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花 張海生 黃利利
摘要:本文主要對國內實行書院制教育的幾種管理模式進行了研究,通過不同模式之間的特征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了三種不同的主要模式。并對書院制管理模式內涵進行了分析,從教育管理角度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書院制;住宿學院制;通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4-0012-02
引言
書院是我國封建社會后期興起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教育機構。它萌芽于唐末五代,興盛于宋、明王朝,在清朝時期得到廣泛普及,清朝末年逐漸被改為學堂。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發(fā)展,書院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當今許多高校又出現了書院模式,它與古代的書院有何不同?為什么又出現在當今校園中?與國外高校的住宿學院制有什么區(qū)別?它的教育內涵是什么?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關注的一些問題。
一、國外高校住宿學院制
1.歐洲住宿學院制。住宿學院制最早形成于歐洲,實行書院制的典型國家為英國,主要代表有牛津、劍橋大學。每個學生在大學內都隸屬于一個不到兩百人的小型住宿制學院,學院在校園中扮演“家”的角色。在住宿制學院,學生不僅可以睡覺,還有各自的就餐間、小型圖書館、娛樂室和庭院。這里就像是一個小型社區(qū),學生深入到社區(qū)生活中,通過個人生活和學習達到心智的成長和體驗。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共計有60多所住宿制學院,著名有劍橋的彼得豪斯學院、國王學院,還有牛津的貝利學院、瑪格麗特夫人學院。
2.美國住宿學院制。在美國,早期位于鄉(xiāng)間的文理學院向學生提供了數代的住宿制教育,建設住宿校園。校園的教學將公民培養(yǎng)作為重要任務,而不是訓練工人。到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科研的重視,掀起了一股建設研究型大學運動,以德國大學模式為代表的研究型大學興起。研究型大學重視高級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強調服務于學術自身和國家學術成就,淡化本科生教育,認為校園以及住宿不重要,認為學生應該自己到城里解決住宿問題。而到了1920年左右,耶魯大學的學生人數迅速增加,許多學生要到鎮(zhèn)上自己租房或寄宿。且由于自由選課制度等原因,教師與學生的接觸越來越少。學生失去了歸屬感,集體榮譽感淡漠,班級榮譽和學生之間的親密關系不復存在。學生住宿分散,來回奔波,校園文化環(huán)境等資源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學生全面教育危機出現。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耶魯校長詹姆士·安吉爾提出仿效歐洲著名高校如英國牛津、劍橋等建立住宿學院。因此美國大學住宿學院帶有鮮明的“去中心化”的英國住宿學院制和“中心化”的德國大學模式特征。住宿學院的核心是育人,強調交流互動等人際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
二、國內高校書院制現狀
1.定義。當今國內高校出現的書院結合了古代書院制度和國外住宿學院制的特點,以古代書院來命名。它雖然是一種古老的管理模式,但在現階段的學生管理方面仍有新的管理目標和功能。它是通識教育和專才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管理模式,目的是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平衡發(fā)展。以學生公寓等設施為載體,主要承擔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與行為養(yǎng)成等方面任務。目前國內實行書院制的學校有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等。
2.三種不同形式的書院制管理模式。①住宿制學院模式。香港中文大學的書院制在國內歷史最為久遠和徹底,它共設有九個書院。書院制下,學生有書院和學院兩重身份,學院的任務是“學科為本”的教學,書院任務則是“學生為本”的教學。書院負責專業(yè)教學以外的所有事情。同一個專業(yè)的學生可能隸屬不同的書院,同一書院的學生也可來自于不同的專業(yè)學院。書院特別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成人教育。如新亞書院的教育宗旨是“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采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世界中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成人教育,重視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均衡發(fā)展。②通識教育和大類招生實踐模式。1)復旦學院及書院。復旦大學也探索了書院制管理模式,一年級新生入校后全部到復旦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然后再轉到專業(yè)學院進行學習。復旦學院是復旦大學實施通識教育的科學、研究和管理機構,類似于哈佛大學的哈佛學院和耶魯大學的耶魯學院。