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教學也在向信息化的方面靠近。如今,混合式教學已經成為了教學領域中的一個研究熱點。對于高校來說,這也是教學改革探索的新教學模式。在時代的發(fā)展下,很多高校都已經開始了在線課程的信息化教學實踐。在本文中,就針對于這種混合式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yè)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中運用在線課程混合式教學時的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情況。
【關鍵詞】在線課程 混合式教學 評價體系
【基金項目】2017年江蘇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立項課題“基于在線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實踐研究——以省在線開放課程《計算機應用》為例”(編號:20172001)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35-02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在眾多高校中都有這種教學模式出現。近幾年來,很多高校都開展了“慕課”“微課”等各種在線課程平臺支持的信息化教學實踐。在這種背景下,也開展了新形式的教學應用探索。但是,隨著這種實踐的不斷深入,人們也逐漸認識到,混合式教學才是在線教育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如何才能夠對學生開展正確的教學評價,提升評價質量,則是很多老師都在關注的問題。
一、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的評價原則
(一)做好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
教學活動包含著教與學,是一種雙邊性的活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管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態(tài)度,還是教學方式等等方面,都會對教學的實際質量產生影響。對于高職軟件技術專業(yè)計算機應用教學來說,若是采用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那么教師不僅應該具備傳統(tǒng)教學中的各種能力,也應該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學活動的質量情況,是在學生的身上得以體現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評價不僅需要評價學生,也需要評價教師。
(二)控制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
對于教學活動來說,教學質量的最終體現方式就是教學結果。也正因為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或者是評價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以最終成績判斷教學質量的片面觀點。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是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存在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尤其是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中,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因此,若是想要準確地評價混合式教學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對于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對于高職軟件技術專業(yè)計算機應用來說,就應該關注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計算機操作技能等等,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做出合理的評判、總結經驗,找出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教學的最終效果影響也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在教學評價中,不僅要有結果評價,還應該加強過程評價。
二、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在高職院校中,軟件技術專業(yè)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yè),軟件技術專業(yè)中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程,幾乎都跟實踐操作、編程有關。在本文中,就針對高職軟件技術專業(yè)中的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來舉例,探討一下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確定教學質量的評價目標
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yè)中,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加強學生計算機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能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簡單的文字錄入、文檔排版、數據處理、幻燈片制作等任務;能利用網絡進行文件傳送、信息檢索、郵件收發(fā)、聊天聯(lián)絡等。根據課程目標,結合混合式學習方式,需要對教師和學生都進行評價,包括效果、能力以及態(tài)度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關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二)確定量規(guī)與權重
量規(guī),就是一種評價內容和標準,一般是由教師來制定的。當然,學生也可以提出一些參考性的意見。在評價體系中應用量規(guī),可以使得教學評價更有一致性和目的性。比方說,對于學生的評價量規(guī),為客觀評價學生在學完本門課程后知識的掌握情況、專項技能的訓練水平、職業(yè)核心能力的進步幅度,就可以包括態(tài)度性評價、知識性評價、技能性評價三個部分,而對教師的評價量規(guī)就可以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課堂氣氛,以及職業(yè)精神等等。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這些項目的所占分值比重。
(三)確定評價方法
在實際情況中,評價方法應該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比方說,在評價過程中,對于某些理論知識或者是某些必備能力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來進行評價,而對于某些創(chuàng)新方面的能力發(fā)展就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來評價。另外,還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結合。一般來說,學習效果就是結果性評價,而對學生的表現能力、上課態(tài)度就是過程性評價,確保評級的客觀性和公平性。教師的評價由學生進行,學生的評價則可以包括教師評價、同學互評等。
(四)評價結果的反饋
通過評價結果,教師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學生眼中的看法,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學生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潛力,明確之后的努力方向。
總而言之,不管是在傳統(tǒng)教學評價中,還是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評價中,評價的作用都是積極的,對于被評價者之后的發(fā)展方向有一個引導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情況中,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教學評價,并且合理地開展。在教學評價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也需要對過程進行評價,甚至,還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劉紫玉,王賽楠.混合式教學學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19):150-151.
[2]李逢慶,韓曉玲.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108-113.
[3]王靜.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創(chuàng)新的若干思考[J].科技資訊,2017(02):169-170.
作者簡介:
張靜(1978-),女,安徽宣城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軟件技術;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