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慧
摘 要 微格教研用錄像的方法記錄教師在教室里與學生教學活動的過程;用還原的方法分解問題,多層次解釋、歸類和整合。教師借助這種先進手段觀察他人和自己的課堂,同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的肢體語言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而微格教研在當中起到了非常微妙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 微格教研 課堂教學 肢體語言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35
Abstract Microteach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record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lassroom. It decomposes one big problem into small problems by the means of restoring. And in this way, we can get multiple levels of interpret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Micro teaching and research urge teachers to observe others and their own classroom with advanced means, and then rethink their educational ideas and teaching behaviors. So, they can improve thei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bilities by self-enlightenment.The teacher's bod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Body language is very important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icroteaching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t.
Keywords Microteaching and research; classroom teaching; body language
1 微格教研和肢體語言
微格教研是微格教學的變通模式和拓展?!拔ⅰ敝妇植浚案瘛敝镐浵穸ǜ?。通過錄像的形式記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教師和教研組在觀看過程中對教師行為進行及時分析和評價反饋,能夠更大程度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課堂主要構(gòu)成要素是:教師、學生、課堂及課程文化。而微格教研主要是對教師“教”的肢體語言進行細化、分析和研究。
目前,筆者所任職的學校已建成一個100平方米的微格課室,信息化技術(shù)的硬件配備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為各個科組課堂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筆者所在課題組成員也在近兩年開展了“微格教研”課題的專題觀察研究,致力于關(guān)注教師,引領(lǐng)成長、提高效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指出:人們獲得信息總量分配=文字7%+聲音38%+姿勢55%。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與他人進行溝通時,肢體語言在溝通中卻起到了55%的影響??梢?,肢體語言在教學中更加凸顯其重要性。它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教師往往是“局內(nèi)人”,對自己的語速快慢,發(fā)音是否清晰,有無口頭禪,舉止是否大方得體等細節(jié)難以察覺。那么微格教研就是觀察和自我觀察,反思和自我反思課堂教學的最好劇本。
2 反饋及時,再現(xiàn)分析,優(yōu)化教學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觸及情緒和意志領(lǐng)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微格教研利用現(xiàn)場攝像等方法,記錄教師教學與學生活動全過程;同時又用還原的方法,分解問題,進行多層次解釋、歸類和整合。通過回放,能再現(xiàn)教師的教學過程,課題組成員能對研究問題轉(zhuǎn)化為一個個觀察點,進行更細微的觀察、記錄、反思、分析。反復觀看教學錄像,能有效降低評價者的主觀因素,提高反饋意見的可信度,和授課老師對反饋意見的認可度,降低評價的隨意性。
微格教研再現(xiàn)課堂時間和空間內(nèi)的教學實情,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改進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層面上,教師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通過朗讀時的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地分析問題,教師的心態(tài)自然,音容表情,肢體語言,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課堂氛圍和學生學習的心情。在教育層面上說,老師用懇切的語言、微笑的表情、豐富的情感以及為人表率的人格魅力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受到良好的人文性教育,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良習性和性格的轉(zhuǎn)化、情感體驗的獲得,都能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 多向互動,團隊合作,共同提高
“微格教研”的每一個階段都是教師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團隊在實踐中通過具體的協(xié)作研討活動,借助研究任課教師,對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進行探究研討,自我反思和專業(yè)研討,在改進某一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同時,也促使了課題組每位成員的發(fā)展,進而提升教師集體的教學專業(yè)水平,為促進教師專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
通過使用微格教研進行觀察、研究,筆者教研組把教師的肢體語言劃分為著裝、眼神、面部、頭部、手勢等部分。這些部分能和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卻相互聯(lián)系和協(xié)作,在教師肢體語言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筆者歸納出以下幾點:
(1)教師著裝符合人民教師特定的身份:漂亮但不奇異,明快卻不妖艷,典雅而不華貴,樸素卻不寒酸。
(2)善于借助眼神,打開溝通、延續(xù)溝通或終止溝通。眼神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微妙渠道,也是組織教學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教師的眼神領(lǐng)悟教師情感和意圖;教師透過學生的眼神判斷出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種雙向的互動得到及時反饋,可以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教師的面部是學生視線的焦點,是控制課堂“局勢”的樞紐。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應該通過面部表情適度地表現(xiàn)出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guān)鍵;思想感情上,教師更應該露出與授課內(nèi)容相匹配的面部表情,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老師創(chuàng)造的意境,理解掌握知識要點,并巧妙運用。
4 換位觀察,認清自我,優(yōu)化自我
美國教育社會心理學家班尼和約翰遜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動作和姿勢是替代詞語表達的一種有效而經(jīng)濟的輔助手段?!?教師的動作姿勢與所教授的內(nèi)容及自身的教學風格相匹配。一個姿勢是否成功而具有魅力,不在于動作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自然和諧、準確適度。
微格教研使執(zhí)教者從“當局者”的位置,轉(zhuǎn)移到“旁觀者”位置。執(zhí)教者不僅是被觀察人,同時也是被反思人,更是觀察自己教學過程的主要人。錄像再現(xiàn),執(zhí)教者將自己的期望目標和實際教學效果進行對比,觀察自己的教學,能夠更好地反省自我,提高自我,優(yōu)化自我。
5 結(jié)論
教師的肢體語言吸收了各種富有價值體態(tài)語言的精華,是有聲語言的潤滑劑和調(diào)味品,是一種教具、一種媒介,一種無聲的形象語言。優(yōu)秀教師的肢體語言內(nèi)涵豐富,表現(xiàn)力強,具有誘人魅力,顯示出其良好的課堂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功能。其特有的美感熏陶著感染著學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依從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
歷時三年的觀察研究,筆者通過對自己的課和同事的課進行“微格教研”,與課題組成員們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自我,教學理念也有了新的飛躍。但有些問題仍需要加強:
(1)加強眼光和笑容之使用。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減少背對學生板書或看書本的時間,保持經(jīng)常而且均勻地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這樣既能鼓勵學生,也較易增進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融洽。
(2)適度的身體移動及變換位置。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在適當?shù)臅r候,適度地在教室走動,同時也要注意經(jīng)常變換所站位置,以便和每位學生都有較平均的肢體接近機會,盡量做到平等的雙向溝通。
(3)改進教師的手勢與姿勢。手勢要保持自然、適度,達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動作,不要太夸張、太過火,不要過多地重復,不要叉腰或筆直地扶在教臺上裝作老成。手勢使用得當,才能增強語言力度,強化要傳授的知識,給課堂增添亮點和活力。站姿和走姿要自信優(yōu)美,舉手投足不能給人隨便的感覺。與學生交流,身體可以稍微前傾,以表尊重和接納,有效縮短和拉近師生間距離。
微格教研不是面向過去,也不是為了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而是為了教師參與研究,促使自己借助先進手段,觀察他人和自己的課堂,反思自我教學行為,改進課堂教學,追求自我價值,提升自我教育教學能力。微格教研有利于教師形成個人的教學特色,有利于教師專業(yè)豐富自我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群體教師整體教學能力的提高。微格教研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連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魯獻蓉,潘國權(quán)等.微格教研:提高教師教學素質(zhì)的新途徑——在職教師微格教研實驗研究報告.浙江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
[3] 榮靜嫻.微格教學與微格教研.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王邈.行為心理學:肢體語言解讀與心理分析,2015.
[5] 李振村.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6] (美)托尼亞·瑞曼.21天教你練就完美溝通能力:運用肢體語言和微妙暗示贏得每一次溝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