療(150 mg,每日 1 次),27 例接受埃克替尼(icotinib)治療(125 mg,每日 3 次)。
接受RFA的肺部腫瘤平均大?。?.76±1.52)cm(1.50~9.00 cm);71個腫瘤,71次消融, 平均達到靶溫度的時間(2.0±1.6) min(1.4~12.0 min)消融時間平均(22.0±7.9) min(11.50~51.00 min)。 所有患者無圍術期死亡,54例消融過程順利;13例存在并發(fā)癥(包括1例斷針,1例惡心嘔吐,2例胸痛,3例肺內(nèi)出血,2例胸腔內(nèi)出血,7例消融后氣胸,其中3例需要胸腔閉式引流。部分患者同時合并有幾種上述并發(fā)癥)。
隨診截止至2017年9月9日,隨訪3~87個月,平均隨訪21.9個月。隨訪過程中49例無復發(fā)轉(zhuǎn)移者繼續(xù)口服原EGFR-TKIs治療;13例因肺原發(fā)灶局部進展而再次消融,其中4例進行2次消融,術后繼續(xù)口服靶向藥物治療或改用化療,局部進展率為 19.4%(13/67),局部進展時間平均(18.09±14.79)個月(95%CI:14.94~22.00);其余 5 例全身進展者死亡或改用化療。平均PFS為(33.98±5.00)(95%CI:24.17~43.78)個月,平均 OS 為(36.04±4.20)(95%CI:27.80~44.28)個月(見圖 1)。
圖1 RFA聯(lián)合EGFR-TKIs治療NSCLC的PFS和OS
RFA聯(lián)合不同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颂婺幔┲委烴SCLC的平均PFS分別為(36.1±6.5)(95%CI:23.2~48.9)個月、(17.0±3.4)(95%CI:10.2~23.7)個月和(29.3±4.5)(95%CI:20.5~38.1)個月,中位 PFS 為(31.0±5.8)(95%CI:19.6~42.4)個月、(15.0±2.3)(95%CI:10.5~19.5)個月和(22.0±10.3)(95%CI:1.9~42.1)個月,Log Rank(Mantel-Cox)檢驗 χ2=0.542,P=0.763。 平均 OS 分別為(40.2±5.7)(95%CI:29.1~51.3)個月、(17.0±3.2)(95%CI:10.7~23.4)個月和(36.04±4.20)(95%CI:27.80~44.28)個月,中位 OS 分別為(35.0±4.0)(95%CI:27.2~42.8)個月、(15.0±1.6)(95%CI:11.9~18.1)個月和(41.0±5.7)(95%CI:29.9~52.1)個月,Log Rank(Mantel-Cox)檢驗 χ2=3.841,P=0.147(見圖 2)。
圖2 RFA聯(lián)合不同EGFR-TKIs治療NSCLC的PFS和OS
在NSCLC中,28%為早期肺癌(即Ⅰ期肺癌,T1-2aN0M0),其余 72%為中晚期肺癌[7]。 腫瘤消融治療主要用于早期NSCLC的治愈性消融和中晚期NSCLC 的姑息性消融[2]。Liu 等[8]回顧性研究了 RFA治療29例Ⅰ期NSCLC(ⅠA期14例,ⅠB期15例)的長期隨訪結果,腫瘤平均直徑2.9 cm(1.5~4.8),平均隨訪25個月,平均局部復發(fā)時間24個月;中位OS和腫瘤特異性生存時間分別為57個月和63個月;1、3、5年的OS分別為90.5%、76.4%、65.5%,1、3、5年的腫瘤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95.2%、86.6%、74.2%。ⅠA期和ⅠB期生存率1年為87.5%和92.3%,2年87.5%和73.4%,3年87.5%和58.7%(P=0.596), 平均生存時間分別為65個月(95%CI 51~79)和55個月(95%CI 38~71),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96)。 Yang等[9]回顧性分析了 CT 引導下MWA 治療47例早期NSCLC,平均隨訪30個月,復發(fā)的中位時間為45.5個月。
近年來基因檢測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已經(jīng)成為晚期NSCLC的標準治療模式:推薦對晚期肺癌患者做EGFR基因檢測,如果存在EGFR基因突變,優(yōu)選選擇EGFR-TKIs治療。EGFR敏感突變的NSCLC患者能夠從EGFR-TKIs的治療中獲益,在PFS顯著優(yōu)于化療。多項Ⅲ期臨床研究證實,EGFRTKIs已經(jīng)成為針對中晚期肺癌敏感突變?nèi)巳旱囊痪€治療首選[10-15]。
有研究顯示:RFA后的肺部腫瘤局部控制率為89.3%,EGFR-TKIs治療 PFS為 13個月,RFA后PFS為24個月,可以看出,RFA聯(lián)合后續(xù)治療(EGFR-TKIs或化療)的局部控制率明顯高于單獨應用EGFR-TKIs[4]。本研究對EGFR敏感突變的初治NSCLC患者口服EGFR-TKIs的同時進行RFA,即“分子靶向”+“物理靶向”治療。無圍術期死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8.3%(13/71),其中嚴重并發(fā)癥(需要胸腔閉式引流的氣胸3例)發(fā)生率4.2%(3/71),輕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1%(10/71),與以往報道結果類似[16],說明RFA操作安全。本組67例患者均屬敏感突變,RFA聯(lián)合EGFR-TKIs治療的腫瘤局部控制率為80.60%,平均PFS為34個月,平均OS為36個月,說明RFA聯(lián)合EGFR-TKIs治療NSCLC的有效性,即射頻消融提高了EGFR-TKIs的腫瘤局部控制率。本文也比較了聯(lián)合不同EGFR-TKIs治療NSCLC的PFS和OS,盡管吉非替尼和??颂婺嶂委熃M優(yōu)于厄洛替尼治療組,但是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總之,針對EGFR敏感突變的NSCLC患者,RFA聯(lián)合EGFR-TKIs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并延長腫瘤 PFS和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