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琴 陳富貴
摘 要 患者因高墜后出現(xiàn)癱瘓,因賠償需要,經(jīng)本所體檢、復閱病歷、影像片等,確認患者系疾?。i椎?。┡c外傷共同作用。
關鍵詞 頸椎病 頸髓損傷 偏癱
作者簡介:趙巧琴,浙江光華司法鑒定中心溫嶺分所,法醫(yī)師,研究方向:法醫(yī)臨床;陳富貴,浙江光華司法鑒定中心溫嶺分所。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353
一、案例
(一)簡要案情
某男,61歲,在某公司上班時,從3米高處墜落受傷?,F(xiàn)要求對其損傷作傷病關系鑒定。
(二)病史摘要
某男,因“頭部外傷后意識障礙1小時”入院。
??撇轶w:神志處于昏睡狀態(tài),GCS評分:12分,煩躁,自動體位,急性痛苦病容,平車推入病房,呼吸平穩(wěn),查體不合作,回答遲鈍,思維力、理解力、判斷力、定向力、自知力、記憶力、計算力不配合查。顱神經(jīng)檢查不配合,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直接對光反射靈敏、間接對光反射靈敏。角膜反射正常存在,下頜反射未引出。額紋正常對稱、眼裂正常對稱、鼻唇溝正常對稱、口角正常對稱,軀干及四肢肌力不配合查,雙下肢刺痛屈曲,肌張力不高,未見不自主運動,軀干及四肢淺深感覺不配合查,雙側肱二頭肌反射(++)、雙側肱三頭肌反射(++)、雙側橈骨膜反射(++)、雙側膝腱反射(+),雙側跟腱反射(+),無髕陣攣,無踝陣攣,Hoffmann征(-)、腹壁反射正常。雙側Babinski征(-)、雙側Chaddkck征(-)、雙側Oppenheinm征(-)、雙側Gordon征(-)。
診療經(jīng)過: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意識變化,并給予抗感染、神經(jīng)營養(yǎng)等對癥支持治療,并復查顱腦MRI及頸椎MRI,并請骨科及口腔科會診協(xié)助診治。
出院診斷:1.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彌漫性軸索損傷,頭皮挫裂傷;2.左側上頜骨骨折;3.左側顴弓骨折;4.左側上頜竇壁多發(fā)性骨折;5.左眼眶外側壁骨折;6.左眼鈍挫傷;7.頸3、4椎體右側椎間孔骨折;8.閉合性胸部損傷:雙側創(chuàng)傷性濕肺;9.雙側多發(fā)腎囊腫;10.頸椎間盤突出癥并椎管狹窄;11.頸脊髓神經(jīng)損傷。
某男因“頭部外傷后肢體乏力15天”再次入院。
??魄闆r:神志清楚,兩側瞳孔正常大小,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脊柱及四肢無畸形,四肢感覺異常,四肢肌力4級,肌張力正常,巴彬斯基征、腦膜刺激征陰性(-)。
診療經(jīng)過: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頸椎CT平掃二維三維重建:C3、4右側橫突骨折,頸椎退行性變。頸椎正側位片:提示頸椎病。行頸前路頸4/5、5/6、6/7椎間盤摘除、椎管擴大減壓術+頸5椎體次全切除術+頸4、頸6椎體間鈦網(wǎng)植入術,頸6/7椎間融合器植入術+頸椎前路骨折切復內固定術,術中見頸4/5椎間隙狹窄,將頸4/5及頸5/6椎間盤刮除干凈,至后縱韌帶,兩側近鉤椎關節(jié),將頸5兩側頸長肌之間的椎體咬除至后方皮質,予以磨鉆磨去皮質,顯露后縱韌帶,將頸4下方后緣骨贅及頸6上方后緣骨贅咬除,并將后縱韌帶切除,暴露硬脊膜,徹底減壓,沖洗,放置S100止血,取合適鈦網(wǎng)融合器,置入剛才咬下的骨質,壓緊,并在減壓處放置融合器,敲平。再次頸4處定位針取下置于頸7椎體上,撐開,可見頸6/7椎間盤破裂,將頸6/7椎間盤刮除干凈,至后縱韌帶,兩側近鉤椎關節(jié),咬除后方骨贅,暴露后縱韌帶,予以切開減壓,生理鹽水沖洗,放置S100止血,取合適的椎間融合器置入之前咬下的碎骨,植于頸6/7椎間隙處,再在頸4和頸7椎體前放置合適的鋼板,螺釘固定。