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偉
引航對保證船舶安全、提高船舶周轉速度和港口作業(yè)效率、維護港口航行秩序、保護港口水域環(huán)境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引航員是引航服務的主體,是港口的核心競爭力,引航服務的好壞不僅關系到港口形象和國家的聲譽,還影響到港口的核心競爭力和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近年來,部分引航員存在引航技術不扎實、應急能力不足、安全責任意識淡薄、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這造成引航安全隱患多,險情、事故時有發(fā)生,引航服務質量不高,引航聲譽和港口形象受損。因此,提升引航服務質量意義重大。
雙因素理論全稱為“激勵因素-保健因素理論”,是美國學者赫茨伯格在1959年提出的。該理論源自赫茨伯格和同事于20世紀50年代末對美國匹茲堡市203名工程師和會計師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使員工不滿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環(huán)境導致的,如公司政策、工資福利、上下級關系等。這些因素即使改善,也不能使員工感到非常滿意,不能充分激發(fā)其積極性。這類因素被稱為“保健因素”。使員工感到非常滿意的因素是與工作內容相關的,主要是工作成績能得到社會認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戰(zhàn)性,工作有發(fā)展前途等。這類因素的改善,往往更能激發(fā)員工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這類因素被稱為“激勵因素”。赫茨伯格還提出,“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
雙因素理論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普遍性,因此同樣適用于引航服務質量分析。在引航員提供引航服務的過程中,對于船方而言,一些因素是“保健因素”,另一些則是“激勵因素”。船舶進出港口需要的是安全的引航服務,因此凡是能保證引航安全的都是“保健因素”,例如引航員的引航技術、應急能力、責任心等。當船舶來到港口時,如果引航員不能提供安全的引航服務,船方一定會覺得不滿意;如果引航員能夠提供安全的引航服務,船方會覺得是應該的,也不會覺得很滿意。而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則相當于“激勵因素”,例如引航員的禮儀形象、服務態(tài)度、與船方的合作關系、敬業(yè)精神等。在引航安全的前提下這些方面又得到滿足,船方就會感到滿意,就算得不到滿足,只要船舶是安全的,船方也不會產(chǎn)生強烈不滿(如表1所示)。因此,引航員要立足保健因素,注重激勵因素,全面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保障船舶引航安全,提升引航服務質量,提供讓船方滿意的引航 服務。
表1 雙因素理論在提升引航服務質量中的運用
港口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問題有:(1)港口范圍越來越大,引航員需要熟悉眾多港區(qū)的航路航法,清楚各個港區(qū)的潮流潮汐、淺灘暗礁、礙航物,知曉各個碼頭的概況和操縱注意事項等;(2)港口優(yōu)質岸線資源越來越少,碼頭建造位置越來越偏遠,碼頭周邊水域受限因素越來越多,如碼頭附近潮流極其復雜,接近淺灘暗礁,受風浪影響較大等;(3)港口對安全和效益的要求越來越高。另外,隨著港口的不斷擴張,錨地和航道不斷向外延伸,引航員工作時間和強度越來越大,這會加劇引航員的生理、心理疲勞。因此,為了滿足港口的快速發(fā)展,引航員必須提高引航技術,提升服務能力,以提供高質量的引航服務。
船舶大型化是出于大船的規(guī)模經(jīng)濟效應的考慮,大船的單位運輸成本比小船要低很多。三星重工將一艘16 000 TEU集裝箱船與兩艘8 000 TEU集裝箱船作過比較,結果表明,16 000 TEU集裝箱船具備明顯的規(guī)模經(jīng)濟,其燃油消耗量比兩艘8 000 TEU集裝箱船少35%~40%。另外使用大船的船公司具有耀眼的明星效應,能吸引更多客戶,從而具有更強的競爭優(yōu)勢。這就是船舶日趨大型化的原因所在。以寧波引航站為例,近十年來300米以上大型集裝箱船引領艘次逐年增長,在集裝箱船總引領艘次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見表2)。大型船舶給航行和靠離泊安全都帶來巨大挑戰(zhàn):大型船舶凈空高、盲區(qū)大,不利于航行瞭望;大型船舶質量大,慣性巨大,反應不靈活,船舶轉向、旋回、減速的反應時間大大延長,不利于航行避讓;大型船舶受風面積大、操縱難度大,大風天靠離泊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而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大型船舶一般吃水都很大,受風、流影響大,對航行時走準航道的要求更高。船舶的大型化加大了引航工作的難度和強度,需要引航員不斷提高引航技術和心理素質,提升服務意識,發(fā)揚奉獻精神。
