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清 田宏杰
摘要 實踐育人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少先隊實踐育人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包括感知感悟的規(guī)律、自主實踐的規(guī)律、知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以及學校、家庭、社會一體聯(lián)動運行的規(guī)律。在育人規(guī)律的基礎上,教育者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不斷提升少先隊育人的效果。其中,挖掘育人主題、豐富育人方法、拓展育人途徑和科學進行評價是較為理想的育人方式。
關鍵詞 少先隊;實踐活動;立德樹人
少先隊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是少先隊組織教育的起點和歸宿,也是檢驗教育效果的重要標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面對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任務,面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面對少先隊改革的新挑戰(zhàn),少先隊組織需要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歷史責任。
一、少先隊實踐育人的必要性
實踐在育人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實踐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知與行的紐帶,是行為主體作用于客觀實際的唯一途徑。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離不開實踐。馬克思早就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類的一切精神活動,歸根結底是對世界的“掌握”。列寧、毛澤東一貫主張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和基本觀點。堅持少先隊實踐育人不僅是少先隊員政治啟蒙、道德養(yǎng)成和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培養(yǎng)未來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材的根本保障。
現(xiàn)在的少先隊員在成長中由于涉世不深,存在著見識短、經驗少、認識膚淺和能力不足等問題,加之家庭的嬌慣和老師的呵護,導致其缺乏動手能力和抗逆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將一個現(xiàn)成的世界交給他們,而是要培育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愛,進而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
為了更好地了解少先隊員對實踐活動的需求和活動中認知、情感、行為的表現(xiàn),“少先隊活動課和少先隊實踐活動研究”課題組于2017年10-11月在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qū),其中包括大城市、小城市、縣城和農村地區(qū),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向少先隊員發(fā)放3,12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105份。經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得出以下結論:50.7%的少先隊員認為自己在活動中說得多、做得少,59.1%的少先隊員不知如何創(chuàng)新,49.6%的少先隊員覺得應加強社會責任感,58.8%的少先隊員渴望快樂地參加活動,48.7%的少先隊員希望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34.8%的少先隊員盼望能夠受到組織的信任。同時,在全國少先隊輔導員調查問卷1,132份取樣中,也看到:在少先隊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中,場地受限占56.6%,缺少經費支持占57.7%,沒有時間去做占51.1%,擔心安全問題占20.7%??梢?,要發(fā)揮實踐育人的作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許多活動亟需落實。
在探求少先隊實踐活動同少先隊員進步成長的關系時,課題組專門作了一項影響因素的交互分析。結果顯示:學校領導的重視對少先隊實踐育人活動具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輔導員老師的引導對少先隊員的“快樂度”“體驗性”“實踐動機”“實踐表現(xiàn)”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對于少先隊員的認知水平和行動表現(xiàn)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父母的態(tài)度對少先隊員的“自主性”“興趣傾向”“激勵性”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少先隊活動內容符合實際同少先隊員的自主實踐、喜愛活動程度、快樂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呈現(xiàn)顯著相關。
因此,為了保證少先隊活動質量,要十分重視父母教育能力的提升和輔導員專業(yè)能力的提高,注重發(fā)揮活動內容的針對性和引導性,特別是榜樣的學習與帶動作用,從而使少先隊員更加喜歡少先隊活動,愿意自主實踐并開拓創(chuàng)新,最終有更多的進步和收獲。二、少先隊實踐育人的規(guī)律
少先隊育人工作植根于豐富的實踐土壤,具有深厚的資源和廣闊發(fā)展的空間。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實踐育人的實施也有其內在規(guī)律。只有認真探索并加以施行,才能成為駕馭規(guī)律的主人,進而提升實踐育人的實效。
(一)感知感悟的規(guī)律
就認知結構而言,少年兒童的認識和覺悟的提高需要啟發(fā)自覺,促使他們主動應用。在實踐中通過感知,形成表象;透過理解,明白道理;加深鞏固,弄清因果關系;不斷應用,提升識別及判斷能力。這四個階段貫穿于少先隊實踐育人的全過程,反映了教育的本質和規(guī)律。
例如,少先隊員學做好人好事的過程,重要的品質就是對人、對事所持有的認真負責態(tài)度。要求少先隊員認真對待組織交給的任務,言而有信,以責為約,堅持始終,細致完成。在為別人做事中經實踐觀察,促使他們思索:“我對誰有幫助?”“他們?yōu)槭裁葱枰??”“我做的事是否令人滿意?”在不間斷的愛心小崗位服務中,少先隊員獲得認真細致做好每一件事的感悟,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當這種認識和習慣在實踐中一旦形成,就會將之遷移并轉化為認真學習、認真勞動、認真工作等其他方面。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說:“任何道德學習都是在處理外部與個體問關系過程中展開的,是在反復體認、感受和踐行中展開的?!笨梢?,實踐不僅增進了少先隊員的認知水平,而且催生了其助人為樂的情感。
