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設高中英語選修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有效運用英語和靈活的應變能力。本文探討了 “高中英語戲劇欣賞與表演”選修課籌備及開設過程中的舉措和收獲。
【關鍵詞】高中英語戲劇;選修課;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沈偉,南京航空航天附屬高級中學 。
新課標提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谡n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在接受高中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課程結構應該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為依據,構建多元的英語課程結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相結合。選修課程可以是必修基礎上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課程,供特色學校和英語基礎扎實的學生選用。
我校英語組依托江蘇省英語多模態(tài)課程基地為平臺,從2016年9月起開始了選修課的實踐探索,現(xiàn)已開設“美國文學大師”、“高中英語戲劇欣賞與表演”、“經典英語電影欣賞”、“英語百科”、“英語歌曲欣賞與表演”、“全球美食之旅”等若干選修課程,另有“英語報刊閱讀”、“英國文學大師”、“英語演講技巧”等課程也在籌備當中。本文探討了其中一門“高中英語戲劇欣賞與表演”選修課在籌備與實踐過程中的做法和收獲。
一、籌備
1.開課論證。
(1)理論支持。以戲劇表演的方式促進中小學生學習,在國外已經有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但是將戲劇教學引入我國中小學日常英語課堂教學并不多見。最早被記載將戲劇方法系統(tǒng)地應用于學校課堂的是英國的一位鄉(xiāng)村女教師哈麗特?芬蕾。后來戲劇教學法在英國的教育實踐與理論中的發(fā)展,和英語教學緊密結合的特色,臺灣張曉華稱之為“復科統(tǒng)整的戲劇教學”。
研究表明,英語戲劇課程對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力、文學鑒賞能力、藝術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都很有幫助。牛津高中教材第六模塊提供了兩個喜劇短劇本《看不見的凳子》和《重要的紙》;人教版教材必修三、選修八、選修十模塊中分別開設了《百萬英鎊》、《窈窕淑女》和《李爾王》三個戲劇單元,進一步印證了戲劇這種文學體裁的重要性。閱讀劇本是一種有效的語言輸入,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英美國家文化知識。而表演劇本則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鼓勵學生根據不同文化語境,使用特定的習慣用語和口語進行有效交流。
(2)他山之石。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筆者學習到其他學校相關的選修課及社團活動。如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的選修課,并詳細了解他們的實施方案、教學思路、教學內容,還有老師們如何克服困難的親身體會。其中,騫麗群和李歡兩位老師的文章介紹了他們選修萬圣節(jié)戲劇表演的同學在校級聯(lián)歡會上展示自編自演的英文戲劇,很多具體的措施很有啟發(fā)性。
此外,筆者還學習了2014至2015年上海市六所中小學和兩個戲劇工作室的戲劇教育現(xiàn)狀,包括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上海市實驗學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上海協(xié)和雙語學校、民樂學校、育紅小學,并認真研讀了世外中學戲劇拓展課程大綱。該報告列舉了提升戲劇教育水平的具體舉措、選材來源等,拓展了筆者籌備課程中的思路。
通過便捷的網絡資源,筆者還觀看了上海幾所高中類似的社團活動記錄。如上海吳淞中學的澄空戲劇社,上大附中的音萊特蒙音樂劇社,都有詳實的活動記錄,甚至包括彩排視頻。這些資料為本校選修課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教學大綱。在參考了其他學校選修課程內容后,筆者將“高中英語戲劇欣賞與表演”的選修課程大綱初定如下:
二、實施
雖然經歷了前期的積累和準備等工作,但是真正實施起來,筆者才真正體會到創(chuàng)設一門選修課程,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
前三個單元開展起來難度不大,課堂活動主要有老師進行調控。而第四個單元將學生分組進行創(chuàng)作和表演時,出現(xiàn)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首當其沖的便是劇本的創(chuàng)作。
讓學生來創(chuàng)作劇本,由于語言能力和文學儲備的匱乏,很難做到原創(chuàng)和完善。我校選修課針對高一學生開放,他們的語言駕馭能力實在太有限了。所以我們的做法是從經典重編做起,例如一些經典文學故事,如《李爾王》、《威尼斯商人》和《三顧茅廬》等,將這些故事情節(jié)進行翻譯和加工,可以降低小編劇們的難度,引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
在創(chuàng)作之前,孩子們大量閱讀了中英文學作品,尋找適合改編的故事。比如汪曾祺的《受戒》,平和自然又鮮活生動的語言,把情竇初開的小和尚和農家少女之間的情感故事展現(xiàn)得渾然天成。王實甫的《長亭送別》和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本身就是極佳的劇本。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英語和語文課本、課外讀本,大大拓寬的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思路,他們從中選取難度適中的片段,進行改編和翻譯,促進了閱讀和寫作能力。
例如第一組的編劇們在選材時考慮到男孩子居多,正好語文課學到了《三國演義》,他們第一反應就是從中選取經典片斷表演。組員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三英戰(zhàn)呂布、赤壁之戰(zhàn)、木牛流馬等經典片段,并重新仔細閱讀。重讀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從情節(jié)考慮不能太過繁雜。如赤壁之戰(zhàn)這個故事伏筆很多,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容易截取片段。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提出演三英戰(zhàn)呂布,但討論后決定,我們的戲劇表演是為英語學習服務的,三英戰(zhàn)呂布動作雖多,但對話較少。最后,幾個孩子陷入沉思,忽然想起三顧茅廬這個片段。它的情節(jié)獨立,曲折有趣,語言豐富,人物鮮明。后來表演的成功也證明,劇本內容選擇合適,排演會順利得多。
