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勝
摘要: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起到著重要作用。初中學生剛剛接觸化學這一學科,教師應通過有趣的實驗設計讓他們迅速提升對化學學習的興趣,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獲得充足的學習動力。本文就將對初中化學趣味化實驗的開展提出了幾點具體方法,供一線教師們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趣味化實驗
引言:
化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嚴密性是極強的,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來掌握繁瑣的知識點??梢哉f,實驗是化學教學實踐性最強也是趣味性最強的環(huán)節(jié),如教師能夠進一步增強實驗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那么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也將隨之進一步提升,是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趣味實驗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生剛剛接觸化學之初,教師應以趣味化的實驗來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過去,學生將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不科學的學習習慣帶入到了化學學習過程中,生硬的記憶化學的定理、公式、概念,而在要求他們理解或解釋這些內容時,學生卻頓時傻了眼,而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難度不斷加大,學生們表現(xiàn)出的學習興趣也隨之降低。趣味化的化學實驗不僅能夠改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還能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始終保持。
對于剛剛接觸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生,我在教學之初總會以這兩個實驗來吸引他們的興趣。第一個實驗是魔術“燒不壞的手帕”:將一塊手帕浸到一個盛有酒精(該酒精大約由酒精與水以3∶1的體積比左右混合而成)的燒杯中,然后用坩堝鉗取出手帕用火柴點燃,結果可以看到手帕上燃起了大火,直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第二個實驗是常見的一個藍瓶子實驗:在一個圓底燒瓶中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于水中,加入數(shù)滴0.1%的亞甲基藍(不能多,否則變色較慢),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同樣不能過多,否則可能會使溶液變成黃色,就不能成功地觀察到藍色和無色之間的轉化),當振蕩圓底燒瓶時,溶液會變成藍色,而放置2分鐘左右會變成無色,再振蕩又會變成藍色,這樣可以循環(huán)無數(shù)次(一般可以持續(xù)1~2天)[1]。
上述兩個實驗的引入,讓學生在接觸化學之初通過第一個實驗知道了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學生在接觸化學之初,就會感受到化學的玄妙,了解了化學變化的神奇。學生提升了對化學的正面認識,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設計課外實驗,體現(xiàn)化學實踐性
對于化學這樣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來說,實驗教學也不應局限于課堂之上,要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貼近生活的,教師必須開展一些課外實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體現(xiàn)實驗的開放性和趣味性?;瘜W對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有很多內容是需要學生記憶的,如元素名稱或是物質的名稱、元素符號或是物質的符號。教師如果僅是對這些枯燥的理論進行說教,學生會很容易對學習化學失去興趣。在教學中我通過不斷地設計一些課外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得以保持,并能不斷地提出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去查找資料,想方設法對實驗內容或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在回到班集體時與其他同學分享和交流[2]。通過課外實驗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保持了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增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查找資料的自學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解釋能力。
比如在學習營養(yǎng)物質一課時,我設計了自制豆腐的課外實驗,讓學生在家里將黃豆與水混合,放置一天左右,使黃豆泡開,然后用豆?jié){機將黃豆打碎,這時可以用豆?jié){機隨配的過濾器過濾,將過濾后得到的豆?jié){放到碗里(也可以是選家里的方盒子,這樣做起來就會與市場上看到的豆腐形狀相似)加入食鹽顆粒,攪勻,放置一段時間后,就可以得到豆腐。但在該實驗中要注意的是,黃豆與水的比例不能按我們平時喝豆?jié){的比例,將黃豆泡開后,放入與黃豆1∶1的水打爛就行了,否則實驗不能成功[3]。
三、應用趣味實驗,打破學生認知
化學是一門奇妙的學科,許多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神奇之處就在于打破了人們以往的認知,感受到了化學知識的奧妙。利用化學的這一特點,教師就可多組織一些新奇的實驗,讓學生的傳統(tǒng)認知被打破,產(chǎn)生探究化學的強大動力。為了加強學生的實驗體驗,教師不能在課堂上霸占實驗權,要讓學生參與其中,獲得真實的體驗,進一步增進與化學知識的距離。
例如,在某初中課堂上,教師正在講解初中化學第七章第一節(jié)燃燒及滅火的相關知識點。燃燒現(xiàn)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學生對于燃燒的認識,局限于用火點燃紙張、燃氣等燃燒現(xiàn)象。在課堂開始教師拿出一根鎂條,在學生的認知中,金屬不屬于可燃燒的范疇,當教師在氧氣中點燃鎂條后,學生被鎂條點燃產(chǎn)生的強光現(xiàn)象吸引,對燃燒的定義也有了全新的理解。隨后,教師向學生講解了燃燒的定義及三要素,可燃物在存在助燃物環(huán)境下達到燃燒所需的能量,產(chǎn)生劇烈的發(fā)光、放熱的現(xiàn)象叫做燃燒。教師向學生提出:“在水中可不可能產(chǎn)生燃燒現(xiàn)象?”這個問題徹底打破了學生對燃燒的認知。這時,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進行“鈉在水中的燃燒實驗”,學生從煤油中取出金屬鈉,擦凈鈉表面的煤油,并切成小塊,放入水中。實驗表現(xiàn)為鈉浮在水面上,熔成銀白色小球,迅速地四處游動并伴有“嘶嘶”的響聲[4]。通過實驗,學生對于燃燒有了正確的理解,教師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對金屬的性質向學生作出了簡單的介紹,體現(xiàn)了化學內容的連通性。
四、結語
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正處于有待開發(fā)階段,同時他們也正處于對生活充滿好奇的特殊時期。而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也為社會所需的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助力,滿足了社會的發(fā)展要求,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英.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數(shù)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04):88-89.
[2]吳小清.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剖析[J].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研版),2015(12):50.
[3]李旭偉.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6(08):54-55.
[4]周玉蓮.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