表2 寧波引航站近十年來300米以上大型集裝箱船舶引領艘次比重統(tǒng)計
(三)保障船舶通航安全的客觀需求
近年來,中國沿海各港口水域船舶密度普遍較大,船舶種類多種多樣,船舶尺度不一,船速差距懸殊,船員素質參差不齊,船舶通航環(huán)境日趨嚴峻。船舶在航行過程中頻繁交叉,會遇態(tài)勢復雜,給引航員分析局面、判斷碰撞危險、進行風險評估和避碰決策增加了難度,加大了航行風險。另外,內貿(mào)船、小船、漁船船員的規(guī)范意識普遍較差,行為詭異,經(jīng)常聯(lián)系不上,給船舶避讓帶來很大困難。自然環(huán)境方面,大霧影響頻繁,霧航管制解除后船舶通航密度又急劇增大,給船舶通航安全帶來極大挑戰(zhàn)。嚴峻的通航環(huán)境對引航員的技術能力、責任意識、團隊合作能力和服務意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精進引航技術
引航是一門干到老、學到老的職業(yè)。然而部分引航員缺乏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每次引航任務也能安全地完成,沒有必要學習;部分引航員對前途感到迷茫,認為再努力也就是這個樣子,干脆就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混日子;還有部分引航員不重視理論學習,不愿認真思考,遇到問題時不去積極思考,得過且過或只是簡單地咨詢別人,并沒有深入研究,經(jīng)常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引航工作實踐中去,會重復犯一些低級性錯誤,學習效果差,引航技術提高緩慢。實際上每個引航員都可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積極地學習、借鑒可以更好地精進引航技術。引航員要加強自我認知,正視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性地查漏補缺,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主動跟班學習。同時還要重視理論學習,只有把理論知識和引航實踐結合起來,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提高學習效率。
2.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船舶在海上航行和靠離碼頭時都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船舶可能會出現(xiàn)主機、輔機或舵機故障;其他船舶會出現(xiàn)一些危險行為;遭遇惡劣天氣如大風、大霧、強對流;拖輪纜繩斷裂;引航指令錯誤或者指令被錯誤執(zhí)行。一旦出現(xiàn)緊迫情況,船舶安全態(tài)勢將瞬息萬變,如果處置得當,可以化險為夷;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發(fā)生碰撞、擱淺、觸碰碼頭等事故,會造成巨大的財產(chǎn)損失甚至海洋污染和人員傷亡。因此,面對緊迫情況,引航員能否在第一時間采取正確有效的應對措施,控制危險局面,對于保障船舶、碼頭和通航水域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引航機構和引航員都須重視起來,采取措施,提升引航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引航機構應該積極收集整理歷年應急處置成功的案例,對一些常見的突發(fā)情況,制成應急處置規(guī)范,讓全體引航員熟練掌握,牢記在心;對于一些處置不當?shù)陌咐?,也要深入剖析,查找不足,避免再次發(fā)生。引航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風險意識,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留足安全余量,就算發(fā)生緊迫情況也可從容應對。關鍵是引航員還須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以技術為支撐,這樣在發(fā)生突發(fā)情況時才能應變自如,保證船舶安全。
3.強化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責任,并自覺、認真地履行職責,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意識。有責任意識,再危險的工作也能減少風險;沒有責任意識,再安全的崗位也會出現(xiàn)險情。引航工作的重要性和風險性要求引航員必須強化責任意識。要強化責任意識,引航員就要做“三心”引航員,在恰當?shù)臅r間做恰當?shù)氖??!叭摹笔侵敢絾T“工作時要有信心,做事要細心,遇到問題要有耐心”。引航員的信心源自精湛的引航技術,源自對港口水文氣象環(huán)境的熟悉,源自良好的習慣,源自經(jīng)驗的積累,信心會讓引航員更出色地完成各種引航任務。做事要細心,就是引航員在工作中要敏銳觀察,善于捕捉有可能對引航安全造成影響的威脅或隱患,及早應對。引航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問題有計劃可能推遲或取消,船舶可能出現(xiàn)突發(fā)故障,交會船舶可能出現(xiàn)危險動作,船方配合可能不到位等。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引航員要坦然面對,耐心處置,不能急躁、情緒化,不能被情緒所綁架進而危及引航安全。
