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在新課標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的情況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也發(fā)生一系列的改革創(chuàng)新。而主體性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的提出,不僅改革教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體地位,也促進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網(wǎng)絡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主體性教學模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構建網(wǎng)絡化思想政治教學平臺發(fā)展策略。
關鍵詞:主體性教學模式 高校思政課 網(wǎng)絡教學平臺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234-02
高校思政課程的主體性教學,是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教材進行有效聯(lián)合,來構建具有明確目標的三位一體課程教學。而通過高校思政的網(wǎng)絡平臺,進行教學內容與組織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質量。
1 主體性教學模式對高校思政課網(wǎng)絡教學的影響
1.1 改變以教師為主導思想政治教學模式
傳統(tǒng)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通過“講授式”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大綱與教材內容的傳達。這種“灌輸式”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一味地以“應試教育”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忽視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至于引起學生的抵制與反感。因此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要突出學生課程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構建網(wǎng)絡化思想政治教學平臺,來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首先在網(wǎng)絡化思想政治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其次可以設置階段化的思想政治教學目標,并借助PPT課件與多媒體軟件等教學工具,來完成教學傳達與學習內容的交流,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1.2 更新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當前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方式,主要以課堂講解與板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完成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教育。但這種單一化思想政治教學理論的傳達,使得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交流較少。教師不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與心理特征,也不能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進行多樣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設置。所以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構建,可以運用多種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結合,來構建活躍的課堂教學與學習氣氛,最終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掌握。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開始前,可以運用PPT課件引入教學內容,然后借助于慕課或微課等精短課程視頻,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傳達。最后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在線交流軟件,完成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發(fā)表自身看法。
1.3 建立師生之間和諧的互動交流關系
在主體性教學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擺脫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構建起教師、學生平等交流的溝通平臺。因此在高校思政課程的網(wǎng)絡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學生學習情況的要求,進行思想政治教學課程的設計。學生也可以按照自身的學習進度,選擇性地學習自身需要的思想政治內容,并通過網(wǎng)絡平臺與教師展開互動交流。所以在主體性教學模式下,構建網(wǎng)絡化的思政課程教學平臺,能夠保證師生之間平等的教學交流,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學質量。
2 主體性教學模式下高校思政課網(wǎng)絡教學平臺構建的策略
2.1 高校思政課程網(wǎng)絡教學的內容平臺構建
高校思政課程教學需要借助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來完成教學的組織與開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網(wǎng)站、個人網(wǎng)頁、博客等平臺,進行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發(fā)布。包括教學大綱、教學重難點、教學案例、課件教材及習題等,都可以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進行傳播。首先在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需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情境,并在其中添加有吸引力的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專注于思想政治的構建。然后再根據(jù)自身思想政治的學習情況,有安排、有選擇性地選取相應學習資源,來完成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瀏覽或下載。之后針對某些學生存在的思想政治學習問題,有針對性地與學生展開在線交流,或將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發(fā)布在高校網(wǎng)頁中,以方便學生的瀏覽與下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應以學生為思想政治內容傳授的主體,并通過高校網(wǎng)站、微博、博客和郵箱等網(wǎng)絡教學平臺,帶領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思政課程學習,最終實現(xiàn)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與價值觀念的提升。
2.2 高校思政課程網(wǎng)絡教學理論與實踐平臺構建
在我國高校招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需要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改革,才能完成既定的課程教學目標。因此構建網(wǎng)絡化教學理論與實踐平臺,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論聯(lián)合實際,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例如:教師可以在多種網(wǎng)絡信息技術平臺中,向學生展示思想政治理論的概念與涵義。通過圖片、文字、音頻或視頻等信息傳輸媒體,來營造正確的思想政治表達空間,從而完成一系列社會公益或慈善活動的建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虛擬的烈士紀念館、博物館或其他展覽館,并可以在網(wǎng)絡中發(fā)起愛國主義素材參觀、貧困捐獻等活動。還可以在網(wǎng)絡中設置相應的思想政治辯論賽,然后安排學生扮演其中的某些角色,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與價值理念。
2.3 高校思政課程網(wǎng)絡教學的交互平臺構建
相比于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以網(wǎng)絡為主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更強調教師與學生主體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雙方學習者平等的溝通,才能夠完成教學知識的傳達與理解,才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情境學習,從而完成課程教學內容掌握及教學資料的獲取。因此在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借助于網(wǎng)絡教學交流平臺,進行雙方溝通與思想政治問題的解決。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QQ、微博、微信和電子郵件等網(wǎng)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信息的發(fā)布,或者成立群組展開思想政治觀念的探討,以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而且在雙方的討論與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思想觀念,從而為下一步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提供借鑒。
2.4 高校思政課程網(wǎng)絡教學的評價平臺構建
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對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情況的評價,不能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教師應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構建網(wǎng)絡思想政治評價平臺,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指標,來完成教師與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學中,設置相應的教學交流與測評端口。在學生通過該端口進行在線交流的情況下,或者在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學平臺中進行自主測驗,網(wǎng)絡教學評價平臺就能夠記錄每個學生的操作內容,并通過歷史記錄的形式進行保存。這樣教師只要對學生的網(wǎng)絡學習情況進行查看,就能夠對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做出準確評價。
3 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主要著重于理論知識的傳達。通過在思想政治教學課程中,引入網(wǎng)絡化的課程教學平臺,能夠推動多樣化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并能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學的師生交流與評價。因此對于高校思政的課堂教學,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引入多樣化網(wǎng)絡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娟,孟雪萍,謝露.高校思政課微課設計方法淺探[J].管理觀察,2016(6):112-113,116.
[2] 龔湘.高校思政課引入大學生表達思想觀念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4):119-120,126.
[3] 吳雪豐.高校思政課課堂討論中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6(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