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禹錫
[摘 要]在政治教學中巧妙運用課堂討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運用課堂討論時,應營造寬松的課堂討論氛圍,精準把握討論良機,設計有吸引力的討論主題,科學評判學生的討論。
[關(guān)鍵詞] 思想政治課; 課堂討論;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6-0051-01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zhèn)我垣@取知識的方法?!抖Y記·學記》上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這句話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的學習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學習中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助,開展討論,從而開發(fā)自己的思維,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見識。在高中新課改背景下,廣大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已成為一種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墒牵覀冊诼犝n、教學交流中發(fā)現(xiàn),通過討論法真正取得良好效果的課堂教學并不多見,課堂討論時常被形式化。那么,怎樣巧妙運用課堂討論提高政治教學效果呢?對此,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民主平等——營造寬松的課堂討論氛圍
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討論情境,營造寬松的討論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能居高臨下,要深入學生之中,與學生站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是平等的,使學生放松身心,消除課堂緊張感和畏懼感。要讓學生融入課堂,以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體會到討論的自由與快樂。為此,教師要樹立人本精神和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努力打破課堂沉悶的尷尬局面,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打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課堂討論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機會。
二、好雨知時——精準把握課堂討論良機
有道是“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精準把握課堂討論的良機,巧妙地設置討論問題,會讓課堂呈現(xiàn)出春風化雨般的美妙效果。那么,如何把握時機組織討論呢?首先,在知識的比較中引發(fā)討論。例如,在講《價值與價值規(guī)律》一課時,可以設計的討論問題是:經(jīng)濟生活中的價值概念和今天講的哲學中的價值概念有什么異同呢?學生相互討論后回答。其次,在突破重難點時引發(fā)討論。例如,在講“人生價值評價”這一重難點時,可以設計這樣的討論問題: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到底是看他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還是看他對自我的滿足?讓學生就此話題分為兩組展開課堂大辯論。再次,針對社會熱點引發(fā)討論。例如,在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時,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筆者播放了一段“蘭州老人持磚連砸30輛闖紅燈違章車”的視頻。然后拋出問題:老人連砸違章車,教訓無德司機,你支持嗎?討論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高漲。
三、匠心獨運——設計有吸引力的討論主題
教師設計有吸引力的討論問題,是調(diào)動學生討論興趣的前提。如何設計有吸引力的討論主題呢?首先,問題難度要適中。討論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問題要有發(fā)散性,不是簡單的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問題太難或太容易,都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欲望。其次,問題要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密切聯(lián)系。例如,在講文化與生活中《文化塑造人生》一課時,可以設計一些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問題,如你怎么看待魯迅的《吶喊》、曹禺的《雷雨》、雷鋒的《雷鋒日記》被評為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文化作品?你讀過這些作品嗎?能談談自己的讀后感嗎?你認為哪些書曾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說明或例證嗎?再次,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例如,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變或創(chuàng)造規(guī)律?請舉出人類利用客觀規(guī)律為自己造福的實例,談談你對人與客觀規(guī)律關(guān)系的看法。另外,也可以讓學生探討“上網(wǎng)”“校園消費攀比”等問題。
四、激勵促進——科學評判學生的討論
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真聽取學生的不同觀點和見解,把控好討論的節(jié)奏,同時對學生闡述的觀點進行適時的評價,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問題的本質(zhì)。教師的評價必須做到就事論事、言簡意賅、觀點鮮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在評價時,對學生提出的正確的、有價值的觀點要及時給予肯定;對學生提出的有偏頗的觀點要進行分析引導,把他們的思想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評價時,切忌不能對不同的觀點“一棍子打死”,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而是要發(fā)揚民主精神,科學評判,做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真正讓課堂激蕩思辨,充滿智慧。
近年來,許多教師的實踐經(jīng)驗證明,在中小學教學中,巧妙地設計一些有吸引力的討論問題,并以小組或全班的方式開展討論,的確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但是,課堂學習討論作為一門藝術(shù),探索和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特別是在新課改的今天,更需要我們加強思考與研究。
(責任編輯 袁 妮)