(二)自主實踐的規(guī)律
少先隊實踐育人的主體是少年兒童,因為組織實踐活動的本真是讓每個少先隊員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通過自主策劃、自主體驗、自主管理、自主評價,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裴娣娜教授曾經說過:“主體性是指認識主體在處理外部世界關系時的功能表現(xiàn)。它包含的獨立性是對自我表現(xiàn)的認識和實現(xiàn)自我的不斷完善;主動性是對現(xiàn)實的選擇,是適應外界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則是對現(xiàn)實的超越。”
從心理發(fā)展上看,少年兒童階段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增長,主體意識也在增強。他們不愿再依賴成人而渴望獨立,但卻舍不得離開成人的照顧,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正是在這一關鍵時期,他們十分需要少先隊組織的關注,關心他們身心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少先隊組織要保護好、鍛煉好少先隊員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不斷提升其社會實踐水平。
許多少先隊員都有過主動為集體服務的幸福感,許多小干部也都有在實踐中自主管理的紅領巾情結。只有在真實體驗中的自我提高才是深刻而寶貴的,因為它會鼓舞少先隊員上進,使他們懂得什么是對的,為什么要堅持。
(三)知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知行統(tǒng)一是我國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傳統(tǒng)??鬃邮冀K將學以致用、言行一致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并身體力行,他在《禮記·緇衣》中提出“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王陽明也曾說過:“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陶行知先生將“教學做合一”五個字作為曉莊學院的校訓,指出這是“全人類教育歷程之真相”。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明確指出:“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知和行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苯陙?,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實踐具有更加廣泛的社會意義。
少先隊實踐育人中要重視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教育,因為少年兒童素質的提高來自社會實踐的需要,同時又轉過來為社會實踐服務。其行為習慣的形成與發(fā)展不能靠天真的想象,也不能寄托于理想化的認知,只有實踐方能體悟。正確的行為通過實踐得到認同與鞏固,錯誤的行為通過實踐得到糾正。因此,要引導少先隊員在日常實踐中積極鍛煉自己,做出正確的行動,進而逐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例如,在少先隊學做文明人的教育中,引導隊員學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弘揚文明風氣。在學用結合的行動中,進行分層落實:小學低年級注重文明禮貌和文明禮節(jié)的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側重于文明交往和文明出行的行為養(yǎng)成;初中年級著力于文明服務和社會文明行為的自覺行動的培養(yǎng)。其中,要引導少先隊員摒棄一切不文明的行為,彰顯社會優(yōu)良作風。凡此種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付諸艱苦的努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行動者。
(四)合力運行的規(guī)律
實踐育人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和培養(yǎng)人的活動,實際上是一個集合體和綜合體,它將教育者及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場所與教育設施諸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少先隊組織猶如一個大服務器,用路由器實現(xiàn)多線路的組合,聚合多種資源形成育人合力,達成實踐育人的一體聯(lián)動,從而,同質、同步、同向營造育人的良好環(huán)境。
少先隊教育的發(fā)展,處在一個分工精細、組織嚴密的現(xiàn)代化時代,處于一個關聯(lián)度更大的世界。社會的開放性、豐富性和資源的共享性比任何時候都要鮮明,無時無刻都在產生著影響,開辟著空間。因此,只有發(fā)揮少先隊組織優(yōu)勢,整合社會資源,構建社會化運行機制,才能不斷增強自身的活力和造血機能,開拓和發(fā)展新局面。
因此,系統(tǒng)的聯(lián)動要求建立協(xié)同育人的領導體制。以學校少工委為核心,聯(lián)合家委會代表和社會實踐基地負責人組成少先隊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切實保證每周1課時的少先隊活動,保障經費的合理使用及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顒拥穆?lián)動主要表現(xiàn)在三位一體實踐活動目標的統(tǒng)一性、活動內容的交互性、活動育人評價的聯(lián)通性,共同承擔教育的責任。機制的聯(lián)動旨在形成少先隊實踐活動運行的常規(guī)機制,其中包括實踐活動的準備機制、育人過程的協(xié)調機制、育人信息的反饋機制和育人結果的評價激勵機制,使少先隊實踐育人的這種一體聯(lián)動,始終處于常態(tài)化運營之中。學校、家庭、社會共建育人大環(huán)境,值得我們認真去研究、潛心去創(chuàng)造。
三、少先隊實踐育人的方法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要有新方法。為提升少先隊實踐育人活動的有效性,我們認為要注意把握以下幾種途徑、方式和方法,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實踐環(huán)境和條件,在“育人”上下功夫,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一)挖掘育人主題