它著力于建設以綜合教育和文理基礎課程為核心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2)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致力于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通識教育和個性化輔導咨詢服務。一年級新生全部進入彭康書院學習,讓不同專業(yè)學生接受通識教育的同時增加互相交流的機會,加強自我管理,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兩年通識教育結束后,學生再回歸學院,接受專業(yè)課學習和訓練。3)上海大學社區(qū)學院。2011年,上海大學實施大類招生改革和通識教育改革,按理學工學類、人文社科類、經濟管理類三大類進行招生,成立了社區(qū)學院。一年級新生全部進入社區(qū)學院學習和生活一年后再進行專業(yè)選擇,并進入各專業(yè)學院學習和生活。社區(qū)學院積極探索實踐錢偉長校長的“學生的培養(yǎng)更重要在課外”思想,將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作為重點,致力于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打造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志向,初步形成了一套課外培養(yǎng)模式。③精英教育模式。1)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重視基礎教育,促進學科交叉,尊重個性化選擇,建立了中國特色的博雅教育計劃和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元培學院學生從一年級新生中選拔錄取,低年級學生不分專業(yè),按文理大類招生。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根據個人能力和興趣自主選擇專業(yè)和安排課程學習。2)蘇州大學敬文書院和唐文治書院。敬文書院和唐文治書院坐落在蘇州大學。敬文書院致力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人文情懷、創(chuàng)造精神的研究型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唐文治書院旨在進一步推動“卓越人文學者教育培養(yǎng)計劃”,探索建立全新的研究型教學模式、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相結合的有機模式,實施跨學科教學模式。強調民主辦學、學術敬畏、教學相長和自我發(fā)展。培養(yǎng)復合型、學術型高端文科人才。打通文史哲課程,回到文史哲的基本面和中國文化、學術、思想的經典著作,強調對經典的研讀。
3.對比分析??偨Y下來,國內書院制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以香港中文大學為代表的住宿學院制;二是以復旦大學為代表的通識教育模式;三是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為代表的精英通識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比較下來,香港中文大學的書院通識教育實施較徹底,書院的分配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和興趣。復旦大學書院則是依托復旦學院,配合學院開展通識教育實踐的機構,是國內實行通識教育改革較徹底的一種模式。上海大學社區(qū)學院跟復旦大學書院有相似的地方,是配合實施大類招生改革和通識教育改革的機構,特點是一年級不分專業(yè),一年后再選擇專業(yè)。蘇州大學的書院模式強調了“卓越人文學者”的培養(yǎng),強調人文教育,屬于特色顯明的一種書院模式。北京元培學院也屬于精英人才培養(yǎng)模式,淡化專業(yè),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
三、書院制-踐行通識教育的有效途徑
書院制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學生管理模式。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種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也是國內許多高校探索實施通識教育的途徑。國外高校實行的是“核心課程+住宿學院”的通識教育模式,如哈佛把核心課程作為通識教育的顯性要素,住宿學院看作是通識教育的隱性要素。學校通過顯性要素和隱性要素的精心設計,來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融為一體。而國內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學實行的是“大學通識+書院通識”的通識教育模式。學系負責有學術深度的學科教育,書院則通過開設通識教育科目和第二課堂的非正式教育來實施通識教育。
四、建議
將住宿管理觀念向住宿教育理念轉變,由管理為主向服務和指導為主方向發(fā)展,將“學生為本”理念落實到實處。突出宿舍教育功能,將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緊密結合。采用學生自治模式,突出學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校層面從制度上做好學院和書院之間的協(xié)同安排,統(tǒng)籌規(guī)劃,認真研究制定課堂和課外教學計劃,從課程體系到課外活動計劃進行系統(tǒng)設計。
參考文獻:
[1]張倩,馬博虎,陳遇春.書院制度及其教育理念的思考[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3,(3):38-40.
[2]王劍敏.“課程—書院”通識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評論,2014,(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