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嬌
摘要:材料作文易于下手,學生普遍感覺到有東西可寫。但寫什么,怎么寫都和材料有關,在作文指導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分析供給的材料,選準角度,準確立意,在此基礎上根據寫作文體謀劃篇章結構。
關鍵詞:材料作文;立意;布局謀篇
指導學生寫好“材料作文”,首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寫作的前提是對材料的閱讀,離開了“材料”,寫出的文章就成了“無本之木”。其次,指導學生多寫材料作文,能培養(yǎng)學生立意及謀篇布局的技能技巧。作文的立意首先涉及到的是如何認識材料的問題,“意”從何來?無非是從材料中提取而來。
就一般情況而言,教師所給的“文字材料”,如:寓言、典故、故事、生活現象、成語等;所給的“圖畫、漫畫”,甚至“標題作文”(把標題轉化成一種現象,或標題隱含的材料,比如《這讓我難以拒絕》這個標題就隱含著可拒絕、按常理該拒絕、結果沒拒絕等內容),都可視為“材料”。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常常是多角度的,即具有多維性。這些角度是立意的依據,它為立意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寫作時,怎樣從“材料”的諸多角度提煉、選擇最切合材料的立意呢?這是我們首先應當慎重考慮的問題。
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反復研讀材料,深刻理解材料的重心所在,從諸多角度辨析特殊點。這些特殊點就是最切合材料內蘊的本質方面的東西。找到了這一特殊的角度,也就是認準了材料的客觀性所要表達的準確意思,它將成為立意的依據。如這樣一則“材料”: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多次參加科舉應試但都未能高中,在仕途無望的情況下,他在自家庭院前擺上桌椅板凳,備上茶水,供過路行人落座飲用,借此機會請“茶客”講述流傳于民間的各類故事或傳說,經年累月,一往如初,長達二十余載。由于堅持不輟,他搜集并記錄了大量資料,在此基礎上,提煉加工寫就了名揚中外的小說巨著《聊齋志異》。對于這樣一則“材料”該如何認識?如果抓住“蒲松齡落第不落志”這一點,那立意就“太實”(就事論事)了:如果以“蒲松齡虛心請教”為出發(fā)點,那立意就太窄,不能擴展開去作提煉論點的思維準備,況且也不能覆蓋原材料的內涵:如果從“蒲松齡二十年堅持不輟”的角度來立意,那也不能涵蓋材料的全貌,它只談了一個表面現象。只有抓住蒲松齡如何成了著名的文言小說家這個角度,才算真正認清了這一材料的特殊性。選準了角度,也就找準了立意的內容,從而就能提煉出具有廣泛價值的論點。
角度選準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寫作立意方面進行第二步考慮了,那就是提煉論點的過程。根據選取的角度,運用聯想的思維方式,得出一個十分切題的立意,提出一個鮮明的觀點,應從以下思維過程入手:我們把所給材料稱之為“原材料”,聯想古今中外、自然、社會、身邊事、社會現象,用與“原材料”含義相同的聯想而來的材料進行銜接、融合,找到一個共同的含義——共同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就共同說明的這個問題捋出一個清晰的主題,將其整理成一句話,那么材料作文的論點就自然而然得出了。下列程序簡圖即可說明這一構思的過程:A(原材料)閱讀 ; “……”提煉的論點;聯想的材料B、C、D……。
根據這一思維過程,我們再來闡釋一下上面提到的“薄松齡屢試不第”的材料:這則材料的最佳的角度應是薄松齡期望考中但沒有成功,后來終于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寫就了家喻戶曉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從成材的角度他達到了目的。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古今中外的科學家、文學家以及身邊的同學、朋友,他們事業(yè)的成功,無不與蒲松齡的成功具有相同或相似性,這一相同或相似性,就是“成才”,那么該材料的立意就應從“成才”的角度考慮才是最佳切題點,順著這一思維剖析、歸納,進而就可得出“條條道路可成才”的論點。
當然,角度不同,觀點也就不同,學生在確定角度的時候不能“一刀切”,應允許學生大膽想象,獨辟蹊徑,使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管怎樣都不能偏離材料。這一思維的過程特別應注意立意的準確性(也就是角度必須選準),不能太泛(外延太寬)、太窄(外延太?。⑻珜崳ň褪抡撌拢?、太偏(有悖于材料),所有的立意應是提供材料所表達的主旨所在。就涵蓋材料來說,不能取其一點不及整體,不然就成了“瞎子摸象”。
立意確定之后,就應材料作文的布局謀篇對學生進行指導。筆者在作文指導過程中,就材料作文布局謀篇的“四步十二層”模式進行了探究與嘗試,現簡介如下:
第一步:①概述原材料(是從立意的角度概括,不能籠統(tǒng)也不主張照搬);②初步梳理原材料(抓住關鍵內容和關鍵點);(3)逼出中心論點。
第二步:④分析討論原材料,為下文本論作過渡準備;⑤引導學生引用名人警句等作理論引申;⑥搜集典型例證作拓展;⑦扣住中心論點小結。
第三步:⑧提出本論范圍及角度;⑨誘發(fā)聯想,列舉材料證明論點(上文立意中提到的“B、C、D……”,每一論據的使用要有恰當的過渡語);⑩回應中心論點。
第四步:總結上文;回扣原材料,深化中心論點。如果按議論文的引論、本論、結論應表現為:轉述原材料——A——;引論——分析材料;得出論點——運用聯想到的B、 C、D材料等,并對這些材料剖析;結論——小結全文,深化論點。
材料作文的種類很多,除了本文所論及的文體外,還有敘事類一些文體,如根據材料續(xù)寫、擴寫等。但不論哪種類型到都要根據材料確立中心,謀劃篇章結構,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地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時清.淺談初中作文寫作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7,36(27).68.
[2]皮慶勇. 談談材料作文的習作指導[J].閱讀與鑒賞,2015,12(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