1.提升禮儀形象
外輪進港遇到的第一個中國人是引航員,當船舶裝卸貨完成后離港,最后送走它的也是引航員,引航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中國人的形象。禮儀是國家的軟實力,是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引航員職業(yè)的涉外性要求其必須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遵守涉外紀律,尊重船上人員的工作、生活習慣等,做到慎獨有修養(yǎng),不斷提升禮儀形象,與我們國家日益增長的國際地位相匹配。
2.樹立服務意識
引航有兩層含義:一是為維護國家主權,保障港口安全;二是為船舶安全提供技術支持。引航歸根結底是一種技術服務,事實上“引航服務”與“維護國家主權和保障港口安全”同等重要。引航員在工作時應該做到積極、主動、禮貌、熱情、周到,急船方之所急,想船方之所想,在規(guī)定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船方的需求,提供優(yōu)質的引航服務。比如:引航員在得到引航計劃之后應及時通知船方,登輪前對所引航船舶保持持續(xù)關注,做到準時登輪;登輪后盡快就船舶有關操縱信息與船長進行交流,同時告知船長所關切的諸如靠泊時間、引航計劃;在引航過程中,對船方善意的提醒做到積極回應,并耐心回答船方的有關疑問,不要表現(xiàn)出不耐煩、不滿意甚至很生氣。引航站要重視引航員職業(yè)服務禮儀方面的培訓,貫徹服務理念,促使引航員端正心態(tài),放低姿態(tài),擺正位置,提升引航員的職業(yè)修養(yǎng),督促引航員把引航工作“做細”“做活”,做到船方的心坎里。引航員要切實意識到優(yōu)質的服務是引航工作的“激勵因素”,是提高引航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
3.培育團隊協(xié)作能力
引航員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工作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難免百密一疏。引航不是引航員一個人大包大攬,而是在所引船舶的船員尤其是船長的協(xié)助下開展的,引航員必須時刻清醒認識到這一點。根據(jù)上海港近十年來船舶引航事故的調查、統(tǒng)計和分析,92.23%以上的引航事故涉及引航員或船員人為失誤的原因。對海上工作來說有三條真理:大海是危險的;你改變不了自然規(guī)律;我們都會犯錯誤。對于第一、二條人們無能為力,只能掌握順應規(guī)律,而對于第三條人們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可以通過團隊協(xié)作減少犯錯或及早發(fā)現(xiàn)錯誤,斬斷失誤鏈,防止事故的發(fā)生。因此,引航員要和駕駛團隊同心協(xié)力、精誠合作,這對引航安全至關重要。引航員要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充分利用駕駛臺資源。在遇到有困難的引航作業(yè)時,提前和船長做好溝通,告知其引航操作存在的困難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如出現(xiàn)操作不順利的地方,也能獲得船長理解。
4.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苯刂?016年底,在全國引航員隊伍中,共涌現(xiàn)出了6名全國勞動模范,4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5名省部級勞動模范。這些勞模是時代的楷模,是全體引航員的驕傲,更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和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學習老一輩引航員忠于崗位、忠于職業(yè)的操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怕吃苦、甘于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shù)木?,將引航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yè),把工匠的匠心融入到引航工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干一行,精一行,一輩子做好引航一件事。
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jīng)濟帶”“海洋強國”等一批國家戰(zhàn)略的持續(xù)推進,中國的港口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作為港口發(fā)展的先行者和主力軍的引航員,其作用將更加凸顯。引航員在執(zhí)行引航任務時務必要嚴把安全、服務兩條線,不斷提升引航服務質量。這是時代賦予引航員的光榮使命,也是引航員真正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