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
摘 要: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0周年之際,回顧與梳理近十年來學界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研究的基本情況,在相當意義上有利于我們從更深層次去把握這次全會的內容精髓以及當代價值,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之路提供歷史和科學依據。近十年來,學界主要聚焦中共重要領導人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貢獻以及有關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的研究等方面內容。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40周年紀念
一、研究概況
縱觀近十年學界關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研究的理論成果來看,在2008年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2014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這兩個時間節(jié)點上學術成果較為集中,并在數量和質量上較此前研究有突破性進展。
2008年以來,學界匯編并出版了一系列有關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文獻。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獻包括: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人民出版社,2011年)、《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第3冊(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中國當代研究所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4卷(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以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的《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等。這些權威文獻都有涉獵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內容,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背景、過程以及歷史意義等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闡釋,比較全面、精準地反映了學界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學界深入研究此次會議提供了基本資料。此外,學界還出版了大量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研究論著。例如,朱佳木主編的《我所知道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作者對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會議進展以及會議文件的形成三個方面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重點敘述了鄧小平發(fā)表的“主題報告”的形成過程以及會上關于若干重大歷史遺留問題、真理標準的問題、中央人事安排問題、個別領導同志的錯誤問題的討論情況。薛慶超主編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程中原等主編的《新路——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到十二大》(人民出版社,2013年)、于光遠主編的《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童青林主編的《回首1978》(人民出版社,2008年)以及李艷等主編的《再生中國》(當代世界出版社,2012年),這幾本著作分別從不同視角對1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組部平反文革冤假錯案以及中共中央作出改革開放偉大決策等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重大事件展開探究,客觀還原了這次全會的歷史經過,充分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歷史意義。劉杰、徐綠山主編的《鄧小平和陳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作者以豐富的史料為研究基礎,系統(tǒng)地論述了鄧小平和陳云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后對于粉碎“四人幫”、整頓國家經濟、促進民族思想解放的突出貢獻。
除文獻和專著外,學界在近十年還發(fā)表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學術論文700余篇(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篇名檢索于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這部分專題論文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中共重要領導人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貢獻研究和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研究這兩方面。
二、主要研究內容
縱觀2008年以來學界出版和發(fā)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研究成果來看,學者們主要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1978年這次全會召開前后一段時期內中共中央的重要會議公報、決議、領導人講話稿、參會者的回憶錄和口述資料以及中國當時主流紙媒的報道內容等史料,在原有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深入探索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貢獻等主題內容。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準備會議——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研究
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作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奏”,一直以來備受學界關注。這次會議歷時36天,完成了全局性撥亂反正和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歷史任務,因此學界給予其高度評價。可以說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重要決策基本上都是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討論的結果,三中全會是將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的成果加以確認。近十年來,學界主要圍繞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的重要作用、會議親歷者的回憶內容以及黨內重要領導人在這次會議上的具體貢獻這三方面展開研究和梳理。