不可避免,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有一些遺憾。如第三小組劇本雖然精彩,小編劇金同學語言功底相當好,內容改編自電影007,也很有趣。但是每個場景太短,導致演出時演員一直在上臺下臺,場面比較亂。事后大家討論總結,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話劇和電影的不同。電影可以依賴場景和特效,改編成話劇舞臺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由于筆者當時經驗不足,沒有預判到,也成為記憶中深深的遺憾和教訓。
三、收獲
在英語戲劇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很多熱愛戲劇、頗有天賦的學生,也看到了孩子們通過本課程的任務性學習取得的進步。
1.學生層面。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中英文學作品和劇本,創(chuàng)作劇本的過程中,提高了語言意識和語感,特別是體會到了不同文學體裁,不同藝術形式(如電影和話?。┲g的差別,對戲劇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驗,加深了文化意識和理解。
劇本創(chuàng)作和排演,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每組有2名編劇,1名導演,2名攝影和若干演員等不同分工。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強化了團隊合作精神。這也訓練了學生主動調試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率、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合作性、創(chuàng)作性學習方式。
曾有一個特別具有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的小組,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該組同學根據牛津英語模塊五克隆人的內容原創(chuàng)出《克隆寶貝》故事。劇本、排演、錄制的整個過程都井然有序,小編劇、導演和演員們各司其職,團結協(xié)作,演出非常成功。后來,筆者一直關注這群孩子的發(fā)展,他們中很多都成為學業(yè)上的佼佼者?!犊寺氊悺分v述了克隆哥哥為救妹妹,通過心臟移植,從而犧牲自己挽救妹妹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成員在反思中寫道:這部劇讓我體會到了淡淡的憂傷,克隆哥哥存在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用自己生命換取妹妹的生命。他就像劇中描寫的生長在懸崖上的花,只擁有短暫的美好人生。妹妹的余生,也將在思念中度過。這部劇成了他們美好的青春紀念,也成了筆者校本教材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2.教師層面。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壓制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是表現(xiàn)為多方面的關系。“高中英語戲劇欣賞與表演”這門課的準備和實施過程中,筆者面對的是來自各個不同班級的陌生學生,他們的能力和個性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有時難以完全按照固定的課程計劃實施,必須及時調整。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不斷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適合學生欣賞、觀摩、表演的素材。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量,提升文學素養(yǎng),閱讀各類高中戲劇教學方面的資料,甚至為了選擇合適的主題曲,筆者要和學生一起聽不同風格的音樂,收集各種優(yōu)美旋律。教學相長,筆者實在從教學過程和學生身上,受益良多。
四、體會
為了能夠讓這門選修課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開課教師必須開拓眼界,到圖書館閱讀,進劇院觀摩,向語文老師、音樂老師、攝影老師虛心學習。近兩年的教學實踐,讓筆者積累了初步的教學材料,其中最可貴的是十幾部由學生自己改編或原創(chuàng)的劇本。于是我將這些素材編寫成校本教材,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范例。并根據每年學生新的創(chuàng)作,不斷修繕和補充。
校本教材的第一部分為“學生劇本”,中英對照格式;第二部分為“戲劇知識”,包括西方戲劇起源,古希臘悲劇簡介,西方當代話劇,中國當代話劇等文學背景的介紹;第三部分為“教學相長”,上篇為教師篇,文章來自各地不同學校的老師不吝賜稿,包括上海、南京等不同學校具有相關經驗的老師,下篇為學生篇,收錄了學生心得。
對于不甚理想的表演小組,筆者也總結了以下教訓:分組后,教師應監(jiān)督其進展;在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了解組員的能力,必要時對成員的分工進行調整,或適時指導,包括劇本定稿,角色分工,服裝租賃等。
總的來說,憑借學校的發(fā)展平臺,筆者和其他英語教師得以開設選修課程,倍感榮幸和壓力。選修課適應了英語學習方面有更高要求的學生,已初步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和肯定。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補充,難度明顯增加,學習主題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內涵方面均有所提升。這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作性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引入多種學習資源,為學生展現(xiàn)自我、突破自我、相互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為高中生開設英語戲劇選修課,我們的初心是為學生打開一扇寓教于樂、體驗西方文化、促進合作學習的窗口。對于教師本人,也是提高素質的契機。能和孩子們共同進步,是教師莫大的幸福。
參考文獻:
[1]曹玉蘭.開心且明目,積沙乃成塔——簡談《當東方遇到西方》文化選修課的開設[J].英語學習,2015(6):31-3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約翰·馬克·霍斯泰特勒.英語戲劇表演課程[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
[4]王薔.以戲劇教學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的發(fā)展——北京市芳草地國際學校英語戲劇課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2016(2):93-99.
[5]徐俊.教育戲劇——基礎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礎教育,2011(6): 68-74.
[6]趙琳.高中英語戲劇課程的實施與反思[J].基礎教育,2016(11): 104-105.
[7]周勝南.上海市中小學戲劇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J].前沿問題探討, 2017(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