少先隊主題活動是以某—教育內容為中心,進行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集體活動。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主題,同一時代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也有不同的主題。主題活動具有豐富的內涵,有些主題十分鮮明,越細細品味,越覺得感人至深。我們要精心挑選主題,將一些具有時代感、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實踐活動內容納入少先隊育人計劃;還要耐心地提煉主題,以豐富的想象設計主題,以創(chuàng)新的意識敲定主題。這樣,實踐育人活動就會在少先隊員心里留下鮮活的印跡,成為他們終生難以忘卻的永恒主題。
在主題內容的挖掘上特別要突出思想引領的作用,竭力引導廣大少年兒童練好各種實實在在的本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二)豐富育人方法
少先隊實踐育人不同于課程育人,具有重要的少先隊政治屬性和組織特征,著力體現(xiàn)思想引導、情感熏陶、寓教于樂和實踐體驗的育人方法。
在少先隊活動課室內、校內外實踐的組合中,要注重利用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勞動創(chuàng)造和行動體驗的方法,潛移默化地進行少先隊教育。集體游戲、繪畫、歌唱等形式蘊含著積極的價值導向。不少少先隊員都在少先隊活動中發(fā)揮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多角度、多側面實現(xiàn)了育人的具體目標。在少先隊校外實踐活動的組合中,則呈現(xiàn)出不同類型實踐活動的方法。學校少先隊大隊、中隊、小隊,外出開展多種實踐活動,使少先隊員們生動活潑地表達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如在敬老、孝老送溫暖活動中,少先隊員們陪著老人聊天、幫助老人干活、教給老人學習技能、舉行老人聯(lián)歡晚會,迸發(fā)出極大的愛心和耐心。孩子們在這一活動中能夠深切體會到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諦。
(三)拓展育人途徑
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是教育的本質功能。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成為不斷拓展育人途徑的前提。育人途徑的開辟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為了滿足培育時代新人的社會需要。因此,要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充分利用豐厚的資源,為少先隊員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服務。
拓展勞動實踐育人平臺。從家庭的自我服務到少先隊的小家務勞動,從幫助他人的服務到其他公益勞動,我們要經常讓隊員思考: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勞動?生成的結果會怎樣?從而幫助他們理解勞動的作用和意義。勞動實踐并不在于掌握幾項勞動技能,而是要增強少先隊員熱愛勞動的情感。
拓展社會實踐育人平臺。托爾斯泰曾經提出: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我們認為這種責任心表現(xiàn)在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懷上。為此,要大力開發(fā)社會實踐園地,為少先隊員開辟更多的為社會服務的場所,完善擴大少先隊員校外活動服務聯(lián)盟。
拓展科學實踐育人平臺。各級少先隊組織要鼓勵少先隊員勤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別人未提出的想法,做別人未做過的事情。面向各個領域,我們要創(chuàng)設出多種動手實踐、技術創(chuàng)新的空間及展示平臺,使人人有作為、處處有創(chuàng)造。
拓展研學實踐育人平臺。研學旅行活動既包含接觸大自然、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觀察,也包含社會調查、親身考察祖國新變化的實踐,還包含探求紅色文化的發(fā)源和繼承紅色基因的社會實踐。在研學中要注重記錄實際資料,認同黨和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就,不斷增強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拓展網絡實踐育人平臺。在當前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的新時代,網絡空間是多種觀點、情感、行為的交匯地。真與偽、是與非、美與丑,許多問題交錯在一起,有時使少先隊員難以辨認、難以劃分。因此,亟需健全少先隊工作網站,利用未來網、中國紅領巾網,特別是基層大、中隊網頁和各級少工委微信公眾號,開展網絡少先隊活動,提升少先隊員的識別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實施科學評價
少先隊實踐活動最顯著的特點是通過組織來育人,因為少先隊員是在少先隊組織中學習做人、學習立志、學習創(chuàng)造的,也是在大、中、小隊的集體活動中進行實踐并受到教育的。因此,實踐育人的評價離不開組織的培養(yǎng)和關懷,離不開每個少先隊員在組織活動中的表現(xiàn)。
一是加強組織評價。主要是通過隊員所在的大隊、中隊、小隊,有組織地進行評價。就整體評價而言,要看廣大隊員對實踐活動的參與度、滿意度和喜愛程度;就個體評價而言,可采用組織評價表、活動分享、信息反饋、意見欄或公眾評價等方法,表明少先隊組織和集體的認同度。二是增進自我評價。少先隊組織要注意啟發(fā)少先隊員在各種實踐中從四個方面正確評價自己:在認識上有哪些提高,在行為上有哪些變化?在本領上有哪些增強?在實際生活上有哪些具體體驗?進步和不足有哪些?不斷增強少先隊員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三是落實獎章評價。少先隊階梯上升、分層遞進的獎章體系能夠積極促進廣大少先隊員參加各項少先隊活動,團結、教育、引導每個隊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打下奮發(fā)向上的人生觀基礎和社會主義道德基礎,從而有效發(fā)揮獎章的指導和激勵作用。四是進行多元評價。在實踐育人中,評價是互相依賴、互相作用和互相影響的諸要素的有機組合。因而需要綜合學校、家庭、社會對少先隊員表現(xiàn)的評價,進行多重評價。其中,要注重過程多于在意結果,我們不可能指望所有少先隊員在同一水平有同樣的提升,因此要從實際出發(fā),多側面、多水平、多維度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少先隊實踐育人工作具有鮮明的特點和運行規(guī)律,只有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才能不斷提升育人的實效。在育人方法上一定要結合新時代要求和少先隊實際,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不斷解決現(xiàn)存問題,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努力。
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