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成為當前一個熱門話題,每個學科都倡導對本學科的教學改革。而研究性學習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本質,是弘揚創(chuàng)新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一個新理念。新興的改革與教育理念的出現,是體育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十九大以后,我國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其中教育事業(yè)的改革直接關系著下一代的成長,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就體育教學而言,“健康第一”這一原則符合我國目前的國情,也能夠為體育學科的改革做好鋪墊,加速體育學科改革的步伐。
關鍵詞:普通高校 體育教學 教學改革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3-0176-02
體育教學改革是建立在認知主義基礎之上的一種學習理論,人們通過不斷研究學習修正自己的認識,從而使理解更深刻和全面。研究性學習的理論運用于體育教學改革,受到很多大學的重視,紛紛在課程改革中設置了“研究(探究)”型課程。并且在大學生當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這樣一種基本形式和手段,使大學生有機會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進行學習運用,大大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提前了解社會,了解中國社會實際,適應未來的工作,實現了理論和實際的接軌。
一、目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相對滯后。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以及教學觀點這幾個方面可以直接反映出目前我國普類高校的教學指導思想。目前而言,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由于老教師年齡大、新進教師能力有限、中年教師忙職稱忙兼職等原因,教學方法與觀念的相對滯后是目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再比如,目前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都是以“體育運動技術”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中心進行教學,忽視了體育教學中其他應有的一些教育。而在理論上則相對放松大多用“灌輸式”或者“經驗式”等陳舊的教學手段進行,這些滯后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手段制約了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
(2)體育教學形式和教學評價實用性欠佳。在目前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中大多教學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為學生規(guī)定了太多的必修課程。例如,體育學院的學生要求學習大學語文、大學英語也都好理解,還有個別院校設置了微積分課程,實在令人費解。學習理論課之余,還有的學校體育學院的學生一年要學四五個體育類運動技能,難度極大,也沒有與畢業(yè)后所用相結合。體育學院教學課程的繁瑣、不精隨之出現,主要是指在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中較為多、雜,而且沒有針對性的精細化課程的設置。
就體育教學評價而言,每學年的學習以及期末的考試分數進行評價,又過于陳舊、形式化,很容易過關。而學生所學的知識又無法與社會接軌,這不符合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例如:在有些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甚至不會學習運動會秩序冊的編寫,不學習哨子的使用方法,不學習秒表的使用方法,而這些都是在畢業(yè)工作以后經常使用的技能,最終造成許多學生學了四年的體育必修課,畢業(yè)后卻不能真正掌握一門“吃飯”的技能。
(3)體育教學的旨趣不明。教學旨趣的概念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的、教學宗旨以及教學意義等。高校體育教學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教學活動的安排,突出體育教學過程中育人的教學目標。在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中,應該遵循和體現大學生學習技能的規(guī)律和特點進行教學活動。但目前而言,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活動的目的不明確,重點、難點無法明確。例如:在進行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體操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多地教學生如何教(因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多和教學相關),而不是教學生一定通過刻苦的努力完成一個橫叉或者單杠騎撐前回環(huán)的動作。類似這些現象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脫離了實際規(guī)律,比如忽略基本功專業(yè)技能的應用,忽視健身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都是不可取的,這種改革迫在眉睫。
(4)體育教學改革方向有待矯正。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經歷過多年的發(fā)展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在沿海發(fā)達城市更為明顯。但是這種改革和各種制度,與所有的制度一樣,到基層以后,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普通類高校,教學改革往往就推行不下去。或者是,在改革過程中力度以及深度不夠,導致了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性無法穩(wěn)定掌握。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的改革必須在力度上深度上下大工夫,掌握好正確的方向,并且要推行下去,做到一推到底,改革徹底。
二、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策
(1)確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新理念。首先要遵循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根據改革的方向確定相應的教育改革理念。目前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中還是以老一套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是忽視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信息時代帶來的學生優(yōu)勢和新時代特點等,忽視了學習的全面性和應用性。應在保證學生“健康第一”的前提下,開展多種類教學,將體育作為一種科學,而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其次,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合理地開展教育,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原則,使得體育學科健康快速地發(fā)展。
(2)強調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的關系。目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大多數僅僅是以“成績”“學分”為主要的考核目標。在大學期間,學會相對應的運動項目,掌握一定的技術,學完規(guī)定理論課并考試及格,就完成了大學生教育的目標,這是不可行的。要將高校體育教育的影響發(fā)揮到最大,使其與未來工作相聯系,與終身體育相聯系。通過高校體育教學的努力使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不僅僅在社會中最大化應用,同時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自覺地進行鍛煉,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
(3)體現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綜合性。在體育學科領域里面,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屬性,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最大化地展現“健康第一”為主的學習方式。在體育學科教育中不僅僅要完成學科內的教學任務,也要跟其他比如醫(yī)學、數學等學科進行交叉學習。比如:運動生理、運動人體科學、體育統(tǒng)計學、體育科研方法、教育學等,將體育教學發(fā)展成為一門綜合類的學科。再比如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生畢業(yè)后,進行教師招聘考試的時候,就不會一臉茫然,不會比起運動訓練、社會體育專業(yè)沒有任何優(yōu)勢了。
(4)引導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普通高校教育教學中,尤其是體育學科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以“灌輸式”的方式進行,而改革后的體育教學應該以研究性的學習方式為主。研究性的學習方式主要是以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學習,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新的精神等。而真正要進行體育教學的改革需要的是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法的改變。傳統(tǒng)式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接受能力大打折扣,新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得到最大化的沉淀,也有利于教學改革的開展。
三、結語
目前我國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相對滯后,使得大多數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無法得到很好的效果。而體育教學繁瑣、不精細化的進行,導致了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體育教學的旨趣不明,使得學習四年后,在社會上無法更好地生存下去。體育教學改革方向的掌握在普通類高校體育教學中,應遵循大學生學習技能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活動。在體育學科領域,多考慮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最大化地展現“健康第一”為主的學習方式。在體育學科教育中不僅僅要完成學科內的教學任務,也要跟其他比如醫(yī)學、數學、體育統(tǒng)計學、體育科研方法、教育學等學科進行交叉學習。體育教學改革應遵循正確的方向,堅定地執(zhí)行下去,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畢業(yè)就能就業(yè),真正達到服務社會的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習茵.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誤區(qū)與修正[J].好家長,2015(42).
[2]邢鑫隆.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田徑,2018(3).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