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的重要作用研究。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對于推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平穩(wěn)、順利實現歷史轉折起重要作用,學界將其作用概括為以下三點:第一,會議正式作出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偉大決策。在粉碎“四人幫”后的兩年里,抓經濟已經成為黨內領導人的共識,黨和國家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為轉移工作重心創(chuàng)造條件。1978年華國鋒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轉移全黨工作重心的議題,經會議討論最終形成決策。[1]第二,會議解決了若干重大歷史遺留問題。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與會代表高度關注天安門事件、“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等影響力大、涉及面廣的冤假錯案的平反情況,因此這次會議增添了公開徹底平反冤假錯案的議程。第三,會議明確了黨的思想路線。在會議民主氣氛的影響下,與會代表敞開思想,就當時比較敏感的真理標準問題展開激烈爭論,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形成了黨要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共識。[2]鄧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發(fā)表的著名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為三中全會的召開提供了根本的指導思想,所以學界普遍將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稱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準備會”,它基本完成了三中全會重要決策內容的討論工作,深入剖析這次會議的歷史作用具有較高的學術和現實價值。
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親歷者回憶內容研究。會議親歷者的回憶內容對于還原歷史原貌有重要作用,近十年學界整理了部分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親歷者的回憶內容,具體包括: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鐵瑛同志作為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的與會人員,他回憶了這次會議的現場討論氣氛、鄧小平在參與華東組討論時對“兩個凡是”思想的態(tài)度和具體言論、陳云在東北組討論會上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意見等內容;時任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簡報組成員的楊明同志談及了會議簡報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流程,這次會議發(fā)言的簡報數量約150萬字,這是黨的歷次大會所沒有的;[3]此外,武健華同志也是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簡報組成員,他還回憶了鄧小平、陳云、譚震林、耿飚、徐向前、聶榮臻、王首道、康克清、蕭克等黨內老同志在會上反駁“兩個凡是”思想、要求解決重大歷史遺留問題的具體言論。[4]這次會議親歷者的回憶內容為學界深入探討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以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史實提供了珍貴資料。
(二)中共重要領導人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貢獻研究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20世紀改變中國歷史命運與進程的一次關鍵會議,鄧小平以及陳云、葉劍英、習仲勛等黨內重要領導人在這次會議的準備以及開展階段皆做出了杰出貢獻。近十年來,學界一部分學者就黨內重要領導人對這次全會的具體貢獻展開研究。
鄧小平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貢獻研究。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進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十年來學界從多角度就鄧小平同志對這次全會的歷史貢獻進行剖析和總結,主要觀點包括以下內容:第一,鄧小平同志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第二,以“四項基本原則”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向;第三,明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5]。
陳云、葉劍英、習仲勛等黨內重要領導同志在這次關乎中國前途走向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積極參與會議議題的討論,所以學界圍繞這幾位黨內重要領導同志在會議上作出的具體貢獻展開探究。目前的研究成果表示:陳云同志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就當時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問題各作了一次重要發(fā)言,政治發(fā)言中他果斷提出了這次會議要解決重大歷史遺留問題,這一提議沖破了會議原定議題的束縛,對這次中央會議產生的歷史性成果具有極其重要影響,經濟發(fā)言中陳云就當時國家經濟問題給出五點建議,而這五點建議對此后中國經濟由急躁冒進向調整轉變起重要作用,成為會后中央出臺的一系列國民經濟調整措施的基礎[6];葉劍英對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的重要影響主要體現于他在閉幕會的發(fā)言中,在黨內人事安排問題上,他順應民意,支持鄧小平同志出來主持中央工作大局,這對于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立黨內領導地位十分關鍵,此外,他的講話中還高度肯定了民主和法制建設思想,并強調全黨要“勤奮學習,解放思想”,所以說,葉劍英同志會上提出的這三點內容意意義深刻重大[7];習仲勛同志在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上最大的貢獻則是建議中央通過給予廣東省優(yōu)惠條件的方式使廣東省在對外開放中起帶頭作用,這一提議對1980年中共中央作出劃分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qū)的決議起重要借鑒作用,也使得廣東省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領頭羊”,更為今天廣東省在中國經濟大局中的關鍵地位起奠定作用[8]。
參考文獻:
[1]王成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黨的工作重點轉移的歷史考察》,《上海黨史與黨建》2012年第9期.
[2]張化.《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若干問題研究》,《史學月刊》2012年第1期.
[3]鐵瑛等.《我記憶中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文獻》2008年第6期.
[4]武健華.《親歷1978年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世紀》2015年第5期.
[5]黃明成.《淺論鄧小平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路線的獨特貢獻》,《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5]張金才.《陳云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的另一次重要發(fā)言》,《上海陳云研究》2012年版.
[7]于光遠.《葉劍英在一九七八年中央工作會議中的貢獻》,《黨的建設》2008年第5期。
[8]馬超,張鳳霞.《習仲勛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黨史文匯》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