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時代教育背景下,若是繼續(xù)應用以教師為主、學生為次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其學習效率與培養(yǎng)綜合能力。顯然,實現(xiàn)生本課堂教學這一智慧模式,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幫助其提高學習成績,為小學生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奠定基礎?;诖?,教師要從教學理念與設計方面進行根本轉變,努力嘗試開展更多生成性的互動教學策略和方法,本文對此問題進行簡要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互動教學;策略;有效性
一、 引言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下,學生的主體性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關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一直并且永遠是無休止的話題,從“灌輸式”教學法到“啟發(fā)式”,從“理論式”教學法到“案例式”教學法,現(xiàn)如今互動式教學法似乎已然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必須。就小學數(shù)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個話題,筆者簡要闡述如下:
二、 什么是互動教學法
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其含義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應用多樣化、靈活化的方式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與探究。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其最大差異在一個字:“動”,它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真正實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互動教學法最主要特征是強調師生的雙向交流,注重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那些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它是一種自由、平等、開放式教學,其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滿足他們課堂上參與討論和學習的需要,對教師教學而言也是一種鞭策和督促,它能使教與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師生在課堂上形成互相呼應,氣氛變得活躍,情感距離得以拉近,從而有利于教學雙方最佳狀態(tài)的發(fā)揮。
三、 小學數(shù)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 情景互動法
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多數(shù)都處于形象思維萌芽期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因而小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認識,都是以直觀化的認知為主。有研究者對全國多數(shù)小學進行課堂互動的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不愿意與教師互動主要是因為,其覺得數(shù)學課堂氛圍過于沉悶枯燥,導致頻繁發(fā)生分神、開小差等現(xiàn)象,自然就無法提高學習注意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時,應注重應用直觀、豐富和生動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奇、別出心裁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進行多思考、多探究的課堂活動。情景互動創(chuàng)設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如生活情境互動式,教師可將生活中的一些數(shù)學常識、數(shù)學小問題等生活素材融入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貼近生活課堂氛圍,使其在營造的熟悉生活情境下展開互動交流學習。又如合作情境互動式,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學習小組,并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構建合作平臺,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有價值的互動與交流。
在講到“利潤與折扣問題”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將生活情景與合作情境融合起來教學。教師可讓學生分成三人一組的學習模式,扮演生活中的常見人物,如一人扮演店鋪商販,用紙條寫下店鋪里的物品,另一人扮演顧客,將購物清單里的物品購買完整,而剩下的一個同學則扮演收銀員。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日常的購買活動,如打折促銷等,計算出打折后的物品的價格,再將售出價格進行匯總。如此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學習,提升自身的加減乘除的計算能力,亦鞏固“原價×折扣=現(xiàn)價”的知識點,有效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讓學生從提出問題、合作學習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打破了以往的“只聽不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既動手又動口,提高了其自主學習與互動探究能力。
(二) 知識互動法
知識互動的教學設計,是指將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或題目,轉變?yōu)閷W生易接受、可理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教師需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水平有總體的了解,以方便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快速消化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學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些計算題目是較為形象化的,學生很難快速理解題目內涵,因此教師可將難點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如在講到難點工程問題時,“一項建筑工程,A同學單獨做4天完成,B同學單獨做6天完成,A和B同學同時做2天后,由B同學做,那這項工程需要做幾天?”教師可先讓學生討論這個題目中的工作總量是什么,并找出題目中對應的關系。但是以小學生的現(xiàn)階段理解能力來看,是很難理解如此抽象化的“一項工程”,更不會將其看作是數(shù)量1了。對此,教師可向學生提問:一項工程可以看作是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呢?讓學生紛紛發(fā)言,之后可引導學生將“一項工程”轉變成“12個蘋果”,將問題變成“12個蘋果,A同學要吃四天,B同學要吃6天,要是A和B同學都吃兩天后,再由B同學吃完,則一共需要吃幾天”原本難以理解的數(shù)學題瞬間便變成了生活的小事例,則學生很容易通過生活常識得出“[12-(12÷6+12÷4)×2]÷(12÷6)=1(天)”的答案。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一項工程”可以看作是“總量1”就比如“12個蘋果”就是“總量12”,再教會學生套用“總量=時間×效率”的公式得出正確答案。同時,教師亦要讓學生在實際的解題中,學會換一種方式去思考、學會聯(lián)想,不可只故步自封。之后,讓學生展開“如何解答題目看不懂的數(shù)學題”的主題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解題方式與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從而促進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并提高互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結語
在面對學生積極性下降的教學現(xiàn)狀,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僅是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而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及時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互動教學應用至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與創(chuàng)新更有效的互動交流方式,如開展課后的學習交流活動、開展師生情感互動教學等。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明確自身在互動教學模式中充當?shù)氖禽o助者而不是主體,尊重學生的課堂發(fā)言權與參與權,并從學生的實際學習現(xiàn)狀著手,制定適宜的數(shù)學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課堂參與度,逐漸提高互動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金曉丹.注重提問技巧,優(yōu)化數(shù)學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158-159.
[2]胥艷芬.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互動交流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26):123-124.
[3]朱云童.小學課堂互動問題研究——以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鄭永順,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鐘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