術后予抗感染、消腫、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補液、營養(yǎng)骨質等對癥支持治療,術后復查X線及CT提示內固定位置可。09-26頸椎CT平掃二維三維重建:頸4-7椎體內固定術后改變,頸3、4右側橫突骨折后改變,頸椎退行性變。轉入后繼續(xù)營養(yǎng)神經(jīng)健骨等對癥支持治療,康復訓練: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等。
住院77天后出院,出院診斷:1.彌漫性軸索損傷;2.左上頜骨骨折,左側顴弓骨折,左眼眶外側壁骨折;3.頸3、4右側椎間孔骨折,頸椎間盤突出并椎管狹窄,頸脊髓損傷;4.頸椎退行性變;5.低蛋白血癥;7.感冒;8.雙腎囊腫;9.三尖瓣輕度返流;10.兩側胸腔少量積液。
8月余后,某男因“頭部外傷術后肢體麻木8月余,加重4月余” 再次入院。
??茩z查:神志清楚,頸軟,左側肢體麻木,左側肢肌力3+級,肌張力可,雙側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特殊檢查:頸椎CT三維:頸椎術后改變,C3-7內固定中,頸椎退行性變,C2/3、C3/4椎間盤輕度突出。頸椎MRI平掃:頸椎術后,C4-7椎體內固定中,頸椎退行性變,C3/4、C4/5椎間盤突出。頸椎CT三維:頸椎術后,C4-7椎體內固定中,頸椎退行性變。診療經(jīng)過:入院后行頸椎后路椎板切除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中見頸3-6椎板疊瓦狀,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顯著。
住院18天后出院,出院診斷:頭部外傷,頸椎外傷。出院情況:頸軟,左側肢體麻木,左側肢肌力4級,肌張力可,雙側生理反射對稱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二、法醫(yī)學鑒定
(一)法醫(yī)臨床檢查
某男輪椅入室,神志清,對答切題,查體合作。左眼外眥見一5.0cm長的弧形線條狀瘢痕,兩側瞳孔同圓等大,直徑0.25cm,對光反射靈敏,左側顴部輕壓痛,張口度及張口型可,伸舌居中。右頸前見一7.0cm長的縱斜行手術瘢痕,后頸部見一11.0cm的縱行手術疤痕,頸部活動受限。左側肢體上抬活動受限,不能持續(xù)維持上抬狀態(tài),左側肢體肌力4級,肌張力尚可,右側肢體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獨立站立可,平地行走緩慢欠穩(wěn),大小便自主意識可。
(二)閱片
2017.7.6 CT片:左側上頜骨骨折,左側顴弓骨折,斷端稍移位,左側上頜竇前、后、內、外側及上下壁骨折,左眼眶外側壁骨折,眶內見散在積氣,雙側篩竇、蝶竇及左側上頜竇積血,左側眶面部軟組織腫脹;腦實質未見明顯異常,中線結構居中。
2017.7.6 CT片:頸3、4椎體右側椎間孔骨折,對位尚可,余椎體及附件未見明顯骨折征象。
2017.7.10 MRI片:頸椎序列齊,曲度略直,椎體邊緣見骨質增生,椎體信號欠均勻,頸3椎體見直徑約0.5cm的長T1長T2信號影,STIR高信號影;頸4、5椎體見長T1長T2信號,STIR高信號;頸4-5椎間隙狹窄,部分椎間盤T2信號減低,頸4-5、頸5-6、頸6-7椎間盤向后膨出,硬膜囊受壓,雙側椎間孔狹窄,椎管繼發(fā)狹窄,矢徑為7mm,相應脊髓受壓,頸5椎體水平脊髓見長T2信號。提示:頸3椎體囊性病變,頸4、5椎體骨挫傷,骨髓水腫;頸4-5、頸5-6、頸6-7椎間盤膨出,椎管繼發(fā)狹窄;頸5椎體水平脊髓損傷。
2017.7.27 X片:頸椎生理曲度存在,序列不穩(wěn),頸椎4-7椎體前后邊緣可見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變尖,部分椎間隙及椎間孔窄,周圍軟組織未見鈣化。提示:頸椎病。
