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進
摘要:由于我國地區(qū)經濟實力的差距,在農村和城市中的小學教育力量同樣存在著差距。從小學語文教學來看,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育往往只注重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實踐練習和知識的拓展能力,像課外讀物之類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在新課標下,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將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和教學方法完善起來,在教學方面要注重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所以,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一、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是整個農村教育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同時教學質量的高低也直接的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況,但是在當前形式下我國農村的小學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單調陳舊
如果從農村小學的教學方法來說,目前的農村地區(qū)很多都是一種填鴨形式的教學,特別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方面,這些方法往往都是比較單調的,形式沒有太多的變化,教材的參考等方面也是比較陳舊的,這些都是和新課標的規(guī)定相違背的。但是如果這樣長期的教育下去可能會帶來很多的不良影響,學生們會習慣性的去學習,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會嚴重的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不利于農村學生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內容相對枯燥
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為在內容方面相對比較枯燥,相比之下教學的內容主要就是將課本上面的知識簡單的復制化,學生們在學習中缺乏一些豐富的課外鍛煉,這樣的教學內容很多的時候農村的學生可能不容易接受,學習和生活的聯(lián)系也不會很大。
(三)缺乏對學生個體的重視
因為各種原因的趨勢,在農村小學的教育中師資力量也是參差不齊,所以有的教師在教學學生或者上課的時候,有時候就會忽略學生們的這個個體的差異情況,在教育教學中往往都用一種方式或者方法對待每個學生,這樣學生們很難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們個體之間的差異對學生們進行不同程度的督導和培養(yǎng),這樣會讓每一個同學都獲得良好的教育。
(四)教學中對于誦讀的引導不夠
小學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誦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加強對于詩詞的理解。但是,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沒有認識到誦讀的重要性,在準備教案時忽略了這一點。例如,我聽了小學五年級的《望洞庭》這節(jié)古詩詞教學,教師按照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對詩中出現(xiàn)的情形進行想象,并循循善誘讓學生進入詩境,是一個比較標準的正常化課堂教學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對這首詩進行誦讀的時間只花了三分鐘,誦讀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這是由于古詩詞與白話文不同,尤其是小學生,其領悟能力有限,只有不斷的反復誦讀,才可以體會到古詩詞中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五)重視學習知識,忽視了詩詞的美感
在走訪時發(fā)現(xiàn),一部分教師認為,古詩詞的學習同白話文相同,首先闡述作者的經歷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再介紹詩詞里使用到的表達手法,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學方法上也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古詩詞的教學,往往一堂古詩詞課,教師會花去絕大多數時間講授字詞意思的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體會不到一點詩中的意境,這就是俗稱“填鴨式地教學”。這一方面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沒有對于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沒有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全面性的學習,使古詩詞教學變的沒有美感。
(六)寫作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在小學中走訪與部分教師訪談得知,小學里的語文教研組都非常重視中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教學,老師們也都認識到通過有效的寫作教學能將學生引導好,去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繼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水平,以達到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最終目的。調查得知,三四年級學生每一個學期參與寫作都在8次以上。與此同時,每一回寫作,語文教研組的所有教師都會進行指導再批改再講評的方法,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審指導。在學生的課外讀物方面,受訪學生均表示,有課外讀物,但是集中在故事書、漫畫書、童話等類型的刊物,大多是這一典型的快餐書籍,而對于小說或作文選等比較有助于語言積累的書籍相對閱讀比較少。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索
(一)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
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一般都比較的緩慢,但是學生們對于科技信息的興趣是十分濃厚的,然而在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多媒體技術了,如果積極的引進農村學生們的課堂,一定可以吸引學生們濃厚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情景教學的應用
情景教學簡單的將就是在語文課堂上面進行設定和展開一些特定的情景,并且有效的將學生們代入這個情景之中,這樣的話,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將自身的情感投入到語文課文的情景之中,學生們面對長時間枯燥的文章也會變得有興趣了,學生們可以在感受這種情景的同時,加強對于知識和文章的理解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思維。所以說,情景教學是農村小學語文中十分實用的教學方法,而且在農村中還有一些天然的自然風景也可以加入到這些情景中去,這樣更加有助于學生們的理解和學習。
(三)利用鄉(xiāng)土文化資源
說到農村的鄉(xiāng)土資源和城市中的學校相比有很大的優(yōu)勢。教師們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點優(yōu)勢資源,展開和利用教學和鄉(xiāng)土資源的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好的幫助。因為農村的鄉(xiāng)土資源是很有當地的文化底蘊的,在農村中有很多的風俗和節(jié)日都可以融合到教學的資源中去。在這種貼近生活的教育之下,學生們可與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到農村的孩子的生活,學生們學習起來也不會太過于枯燥,這樣的話教學的整個過程也會變得輕松愉悅起來,更加有助于孩子們的學習。
小結
在整個的農村小學的語文教育過程中,這個時期是對學生們啟蒙教育非常關鍵的階段。同時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有義務去幫助和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豐富學生們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農村地區(qū)薄弱的教育資源和基礎就會逐漸地改善。同時,教師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劣勢,逐漸地改善農村區(qū)域教學的劣勢條件,做到合理地揚長避短。這樣,教師的力量才可以最大化地發(fā)揮出來,農村的孩子才也可以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趙行慶.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初探[J].中華少年,2015,(17)
[2]路嬋.淺析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J].小學生,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