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強
摘 要:在以往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準確掌握閱讀的教學方式,導致出現了學生朗讀時間少和朗讀學習方式單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自身的教學方式,要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找出正確引導學生朗讀的策略,要結合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巧妙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朗讀情境,從而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運用策略
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聲情并茂的朗讀方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配圖精美的文章,學生通過這種朗讀方式可以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同時深刻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合理運用朗讀的教學方式,正確指導學生看書讀書,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表演性朗讀的基本內涵和產生原因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理念下,對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紛紛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保證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質量,在這種社會教育大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就產生了表演性朗讀的新型教學方式。所謂的表演性朗讀就是指語文教師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上,運用趣味性的表演方式,帶感情進行朗讀,這是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會靈活運用自身的肢體動作和語調等相互配合來進行朗讀的方式。這種飽含感情的朗讀過程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
1.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方式來展開朗讀教學活動,讓學生愛上朗讀并有能力朗讀。語文教學中應該以讀書為主,教師可以運用讀書來代替講解,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復雜瑣碎的教學分析。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知識,不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和趣味性,那么低年級的學生就很難真正明白文章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讀和講的意義,要在課堂中多留給學生自主朗讀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分小組一起朗讀或者是分角色朗讀,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開朗讀,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趣味性的游戲或者表演進行朗讀。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為了朗讀而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時體現出層次感。
2.重視平時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就要在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重視他們平時的語言積累。大部分學生都會面臨詞匯匱乏的問題,并且他們掌握的語法、語式也非常有限,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并不能單純靠理性的分析和學習,而要讓學生多感受和體會。而學生的領悟程度遠不如他們在自己反復朗讀文章和從語言中直接感受來得強烈。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文章,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深層含義。文章中出現的一些好詞佳句,只有通過學生親身朗讀才能深刻體會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
3.合理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朗讀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宣泄是他們領悟文章內涵的重要部分。如果在課堂上不借助外界的力量,只是讓學生單純朗讀,這明顯激發(fā)不了學生內心的情感,這個時候多媒體就顯得至關重要。例如在教學《哪吒鬧?!窌r,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音頻,讓學生聽著音頻進行朗讀,讓他們感受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聲音的高低、快慢呈現,會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畫面。長此以往受這種表演性朗讀的熏陶,可以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得到充分釋放。同樣學生也可以根據情感的起伏來進行模仿,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
4.制定一定強度的表演性朗讀訓練計劃
語文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制定表演性朗讀訓練計劃。教師在班級中開展表演性朗讀教學活動時,可以依據班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劃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朗讀。在小學語文表演性朗讀教學中,最主要的兩種閱讀模式是單人朗讀和多人朗讀。當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單一和人物數量較少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單人朗讀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而多人朗讀教學模式對學生之間的交流配合和學生對文章中故事人物的語氣特點都有更高要求,這對學生來說會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師只有加強學生表演性朗讀方面的訓練,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表演性朗讀技巧。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活動之一,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精心設計語文課堂的朗讀教學方式,要科學合理的展開朗讀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朗讀訓練,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祖琴.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7(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