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楊
摘要:文章,常用修飾手法。比如排比、比喻、擬人、擬物、反問等等。為什么呢,沒多大道理,就為寫得好而已。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寫得好,直抒心中所見,所想,所思,所感,引發(fā)讀者共鳴,感同身受。那么我們在作文教學上,往這大方向去引導學生就可以了。
關(guān)鍵詞:寫作? 感悟? 引導
在小學作文課,刻意讓學生多用修飾手法,并花大量的時間,把各種修飾手法的定義講得細之又細,我個人覺得效果并不好。學生容易拋開最真實的感情,鉆入教師設(shè)定的桎梏中,不是因為文字的需要而修飾,而是因為修飾去修飾。文章變得假而空洞,或突兀,或怪異。邏輯不通,徒增笑話。
我們就以常用的排比句為例:
排比句的書面定義是:指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關(guān)或者相近的,結(jié)構(gòu)相同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這個定義,除了專業(y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其實我們都沒必要知道,因為沒什么用。
小學生當然更沒必要知道,估計也沒哪位老師會照本宣科的讀給學生聽。因為結(jié)果就是幾十個學生一臉懵。所以我們??匆娪行├蠋熢诮虒W中換了種折中的方式,“你看這篇文章,這段話用了三個‘有的,像這樣句式相同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組合起來,就是排比句了,你們以后寫文章也要多用,這樣的句子讀起來富有節(jié)奏感,描寫生動具體,作文就容易得分了?!?/p>
先不說這樣的解釋是不是對排比句定義的完整解讀,我們反思一下用了排比句的作文就是出色的作文嗎?看看效果,百分之八十的小學生,都在作文里寫過這樣的句子:
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愉快地玩耍,有的在跳繩,有的在打藍球,有的在跑步。熱鬧極了。
這段話寫的好嗎?我認為不好,不夠真實,更別說有所謂的童趣。拆開看,學生下課后,都在進行健康的體育運動,跳繩,籃球,跑步。跳繩、籃球還可以理解,這跑步我就想象不出了,反正不常見,互相追逐打鬧倒是日常,但絕不能叫跑步。按學生給我的文字所呈現(xiàn)的場景,一個學校上課時所有人都鴉雀無聲,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這也是常出現(xiàn)在小學作文里的套話,用了夸張的修飾手法)沒人說小話,正全神貫注地聽老師上課,下課了,還井然有序地排隊出來進行幾項健康的體育運動,那這是什么樣的學校,細思極恐。
學生為什么會這樣寫,說白了,因為他覺得老師或者家長喜歡這樣。因為老師說了,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排比句,作文就更好了。很多時候,我們刻意的教學影響桎梏了學生,反過來,學生們挖空心思給我們呈現(xiàn)了他以為我們喜歡的東西,“我思即我寫”成了空談。在我們說學生的作文“假、大、空”時,那么這些又是誰教的呢?
排比句的使用,是為了在寫作中渲染或者推高某種情緒,寫到某處時,與物,與事,與景有了共鳴: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觀我應(yīng)如是;不得不說,不吐不快;貫穿上下文,自帶節(jié)奏有韻律之美;自然而然卻刻骨銘心??次覀冊S多學生寫的作文,文章末尾用了無數(shù)重復的詞匯、段落來變成排比,思想那是拔高,拔高,再拔高。可與前面說的是否協(xié)調(diào)呢?
這世上就本無所謂的排比、比喻、夸張等等修辭手法,用的人多了,就有了。我們要做的是攜著孩子的手,一起走一下前人的路,一起看前人所見之風景,一起感受前人領(lǐng)略的浩然氣……而不是告訴他這路有多寬有多長,用的是什么配方,水泥標號是多少,下次你按這樣標準再建一條,這真沒意思。
再舉個例子: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我教學這首詞時,會用邊畫畫,邊講故事的情景法完成我的教學,一般情況下圖畫完,學生就能明白大概的意思。
這里講一下這首詞的下闋: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平鋪直敘地列舉了大兒,中兒和小兒的三種行為,卻讓讀者體會到隱藏的喜悅:老有所依,壯有所為,少有所樂。這幸福和諧的一幕才是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的原因。當他感慨萬分落筆的時候,腦海里可曾浮現(xiàn)什么排比比喻擬人夸張呢?最后我還要問他們,場景里的這些長輩,老人或者作者,其實內(nèi)心最最喜歡的是誰?是在田間除草的大兒?編雞籠的中兒?不是的,他們最喜歡的還是撅著屁股,臥在草從中,剝蓮蓬吃的頑皮小子。所以少年郎們,你們天真爛漫,所思無邪。這樣的你們才是老師和父母最最喜歡的。
在這樣的教學下,寫出來的課間應(yīng)該是這樣的:王明舉著球盯住籃筐,一躍而起;跳繩的同桌女生裙子也隨風舞動;隔壁班的胖子拿了瓶飲料蹲在墻角,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他該減肥了。
沒有“有的……有的……有的……”,但夠真實。
最后以一篇文章來結(jié)尾:
《媽媽回來了》
媽媽到杭州出差就要回來了,我非常高興。
媽媽回來了,能給我做很多好吃的飯菜,還輔導我做家庭作業(yè)。媽媽的懷抱很溫暖,我還能躺在媽媽的懷里聽她講故事。媽媽回來了,爸爸的生活會更豐富。
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非常想念。想媽媽的感覺就是一種想哭的感覺。
不加標點的話,全文一百零七字。
這篇作文獲“冰心文學大獎”,沒有修辭手法,但打動了人心,這就夠了。
參考文獻:
[1]劉雪娟. 怎樣引導學生邁出寫作文的第一步[J]. 2013(4):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