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珍
摘要:國學作為民族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結合體,可以通過汲取正能量來發(fā)展幼兒的學習內容。近幾年我國出現了國學熱的現象,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國學教育常常會與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幼兒國學教育逐漸被大家重視。幼兒園幼兒學習國學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方法上要更加謹慎。幼兒國學的方法也在逐漸創(chuàng)新,摒棄傳統(tǒng)方式的學習方法,將國學內容逐漸與生活融合,將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關鍵詞:國學教育;幼兒園;內容;方法
一、幼兒國學教育的意義
幼兒國學教育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記憶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有助于幼兒文化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國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一朝一夕難以領會其內涵,所以需要循序漸進去學習,才能夠提升自己的素質;幼兒階段是模仿能力最強的階段,所以國學教育有利于學生塑造個人品質,在知識中學習道德品質,讓幼兒在學習國學中提升道德素質。
國學是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的總和,對幼兒實施國學教育有助于弘揚中華文化,加深學生未來對經典書籍的學習。對幼兒實施國學教育,讓他們對中華文化具有認同感。在對幼兒實施國學教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風俗文化,增強對民族和國家的崇敬,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棟梁之才。
二、幼兒國學教育中的問題
1.教學環(huán)境。在我國的幼兒國學教學中,學校和教師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并未深入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利用多媒體帶來的優(yōu)勢進行課堂教學,導致幼兒的學習思路閉塞,只能學習一些教學內容,沒有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國學素養(yǎng)。所以學校需要大力發(fā)展國學教育,培養(yǎng)教師素質,選購國學教育的素材和道具,為幼兒國學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
2.教師素質。我國現階段的幼兒國學教育中雖然大多數教師都能夠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但是很多教師對國學教育仍然沒有重視起來,在課堂上教學方法仍然十分傳統(tǒng),沒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幼兒的國學素質不斷下降。
三、完善幼兒國學教育的方法
1.從實踐中學習國學。國學集合了中華五千年的智慧,為我們講述古人的智慧和內涵,教師可以讓幼兒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例如讓幼兒學習“論語”“游子吟”等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詩詞歌賦;展開國學主題的禮儀學習;學習《百家姓》《弟子規(guī)》等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片段……這些都可洗滌幼兒的心靈,讓真正的文雅走入孩子心中。
2.利用多媒體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國學內容進行深入剖析,讓枯燥的文字活起來,便于幼兒對國學知識的吸收。同樣是《三字經》中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顏色和聲音的改變讓學生對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理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讓國學穿越時空,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例如教師在講授王昌齡的《出塞》時,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邊塞的蒼涼展現出來,再配上滄桑的誦讀,二者結合便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邊塞妻離子散的場面,同時會痛恨戰(zhàn)爭,讓學生激起對和平的渴望。這些內容通過動畫的形式對生活場景進行模擬,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促進幼兒思維的創(chuàng)新培養(yǎng)。
3.加入趣味性教學。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幼兒學習國學的熱情,在幼兒的學習中加入藝術元素,感悟國學中的獨特韻味。例如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一同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情景片段,水缸、假山等道具讓幼兒學習的興趣有所增加,通過表演學生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對國學故事進行拆分理解,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百家姓可以讓幼兒理解我國姓氏的起源和發(fā)展,百家姓作為我國特有的文化應當被傳承和發(fā)展。教師對每一個姓氏進行分析和講解,也可以讓學生回家自己尋找自己姓氏的起源和發(fā)展,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討論。幼兒可以在學習之后將所學所感與生活結合起來,學會兄友弟恭、生活節(jié)儉等生活品質。
4.多樣化教學模式。讓孩子在幼兒階段接受國學教育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品質,可以讓他們學習到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各種風俗習慣,例如在重陽節(jié)需要登高,春節(jié)需要貼春聯(lián)等習俗都需要繼承和發(fā)揚,加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儀式感。在日常生活中加入禮儀的教育,例如飯前便后要洗手這樣的禮儀教育,可以通過評比的形式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懂禮儀的優(yōu)秀品質,讓幼兒真正走進國學,感悟國學中的經典。
國學的內涵十分豐富,需要創(chuàng)新意識與合作精神共通,通過多領域教學讓幼兒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可以將國學與音樂、美術、體育結合起來,讓幼兒進行充分的體驗。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弟子規(guī)》可以在幼兒學習、吃飯、離開學校的時候進行誦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背誦,同時幼兒園創(chuàng)設出一塊學習園地,供幼兒繪畫國學知識。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對幼兒園國學學習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加以解決,提出相關的對策,從中可以看出幼兒國學啟蒙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幼兒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國學知識,但是課堂氣氛仍然不夠活躍,教師需要認清幼兒的主體地位,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深入研究國學中的內涵,利用國學來發(fā)揚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不斷完善國學的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