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文勇
摘要:我們知道“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基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良好的身心素質,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倍槍τ谛W數學總復習面廣量大,內容較多,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又極易引起兩極分化的特點,“步步反饋,逐層提高”復習法是一種有的放矢的針對性復習教學,使復習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可以用較少的時間達到較好的復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0-0140-01
復習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復習,鞏固、加深原本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占據重要地位,是除了新授課之外的非常重要的課型之一。通過復習,我們能和學生一起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整合,梳理成新的知識網絡,并設置相應的練習,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讓學生“溫故而知新”,開展數學思考,領悟思想方法,提升數學素養(yǎng)。那么,我們該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的復習課呢?
1.制定明確的復習目標
復習目標好比是打靶時的靶子,我們不先豎好靶子,那么子彈就會沒有目的,胡亂發(fā)射,造成浪費。要想制定明確的復習目標,先要吃透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大綱是明確的方向,而教材是復習的基礎。只有吃透了大綱,才能明白考點要求,才能更好地把握考查的方向,指導學生復習。而教材是知識的來源,復習時只有吃透了教材,按知識體系或按章節(jié)單元,抓住重點、難點、易錯點,才有針對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定明確的復習目標還要全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心理特點要有足夠細致的了解,既要關注整體,也要兼顧個體差異。對于學習能力、學習基礎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進行復習目標的設定時都要充分考慮,分層設計不同的復習目標,讓學生都能在復習中有所提高、有所收獲、有所進步。不能讓復習課變成優(yōu)生的展示課,也不能讓復習課變成基礎薄弱學生的補習課。
2.對基礎知識進行歸納整理
對概念、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達到深化、鞏固的目的,是復習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通常會利用填空、填表、框圖、知識樹等形式引導學生整理復習內容。但如果教師不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的內在聯系,只是單純地講述,那學生的認知就錯過了最佳的時機。我們都知道數學復習課上概念知識的簡單重復是枯燥而低效的,而“以題代綱”要好得多,就是不經過列知識框圖,直接將復習的有關定義、定理、公式等編成練習題,讓學生看到題目就能想到所要用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時題目要簡單一些,但要求覆蓋面廣,把一些基礎知識組合起來,重點要突出,條理性強。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回顧、整理學過的基礎知識,完成練習,效果比教師單純地講述好得多。
3.提高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過程中,雖然多數教師認識到自主合作學習對數學復習課的重要性,然而該類教學模式一般僅停留在表面,致使自主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無法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出現該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學數學教師一直沒有對自主合作學習擁有足夠的認識,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小學生少量時間供其分組討論,之后將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闡述。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形式的分組討論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學習。同時,并非所有的小學生都利用討論的時間對所學知識和問題各抒己見,這也將會影響自主學習模式的整體質量。因此,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老師應首先對自主合作學習的模式有著清楚的了解,從而能夠將該類模式真正的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在教學期間,教師應在對小學生分組的過程中,對每個成員的實際情況應有著清楚的認識,使得學習程度、學習能力等不盡相同的小學生能夠分到一組,使其相互影響,做到優(yōu)勢互補,實現共同進步。
4.歸納總結,形成認知結構
復習課的主要任務不僅要回顧、鞏固已學知識,還要對相關知識進行聯系、溝通,把平時學的知識點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逐漸形成認知結構。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將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以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訓練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要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意見,在學生間引起辯論、評價,達到能靈活運用知識的程度,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以學生自主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學生的接受能力確有較大差異,因材施教,全盤兼顧,這是我上課,特別是上數學復習課的原則。另外,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與共性,復習課時教師應該盡量留給學生自己支配的空間與時間,這樣更能保證復習課的效率。我們應根據課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并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這有賴于教師在實踐中積累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復習課的教學質量,以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的復習主要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并結合混合式復習,在階段性復習規(guī)劃中掌握主要的知識綱要,讓學生在數學復習課中,不僅具有跟著老師復習的能力,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學會知識之間的交叉學習與復習。同時,引用做游戲或者講故事的形式穿插到課堂的實際復習中去,使學生在感興趣的環(huán)境下學習,從而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喜歡上數學復習課,因此必要的課堂教學實踐也是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沈明暉.淺談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8.
[2] 周小司.論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