2017.7.27 CT片:頸3、4右側橫突骨質斷裂,斷端位置可,頸4/5椎間隙變窄,且椎體邊緣呈唇狀骨質增生,余掃描區(qū)內所見頸椎體骨質結構完整,附件骨質未見異常,椎小關節(jié)對應關系良好,所示各橫突孔及椎管未見狹窄征象。提示:頸3、4右側橫突骨折,頸椎退行性變。
2017.7.31 X片 :頸4-7椎體內固定術后,頸椎生理曲度及序列尚可,內固定釘未見斷裂。
2018.5.2 CT片:頸椎術后改變,C3-7椎體內固定中,頸椎退行性變,C2/3、C3/4椎間盤輕度突出。
三、討論
根據(jù)委托方提供的鑒定材料,包括其受傷史、病歷資料、影像學資料,結合本所臨床檢驗所見,綜合分析如下:
傷病關系鑒定:
(一)頭部損傷及后遺癥
被鑒定人李某遭受高墜傷及重物砸傷,主訴意識障礙1小時,臨床查體發(fā)現(xiàn):神志處于昏睡狀態(tài),GCS評分:12分,煩躁,自動體位,急性痛苦病容,查體不合作,回答遲鈍,思維力、理解力、判斷力、定向力、自知力、記憶力、計算力不配合查,軀干及四肢肌力不配合查,雙下肢刺痛屈曲,肌張力不高,未見不自主運動,軀干及四肢淺深感覺不配合查等。損傷當日CT片檢驗提示:左側上頜骨骨折,左側顴弓骨折,斷端稍移位,左側上頜竇前、后、內、外側及上下壁骨折,左眼眶外側壁骨折,眶內見散在積氣,雙側篩竇、蝶竇及左側上頜竇積血。上述損傷臨床診斷明確,予以認定,與本次外傷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傷后予抗感染、神經(jīng)營養(yǎng)等對癥支持治療,目前恢復尚可。
(二)頸部損傷及后遺癥
被鑒定人李某遭受高墜傷及重物砸傷,昏迷轉醒后訴肢體乏力,臨床查體發(fā)現(xiàn):神志清楚,頸無頸強直,頸托外固定,四肢感覺異常,四肢肌力4級,肌張力正常,巴彬斯基征、腦膜刺激征陰性(-)。損傷當日CT片檢驗提示:頸3、4椎體右側椎間孔骨折。MRI片:頸3椎體囊性病變,頸4、5椎體骨挫傷,骨髓水腫,頸4-5、頸5-6、頸6-7椎間盤膨出,椎管繼發(fā)狹窄,頸5椎體水平脊髓損傷。X片:頸椎生理曲度存在,序列不穩(wěn),頸椎4-7椎體前后邊緣可見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變尖,部分椎間隙及椎間孔窄。傷后行頸前路頸4/5、5/6、6/7椎間盤摘除、椎管擴大減壓術+頸5椎體次全切除術+頸4、頸6椎體間鈦網(wǎng)植入術,頸6/7椎間融合器植入術+頸椎前路骨折切復內固定術,術中見頸4/5椎間隙狹窄、頸6/7椎間盤破裂,8個月后行頸椎后路椎板切除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結合抗感染、消腫、改善微循環(huán)等對癥治療。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jīng)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jīng)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xiàn)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外力下易引起的脊髓損傷,多數(shù)不會出現(xiàn)頸椎骨折脫位,專業(yè)人員稱之為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少數(shù)作用力大會出現(xiàn)頸椎骨折伴脊髓損傷。
根據(jù)影像學檢查所見,被鑒定人某男,年紀較大,傷前存在頸椎病明確,系原發(fā)性疾病,與本次外傷無直接因果關系。由于該疾病存在,相比常人,遭受事故后,更易致頸椎脊髓損傷,或損傷更重。故考慮本次頸椎骨折及脊髓損傷,上述原發(fā)性頸椎疾病是基礎,為次要因素,外傷為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