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珠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蹦敲?,怎樣才能真正落實《課程標準》的精神,進行閱讀教學呢?那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自主選擇閱讀方法,自主選擇學習伙伴,自主交流閱讀感受,使閱讀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張揚個性的過程。
一、鼓勵學生展示不同的閱讀收獲
比如,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火燒云》一課時:首先,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美麗的火燒云景色,提起學生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自己試讀課文,看看喜歡哪一部分,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哪一部分內容。于是,學生由于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有的說自己喜歡文中描寫“馬”的那一段,有的說自己喜歡文中描寫“獅子”的那一段,有的則說自己喜歡“狗”的那一段……并且都說出了自己喜歡的原因,似乎都那么合情合理。有的說,自己喜歡“馬”,是因為自己從小就喜歡“馬”,并想親自像電影中的軍人那樣,騎著馬兒奔馳,體驗一下威武神氣的感覺;有的說喜歡“獅子”,是因為文中描寫的“獅子”跟自己見到的動物園的真獅子一模一樣;還有的說,自己喜歡“狗”,是因為文中描述的那條“狗”跟自己家中的那條看門狗一個樣……學生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堂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獲得了成功。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提早體驗生活
閱讀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時時注意閱讀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閱讀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比如,在教學《走向生活》一課時,注意讓學生從閱讀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在采訪中得到啟示: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生活其實也不是那么陌生。然后,抓住這一教學契機,問學生:“你們是否愿意當一次小記者,體驗一下生活?”學生興趣盎然地齊聲答應:“愿意。”“好,老師就來作一次你們的采訪對象吧!”于是,小記者們你一言我一語,開始采訪教師:“老師,請問:你剛接管我們班時,第一印象怎么樣?”“老師,你最崇拜什么?”“老師,你怎么看待學困生?”一連串的發(fā)問,讓教師驚奇,讓教師欣慰,更讓教師感動。從學生神采飛揚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學生讀懂了《走向生活》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引導學生掌握課內閱讀的方法,舉一反三
學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對象和主體,他們不僅是受教育者,更應該是參與者。教師要經常對學生講:課本中的文章只是個例子,猶如數(shù)學課中的例題一樣。每學習一篇文章:首先要充分地讀,用心地讀,帶著感情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次,要領會作者布局謀篇的方法,并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因為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應用;最后,要提醒學生注重積累一些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或章節(jié),讓學生把它們記下來,通過多讀多記,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和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自己的語言儲存庫。同時,還要讓學生領悟作者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絕妙之處和恰如其分的表達方法,這些都將會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學生終身受益。
四、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如果說,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教學,學生已悟出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的話,那么,課外閱讀就是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有選擇性地看一些課外書。新課標特別提出: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的橋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始終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這樣,就會在日積月累中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組織一些課外興趣小組,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使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語文就在生活中,生活處處有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