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男
摘要:自古百善孝為先,孝道也成為人立身之根本,心中有“孝”之人,必定感恩父母,善待他人,《孝經(jīng)》和《二十四孝》更是作為傳統(tǒng)孝文化的經(jīng)典流傳千古,引領華夏子民走向美好未來。本文以山西省晉城市崔河村為對象,敘述“孝”文化對其的作用。
關鍵詞:孝文化 崔河村 社會作用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3-0077-02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農業(yè)國,農村是反映中國千年文化的一個縮影。孝文化一直都是中華文化的主流,它融入中國人的血液,成就中國的今天,它給崔河村同樣帶來了不小的變化。崔河村是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的一個普通的農業(yè)村,它有著和中國大多數(shù)農村一樣的現(xiàn)實條件,十幾年前的崔河村貧窮散亂,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縣示范村,山鄉(xiāng)巨變的原因之一正是有“孝”文化從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孝文化對崔河村的作用
第一,完善基層組織建設。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一直有“皇權不下縣”之說,農村行政級別最低,管理難度較高,在有些時候道德的約束力會大于法律,宗族在基層治理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而維系宗族倫理關系最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孝道,因此,“孝”作為道德之本就在鄉(xiāng)村治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弊鳛橹卫碇黧w的村干部來說,他們的品行左右著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和成績,更影響整個村落的發(fā)展,因此在選拔村委會成員時尤其要注重他們道德品質的甄選。
2002年,崔曉滿書記退休返鄉(xiāng),準備接年邁的母親回吉林盡孝,可是看到貧窮散亂的崔河村,他決定留下來,為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奉獻自己的余生,他首先做的就是凝聚人心,改建村委。崔書記認為,在培養(yǎng)黨員提拔干部時,必須把孝順作為考核的第一標準,沒有孝心的人就擔不起帶領村民致富的重任?!叭绻B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順,怎么能替老百姓辦事,不知道團結群眾,站在那里只懂發(fā)號施令的人就辦不成事?!薄靶⒌乐L”滲透到崔河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各項工作中,子曰:“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崔河村村干部在“孝”的道德風氣引導下帶領崔河村民走向小康,曾子也曾說:“孝子善事君?!睂Ω改感㈨樀娜艘矔⑵渲倚霓D移到報效國家上,自古忠臣良將皆孝子,心懷天下者也必心系“小家”。古有仁孝治天下,今有孝義建崔河,一個心中有“孝”的人其行為也會被鄉(xiāng)親們看在眼里,道德品質高的干部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如今崔河村基層組織干部素質提高,村莊建設也日漸成效,驅車入村的路是水泥路,道路兩旁是挺拔的柳樹和楊樹,這些都是“文化治村”的真實展現(xiàn)。
第二,形成和諧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包括基本的家庭關系和與周圍人的關系,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本要素之一,而要想有和諧的家庭氛圍首先家庭成員要有愛敬之心,是發(fā)自內心地善待他人,小輩要孝順長輩,長輩要愛護小輩。孟子曰:“愛而不敬,禽獸也?!弊优畬Ω改傅男㈨槻粌H僅限于物質上的滿足,更要在精神上使老人得到慰藉,乳羊尚且跪乳,更何況是人類。
在農村這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中,生活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非常的熟悉,就像崔河村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崔姓,他們都是同一個祖先,關系可以說是非常親密。但是近代社會的發(fā)展使崔河村村民的思想受到了沖擊。“夫子之道,天性也?!贝鍟浺陨碜鲃t每天早晨為母親洗臉梳頭,讓每一位村民都能看到母親的精神面貌,借此感染村民。母親也會經(jīng)常拿兒子孝順自己的事情來教育不懂孝順的村民。村民平時會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矛盾,影響鄰里關系,崔書記便耐心地挨家挨戶做工作,村民大都不愛聽大道理,但是喜歡聽故事,崔書記便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崔河村村干部在崔書記的帶領下積極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村廣場粉刷“今天你和鄰居搞好關系了嗎?”之類的標語,發(fā)起以孝敬父母、團結互助為主題的各類評選活動,使得崔河村以血緣宗親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得以改善,現(xiàn)在的崔河村村民思想水平普遍提高,已經(jīng)聽不到不和諧的聲音了。
