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摘要:加強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反饋,可提高教學指導的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及時糾錯、吸收和鞏固。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反饋,多途徑獲取反饋信息,更要精心設計回授,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反饋;回授
教學反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意在根據(jù)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外在表現(xiàn)回饋教與學的信息,為教學行為的矯正和達標訓練的預設措施提供針對性依據(jù)。中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具有不確定性,有的學生看似掌握了,但真正做起題目來,下筆就錯。如何使他們理解得透,使他們知道做錯的原因及其糾錯的方法,必須切實抓好信息反饋這個環(huán)節(jié)。
一、重視反饋,多途徑獲取反饋信息
從“教”的層面來說,數(shù)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出示目標——達標導學——練習反饋——補標鞏固”等幾個步驟,不難看出反饋是教師在“補標”前獲取“學”的信息的關鍵一步。之所以在這里反復強調重視信息反饋,主要原因不是老師“做不到”,而是常?!白霾缓谩?。如有的數(shù)學老師在學生做完練習后,會數(shù)一數(shù)做對的人數(shù),以便了解學生答題情況,但這是否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有的學生未做完,但不是不會;有的學生做完了,是用公示“套”出來的,條件和題型一變化,就一籌莫展了,這就容易造成“課堂練習準確率很高”的假象。課堂問答時,“齊問”和“齊答”,貌似活躍,但在“是”與“不是”之中往往掩蓋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重視反饋,既要在思想上重視反饋的結果的使用,更要在方法上重視反饋途徑的探究。
1.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數(shù)學知識點的過程中,講完一個內容要給學生思考及發(fā)問的時間,講課和學生發(fā)問時我們要善于“察言觀色”,主動詢問有疑惑表情和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課堂問答中注意關注特殊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殊現(xiàn)象”。
2.學生口頭回答如有錯誤,一定要讓他再想想錯在何處,為什么會錯,當其“想而無果”時,可叫其他學生說一說,順便了解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反饋的信息更全面。這時,如果老師直接指出錯誤原因和正確答案,那就把“信息源”掐斷了。
3.板演、問答不宜全叫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要給錯誤的暴露“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教師在學生做練習時,要有針對性地查看中等生和后進生的練習情況,有意識地收集各類學生的各種信息,包括不同的解法、書寫格式、計算、概念等方面的錯誤。
4.提問要有深有淺,難易得當,有鮮明的導向性。問題過于淺顯,學生不經思索,答案即能脫口而出,既不能開啟思維,也揭示不了問題;問題提得過于深奧,或者外延過大,學生難以思考,不知從何說起,既達不到以問引思的目的,還會導致“離題萬里”,干擾教學,浪費時間。例如:講分式方程的解法時,如果問分式方程怎樣解?則顯得過大、過于籠統(tǒng),不如改問:(1)這類方程和整式方程有什么不同?(2)解題過程中能把它轉化為整式方程嗎?(3)如果能轉化,該怎樣轉化呢?你能說出你的理由和根據(jù)嗎?
二、精心設計回授
反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回授”,反饋信息不能停留在下“對”或“錯”的結論,或者就題論題地講評錯誤原因,應該使新知識在認知沖突解決過程中得到鞏固深化。
1.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練習,巧妙地安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講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后,可利用文本中的幾個練習題先實現(xiàn)信息的初步反饋,即在做完一至兩道練習后,就分析概括學生初學法則可能出現(xiàn)的常見錯誤類型,再讓學生接著練習,再思考判斷,實現(xiàn)信息的再次反饋,進一步歸因糾錯,以免防止學生發(fā)生類似錯誤。最好不要把所有練習題都做完再去了解學情,應實行分步反饋,分步矯正,最后總結。
2.針對當節(jié)課的難點重點,講完新知識或做完絲習,再“殺回馬槍”。
例如,在指導學習“分組后能直接運用公式”這一節(jié)因式分解時,可出示兩個例題,多頂式“x2- y2+ax+ay”和“a2- 2ab+b2 - c2代表分組方法不同的兩種類型:一類是分兩組,每組二項;另一類是分兩組,一組三項,一組一項,而之前已學過的“分組后能直接提公因式”的分組方法也是兩項一組,每組兩項,一共三種類型。為加強“如何分組”的判斷,可設計練習:下列多項式應如何分組?有幾種分組方法?
(1)x2y2-4+xy2-2y; (2)x2-3x2y+3xy2+y3
3.預先估計學生可能產生的問題,在從正面講解清楚以后,設置少量“陷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找出錯誤,從反面現(xiàn)固概念和法則。
例如,學生學習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常發(fā)生與公式(a土b)2相混淆和弄錯因式(a2+ab+b2)系數(shù)之類的錯誤,可設計如下練習:仔細分析下面兩個等式,看看對不對,并說出原因。
4.加強能力訓練和思想方法的點拔指導,使“回授”達到升華的作用。
例如,教師先給出兩個圖形,要求根據(jù)圖形證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在學生證完后,為了實現(xiàn)拓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解題能力,教師還可啟發(fā)學生設法作其它輔助線證明。如下面三個圖形,通過一個題添加不同輔助線的方法,多途徑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數(shù)學解題中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反饋回授一般是在一節(jié)課的尾聲,處于學生注意力最易分散、精力最差的時候,只有形式、語言、內容都有吸引力,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翠琴.淺議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感悟[J].好家長(文教天地),2017,12(07).250.
[2]房廣云. 論“以學定教”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促進性[J].數(shù)學大世界,2017,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