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松富
摘 要:心理學在當今社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心理學在學校教育中也很成功。中國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地位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在信息時代,一些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溝通方式與學生交流,這自然會被學生拒絕。今天,一些學生受到了錯誤的教育。他們的思維質量、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我們的教師仍然使用舊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學生,并以家長式的方式對待他們。學生的心理和壓力迫使學生去學習和制造師生之間的矛盾。因此,學習心理學和理解學生的心理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心理效應;小學;學校;教育;作用
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常常被強調要了解學生,但卻很少被要求了解自己。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了解學生固然重要,了解自己也同樣重要,因為只有既了解學生也了解自己,才能有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才能找到更適宜的教育教學方法。那么,教師要如何了解自己呢?
一、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心理教育
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強調理解學生,但很少要求他們理解自己。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理解學生和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因為只有了解學生和了解自己,才能促進師生關系的發(fā)展,找到更合適的教育教學方法。那么教師如何理解自己呢?首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心理教育?首先,我們必須跳出“自我”的圈子,突破“自我”和“人的鏡子”的局限。通過對比他人的行為和優(yōu)缺點,我們可以理解“自我”。其次,利用他人的評價,消除“自我”的盲點。一般來說,了解一個人比了解自己容易。這就是所謂的權威,觀眾是清楚的。這需要一個人從頂部、底部、左邊和右邊收集廣泛的評估,并通過仔細的分析和判斷來識別“自我”。第三,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分析和判斷的方法。因為這與正確理解“自我”密切相關。這些分析和判斷方法主要包括:能在兩個地方看到問題;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不被別人左右;不冷靜,理性,不情緒化。第四,參加各種有用的活動,展示才華和能力。通過各種展示才華和能力的有用活動,我們可以測試他們的能力和能力,從而理解“自我”的目的。
二、各種心理理論的應用
1、霍布森選擇效應
在1631年,英國劍橋商人約翰·福林森賣掉馬匹來選擇顧客,但是增加了一個條件:只有靠近門的馬才能被選擇。顯然,添加此條件實際上不允許客戶進行選擇。這種所謂的“選擇”是沒有選擇余地的。后人被嘲笑為“霍布森的選擇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如果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就無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原因很簡單:什么是好的和壞的是在選擇和判斷的比較中產生的。只有制定一定的數量和質量計劃,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和判斷。如果一個選擇和判斷只需要說“是”或“否”,那么它是否可以被視為選擇和判斷呢?只有當研究可以在很多項目中進行比較,并且可以根據他們的理解進行選擇和判斷時,才能被認為是真正的選擇和判斷。因此,沒有“選擇”和“判斷”的空間,這就意味著不可能做出選擇和判斷,這就扼殺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過去,當我們的老師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家庭作業(yè)或問題時,他們的回答往往是獨一無二的。這一次,既不實用也不利于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一些專家認為,家庭作業(yè)或問題的答案允許一定程度的模糊,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去想象,更大的選擇和判斷空間,并激發(fā)新的興趣。毫無疑問,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允許學生擁有比霍布森更多的選擇和判斷,那么未來的學生們會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嗎?
2、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做了一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智力測試。然后,一份學生名單被通知了那些被認為是“新開的花”的老師。他們有潛力“在不久的將來學習和沖刺,并要求老師一遍又一遍地保守這個秘密?!睂W生名單是隨機抽取的,不依賴于智力測試的結果,但8個月后,當智力測試再次進行時,名單上的學生不僅得分快,而且非常高興。對知識的渴望是強烈的,教師的感情是深刻的。羅曼特和雅各布森借用了希臘神話王子的名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驗。傳說皮格·馬利愛上了一個女孩。在他真誠的期待下,雕像變得生動起來,成為一對夫妻。為什么在Rosenthal和Jacobsen的實驗中有如此的奇跡?因為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學家,老師們相信他們提供的清單,所以他們在教育和教學的過程中有一種積極的感覺。雖然學生名單是保密的,但教師不能通過語言、微笑和眼神來隱藏內心的感情。在這樣深厚的感情和愛的熏陶下,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尊、自愛、自信和自我完善。在這種心態(tài)的影響下,他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一旦教師對學生的意圖有了很好的認識,并且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或有意識地傳達他們的期望,學生就會具有與這種期望相對應的特征。難怪人們說教育的秘訣是“愛!”在人際關系中,我們總是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而不總是喜歡那些不喜歡或不喜歡我們的人。
三、結束語
在評估學生時,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談到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增減效應”來提高評價的有效性:當你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你可以說學生有一些輕微的缺點,沒有什么危害,然后適當的表揚他們。因此,學生可以接受和改變,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參考文獻:
[1]韓永昌.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劉俊園.教育中的心理效應.[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68-69
[3]吳金月.恰當運用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轉化學困生.[J].文教資料,2017(3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