第三,構建文明村風。和諧的社會氛圍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使村子形成文明和諧的村風氣光靠法律的治理是遠遠不夠的?!皭塾H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比寮宜岢男⒌啦粌H僅是對自己的父母長輩,更是涉及整個社會和國家,一個心中有孝的人會贍養(yǎng)父母、敬奉師長,進而會努力發(fā)揮自己的才學,報效國家,光宗耀祖,所得的回報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孝”。
崔河村的崔曉滿書記,他可以選擇在退休后留在吉林,讓母親在吉林安度晚年,他對母親的行為是一種“孝”。但他選擇留在崔河,幫助崔河村民建設家園,還自己捐錢修學校、修路,自掏腰包為村民選定致富項目,并且時常對干部和村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崔河(下轉第76頁) (上接第77頁)村中有一口光緒年間修造的百年老井,井里是全村人的飲用水。有時大家為了方便就在井邊洗衣、洗菜,把一口好井弄得污濁不堪。崔書記便主動承擔了老井的衛(wèi)生工作,他承諾“一定要還老井一個清清白白”,每天他都會在洗衣做飯的高峰時期,蹲在井邊給群眾講歷史。之后不合理用井水的人少了,自覺把井邊清掃干凈的人多了。崔書記組織全村合理規(guī)劃村容村貌,倡導創(chuàng)造文明村莊。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一點一滴的文明傳播,改變著村里的舊俗,轉變著村民的陋習。建學校缺少資金時,村民義務獻工4700多個;修路缺少勞力時,青壯年村民自發(fā)來到施工現(xiàn)場無償獻工;貧困戶麥收遇到困難時,富裕村民主動出車幫助搶收;冬天大雪封村時,全村百姓一呼百應,走出家門清掃積雪;村民們還自發(fā)組織了健身隊、女子音樂隊、鼓書隊,自編自演文藝節(jié)目,自娛自樂……村民的思想正在一天天發(fā)生著改變,村里的精神風貌正在一天天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
二、若干思考
崔河村孝文化有待加強弘揚和發(fā)展。孝文化對崔河村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村莊發(fā)展目前仍停留在依靠各種項目拉動經(jīng)濟增長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文學藝術等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孝文化”作用的發(fā)揮和弘揚還沒有得到極大的實現(xiàn)。一方面受到村民文化素質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空心村已經(jīng)成為普遍現(xiàn)象,崔河村在村人員數(shù)量減少,孝文化的影響成效遇到瓶頸,村中心建設的藝術活動中心和文化館平時并不開放,即便是開放,參觀的人也是寥寥無幾。幾年前崔河村拍攝了宣傳片《回家》,講述了崔河村在崔曉蠻書記帶領下走出貧窮,走向小康的故事,這是崔河村孝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但宣傳片所起的影響不夠深遠,沒有將文化建設的意識深植人心,這些文化建設的初衷都沒有得到深刻的實現(xiàn),“孝文化”教育群眾、熏陶村民、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崔河村目前已經(jīng)取得了可喜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仍需尋求更長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不能一味地追求經(jīng)濟增長,讓“孝文化”成為崔河村建設成美麗鄉(xiāng)村的精神支柱。
孝文化給崔河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讓崔河村重拾往日的和諧,幫助崔河村走向繁榮,這里被記者們感嘆道“像城市一樣”。將孝文化融入新時代中國的建設,不僅會給農村帶來文明村風,促進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以及基層治理的完善,而且對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穩(wěn)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孔丘.孝經(jīng)[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